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jiǎn

朝代:宋作者:陈师道浏览量:3
pīng
pīng
niǎo
niǎo
sháo
yào
zhī
tóu
hóng
xiǎo
xiù
huí
xīn
dào
láng
zhī
jīn
zūn
jiǔ
quàn
huā
qián
qiān
wàn
shòu
寿
xiū
xiū
bái
zān
huā
xiū

译文

身姿轻盈柔美。芍药枝头的红花苞像红玉般小巧。舞动的衣袖缓缓摆动。心意已传达到心上人那里。在宴席上举杯。劝我在酒杯前祝寿如松柏长青。别再说了,别再说了。白发插花我自己都觉得羞愧。

逐句剖析

"娉娉袅袅":身姿轻盈柔美。

"芍药枝头红玉小":芍药枝头的红花苞像红玉般小巧。

"舞袖低回":舞动的衣袖缓缓摆动。

# 低回:一作迟迟。

"心到郎客已知":心意已传达到心上人那里。

"金尊玉酒":在宴席上举杯。

# 金尊玉酒:一作当筵举酒。

"劝我花前千万寿":劝我在酒杯前祝寿如松柏长青。

# 劝我花前千万寿:一作劝我尊前松柏寿。

"莫莫休休":别再说了,别再说了。

"白发簪花我自羞":白发插花我自己都觉得羞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减字》是宋代词人陈师道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细腻笔触描绘女子情态,通过“娉娉袅袅”的体态、“芍药枝头红玉小”的喻象,展现其娇柔之美;“舞袖迟迟”与“心到郎客已知”的呼应,则暗含情意流转的含蓄之美。下片转入宴饮场景,“当筵举酒”“松柏寿”之语寄托祝颂之意,而“莫莫休休”的叹息与“白发簪花”的自我解嘲,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复杂心绪。全词以工整的章法勾连上下片,上片写柔情缱绻,下片抒人生感怀,形成情感张力;意象选择上,芍药之艳与松柏之坚、红玉之润与白发之枯形成对照,暗含生命荣枯的哲思。语言凝练而意蕴深婉,既有对青春易逝的怅惘,亦透露出超然自适的襟怀,展现了宋词中雅致深沉的抒情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

陈师道(1052~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时因苏轼等人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家境困窘,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主张诗歌“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为文师法曾巩,诗歌语言平淡质朴,风格奇峭清新,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展开。代表作品有《送内》《别三子》《示三子》《怀远》等。著有《后山居士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娉娉袅袅”一句,以叠字开篇,摹写女子体态轻盈柔美之姿。此句化用杜甫《绝句漫兴》“隔户杨柳弱袅袅”之笔法,通过“娉娉”与“袅袅”的音韵叠加,既强化了视觉上的柔美动态,又暗含听觉上的韵律感,为全词奠定婉约基调。“芍药枝头红玉小”一句,以芍药花苞喻女子娇态。红玉既指初绽芍药的花瓣色泽,又暗含“红颜”双关,以花苞的“小”字点出少女的青涩未绽。此句将植物生长状态与人物情态相勾连,赋予静态花卉以生命萌动之感。“舞袖迟迟”一句,通过动作细节传递心理状态。“迟迟”二字既描摹舞袖缓展的迟疑之态,又暗示舞者心绪的踌躇未展。与上句芍药“红玉小”形成动静对照:花苞含蓄待放对应舞袖欲展还收,共同构建欲说还休的情感张力。“心到郎客已知”一句,以直白口语收束前三句的意象铺陈。省略主谓结构的倒装句式,打破传统闺怨词的婉转含蓄,以直露心绪强化情感传递的瞬时性,暗含“心有灵犀”的默契感。“当筵举酒”一句,场景陡转至宴饮酬酢。明写举杯动作,暗藏时间推移。四字短句如镜头切换,将前文的静态凝视转为动态叙事,为下文祝寿之辞提供场景支点。“劝我尊前松柏寿”一句,以松柏意象寄寓祝颂与自省。松柏象征长寿坚贞,却置于“尊前”宴饮场景,形成“祝寿”与“及时行乐”的微妙矛盾。被动句式“劝我”暗示词人面对世俗祝福时的疏离感,为结句的转折埋下伏笔。“莫莫休休”一句,叠字强化语气矛盾。前“莫莫”表劝止,后“休休”表决绝,形成自我辩驳的复调结构。这种语义对冲既显露词人面对衰老的复杂心态,又暗合《庄子》“莫若以明”的哲学思辨。“白发簪花我自羞”一句,以反常行为收束全篇。白发与簪花的意象冲突,构成“老来俏”的黑色幽默。自称“我自羞”将外在行为与内在感受并置,既流露对生命规律的无奈接纳,又暗藏“自嘲以超然”的精神突围,在自羞中完成对生命困境的审美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袁说友《训子》

下一篇:宋·史尧弼《古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