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绿
shù
guī
yīng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绿
shù
guī
yīng
diāo
liáng
bié
yàn
chūn
guāng
liú
diàn
dāng
duì
jiǔ
chén
yín
rén
shēng
yǒu
xiàn
qíng
xiàn
ruò
mèi
yíng
chūn
xiū
é
xiě
yuàn
qín
zhēng
bǎo
zhù
pín
yàn
zūn
zhōng
绿
zhōng
rén
huā
zhāo
yuè
cháng
xiàng
jiàn

译文

黄莺飞回绿树丛中,燕子告别了雕梁画栋。春天的时光匆匆流逝,就像闪电般一闪而过。面对美酒应当尽情高歌,不要犹豫沉吟,因为人生短暂而情感却是无限的。柔弱的衣袖似乎还缠绕着春天的气息,细长的眉毛诉说着心中的怨恨。秦筝的弦柱上不断地移动着雁行的音符。酒杯里盛满了美酒,心中思念着意中人,愿在花朝月夜的时刻常常相见。

逐句剖析

"绿树归莺":黄莺飞回绿树丛中,

# 归莺:春天黄莺归来。

"雕梁别燕":燕子告别了雕梁画栋。

# 别燕:秋天燕子离去。

"春光一去如流电":春天的时光匆匆流逝,就像闪电般一闪而过。

"当歌对酒莫沉吟":面对美酒应当尽情高歌,不要犹豫沉吟,

# 沉吟:迟疑不决。

"人生有限情无限":因为人生短暂而情感却是无限的。

"弱袂萦春":柔弱的衣袖似乎还缠绕着春天的气息,

# 弱:柔。

"修蛾写怨":细长的眉毛诉说着心中的怨恨。

# 修蛾:长长的眉毛。修:长。

"秦筝宝柱频移雁":秦筝的弦柱上不断地移动着雁行的音符。

# 频移雁:指弹筝。,宝柱:镶有宝石的筝瑟之柱。唐宋时教坊用筝十三弦,近代筝为十六弦,现改革为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柱,支撑筝弦,可左右移动,调节音高。柱于筝上排列如雁阵。

"尊中绿醑意中人":酒杯里盛满了美酒,心中思念着意中人,

# 醑:美酒。

"花朝月夜长相见":愿在花朝月夜的时刻常常相见。

# 花朝: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日为白花生日,叫花朝节,又叫花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绿树归莺》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人物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词的上片“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描绘了春天鸟儿归巢、燕子离去的场景,并以“春光一去如流电”来比喻时间的短暂和易逝。接着,“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则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虽然短暂,但情感却是无限的,应当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词的下片“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通过女子的衣袖和眉毛来描绘其柔情与哀怨,同时以秦筝的弦柱上不断移动的雁行音符来暗示内心的离愁别绪。最后,“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与意中人长相厮守的渴望。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词。词作描绘了春光易逝、人生有限的感慨,以及借酒消愁、思念意中人的深情。通过刻画绿树归莺、雕梁别燕的春景,以及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的佳人形象,营造了一个既充满生机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词中“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一句,直接抒发了对人生短暂、情感绵长的深刻体悟,而“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则寄托了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与期盼长相厮守的美好愿望。

2. 分段赏析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开篇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入手,黄莺飞回绿树,燕子告别雕梁,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春光一去如流电”一句,用“流电”比喻春光的短暂与易逝,表达了词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与无奈。“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此句情感深沉,词人劝诫人们在有限的人生中,面对美酒佳肴,应当尽情享受,不要过于沉吟忧虑。因为人生虽然短暂,但情感却是无穷无尽的,应珍惜当下,尽情表达与抒发。“弱袂萦春,修蛾写怨。”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子的柔情与哀怨。弱袂轻拂,似乎还缠绕着春天的气息,不愿离去;修蛾微蹙,则书写着内心的愁绪与不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更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心的情感世界。“秦筝宝柱频移雁。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此句以秦筝的弦音与雁行的移动为喻,表达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绪与对意中人的思念。秦筝的弦柱上,雁行的音符不断跳跃,如同词人心中纷飞的思绪;而酒杯中的美酒,则映照出意中人的身影,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渴望与意中人在花朝月夜的时刻长相厮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何梦桂《闻琴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韩维《城西书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