"扁舟多艰虞":扁舟多艰险,
"与我平日类":与我平日相似。
"初乘滂洋流":初乘广阔急流,
"旋涉冻浅地":旋即涉足浅冻之地。
"日西阴风作":夕阳西下阴风骤起,
"夜半流澌至":夜半时分流水声至。
"悄然孤寂枕":悄然独卧孤枕,
"觉此凝冽气":感知凛冽寒气。
"河声噤不喧":河水声沉寂不喧哗,
"灯花结复坠":灯花凝结又坠落。
"忽来触舟去":忽然冰块撞击船身离去,
"声与裂帛似":声响如裂帛撕裂。
"平明发窗扉":天明时打开门窗,
"吏卒僵未起":官吏士卒僵卧未起。
"奔腾阵马过":奔腾如战马列阵掠过,
"汹涌晴云驶":汹涌似晴空流云飞驰。
"纷纷散环玦":冰块纷纷散落如玉环碎裂,
"卷卷浮席被":层层漂浮如卷席被褥。
"汇流忽腾蹙":汇流忽而腾涌蹙起,
"曲岸相撑抵":曲岸相互支撑抵挡。
"欹危起丘山":倾斜危耸如山丘耸立,
"汗漫接洲沚":浩渺连绵接续沙洲。
"连艘恣凌轣":连绵船队肆意冲撞,
"千槌竞纷委":千槌竞相纷乱坠落。
"刚强初悍顽":刚强初始悍然顽固,
"溃散终披靡":溃散终至颓然披靡。
"扫除就虚旷":扫除冰障得见空旷水域,
"沿溯弄清泚":顺流回溯戏弄澄澈碧波。
"我行无疾徐":我行舟无快慢缓急,
"乘流得坎止":随波逐流顺应险阻。
"偶然追还期":偶然追回原定归期,
# 追:宋大字本、明蜀本作迫。
"愧此堕千指":惭愧如断指千般失落。
"阴阳有定数":阴阳运行自有定数,
"开塞亦常理":开合闭塞本是常理。
"穷冬治舟行":寒冬腊月行船,
"嗟此岂天意":岂是天意如此。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扁舟多艰虞,与我平日类”:开篇两句总述乘舟经历,说扁舟行于河中多有艰难忧患,这与诗人平日的经历相似,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艰难、孤寂的基调,也暗示了诗人人生旅途的坎坷。“初乘滂洋流,旋涉冻浅地”:“初乘”“旋涉”写出了行程的变化,先是在汹涌的河水中航行,接着就进入了冰冻的浅滩地带,对比鲜明,突出了行舟环境的恶劣和变化无常。“日西阴风作,夜半流澌至”:傍晚时分阴风骤起,半夜时流冰就来了。“日西”“夜半”点明时间,“阴风”“流澌”描绘出寒冷、阴森的氛围,为下文描写河冰的景象做了铺垫。“悄然孤寂枕,觉此凝冽气”:诗人在寂静中独自躺在枕上,感觉到了寒冷刺骨的气息。“悄然”“孤寂”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凝冽气”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寒冷。“河声噤不喧,灯花结复坠”:河水因结冰而声音沉寂,灯花时而结成又时而坠落。“河声噤”写出了河冰的影响,让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喧闹;“灯花结复坠”以灯花的状态,烘托出一种静谧、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长夜难眠。“忽来触舟去,声与裂帛似”:突然有流冰撞到船然后离去,声音就像撕裂丝绸一样。“忽来”突出了流冰的突然性,“声与裂帛似”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冰撞击船只的声音,让人如临其境。“平明发窗扉,吏卒僵未起”:天亮时打开窗户,发现吏卒们因寒冷而僵硬未起。“平明”点明时间,“吏卒僵未起”从侧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连吏卒都被冻得难以起身。“奔腾阵马过,汹涌晴云驶”:将流动的河冰比作奔腾而过的阵马,汹涌的河冰又似晴空中飞驰的云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河冰流动时的磅礴气势和壮观景象。“纷纷散环玦,卷卷浮席被”:河冰像破碎的玉环玦佩纷纷散开,又像卷起的草席和被子漂浮在水面。“纷纷”“卷卷”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也细致地描绘出河冰的形状和动态。“汇流忽腾蹙,曲岸相撑抵”:河水汇聚处突然腾涌蹙集,弯曲的河岸受到河冰的挤压相互支撑抵住。“忽腾蹙”写出了河冰汇聚时的突然和迅猛,“相撑抵”则表现出河冰与河岸之间的力量对抗。“欹危起丘山,汗漫接洲沚”:河冰堆积倾斜如危险的山丘,漫无边际地连接着水中的沙洲。“欹危”“汗漫”两个词,突出了河冰堆积的高度和广度,描绘出一幅宏大而又危险的画面。“连艘恣凌轣,千槌竞纷委”:船只在河冰中肆意碰撞,如同千槌齐下般纷纷撞击。“恣凌轣”写出了船只在河冰中的艰难前行和相互碰撞的状态,“千槌竞纷委”则进一步强调了碰撞的激烈程度。“刚强初悍顽,溃散终披靡”:河冰起初刚强凶悍顽固,最终还是溃散倒下。这里将河冰拟人化,“刚强”“悍顽”“溃散”“披靡”等词,生动地表现出河冰从坚硬到破碎的过程,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扫除就虚旷,沿溯弄清泚”:河冰消散后河面变得空旷,船只可以沿着水流清澈的河道航行。“扫除”“虚旷”写出了河冰消散后的开阔景象,“弄清泚”则表现出诗人在经历艰难后,看到清澈河水的一种释然和轻松。“我行无疾徐,乘流得坎止”:诗人说自己的行程不紧不慢,随着水流而进,遇到坎坷就停下来。这两句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坦然和顺应自然的态度。“偶然追还期,愧此堕千指”:偶然间赶上了回程的日期,心中却对拖累众多下属感到愧疚。“偶然”写出了行程的不确定性,“愧”字则体现了诗人的自责和对他人的关怀。“阴阳有定数,开塞亦常理”:诗人认为阴阳变化有一定的定数,河道的畅通与阻塞也是常理。这两句蕴含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变化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穷冬治舟行,嗟此岂天意”:在寒冬时节驾舟出行,诗人不禁感叹这难道是天意。“穷冬”再次点明时间,“嗟”“岂天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
上一篇:宋·詹初《训子》
下一篇:宋·宋祁《浪淘沙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