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苍翠":秦望山青绿秀丽,
# 秦峰:即秦望山,在会稽。
"耶溪潇洒":若耶溪清凉幽雅,
# 耶溪:即若耶溪,在会稽。溪旁有浣纱石,相传西施尝浣纱于此。
"千岩万壑争流":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
# 千岩万壑争流:据《世说新语。言语》载,顾恺之从会稽游玩回来,有人问他那里景色如何,顾回答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
# 雉城:指城上齿状小墙,又名雉堞、女墙。,鸳瓦:即鸳鸯瓦,喻瓦之成对者。
"谯门画戟":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
# 画戟:戟上施有彩画者。,谯门:楼下城门。
"蓬莱燕阁三休":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
# 三休:形容蓬莱阁之高。,蓬莱燕阁:即蓬莱阁,系游宴之所。通“宴”。
"天际识归舟":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
# 天际识归舟:语出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泛五湖烟月":泛舟于太湖的烟波月色之中,
# 泛五湖烟月:“泛五”两句据史载,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后,携西施归隐,泛扁舟于五湖之上。五湖:即太湖。
"西子同游":与西施一同悠然遨游。
"茂草台荒":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
# 茂草台荒:当初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的姑苏台今已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苎萝村冷起闲愁":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 苎萝村:西施故里,在今浙江诸暨苎萝山下。
"何人览古凝眸":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
"怅朱颜易失":总是感叹青春易失,
# 朱颜:红润之颜,指青春时。
"翠被难留":欢娱难久呢。
# 翠被:原意是以翠羽饰被,这里比喻华贵的衣饰。
"梅市旧书":梅福上书的典故犹存,
# 梅市旧书:梅市,地名。《地理志》:“梅市在绍兴府城西,以梅福为名。”按此,“旧书”似指福上书事。
"兰亭古墨":王羲之的墨迹宛在,
"依稀风韵生秋":秋日里依稀还能感受到他们遗留的高雅风韵。
"狂客鉴湖头":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
# 狂客鉴湖头:狂客,唐代诗人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晚年退居会稽鉴湖。
"有百年台沼":不为名利所累,
"终日夷犹":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
# 夷犹:犹豫,此处意为从容自得。
"最好金龟换酒":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
# 金龟换酒:典出《本事诗》。李白初至京城,贺知章闻其名,前去其居住的旅舍拜访,李白出示《蜀道难》诗,贺还未读完,便大为赞叹,称其为“谪仙”,并解下所佩金龟袋换酒,尽醉而归。金龟: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相与醉沧州":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抒情诗。全篇诗作以排比之法,将越州之山川胜景与人文典故如珠玉串联,织就一幅瑰丽多姿的画卷。诗中既有对灵山秀水的描写,尽显天地造化之奇;又有对先贤往事的深情追慕,彰显礼敬前贤之诚。而当笔触转向对林泉野趣的勾勒时,更流露出诗人对挣脱樊笼、归隐自然的深切渴望,在华美辞章间暗藏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用典:“朱颜易失,翠被难留”化用《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内核,但置换喻体(从杨玉环到抽象容颜),使历史感慨更具普世性。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诗人便将笔触落于越州山水之间,撷取“秦峰”“耶溪”二处标志性景致,以“苍翠”摹其色彩之浓酽,借“潇洒”绘其神韵之灵动,二者相互映衬,尽显山川之灵气。继而“千辅万壑争流”一句,将视角提升至宏阔之境,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长卷。“鸳瓦”二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建筑,虽仍为宏大远景,却平添几分历史沧桑之感,为下文怀古之情埋下伏笔。“蓬莱燕阁”一句,点明诗人所在之地,亦是前文诸多景致的观瞻之所。“三休”之典,源自楚王章华台待客之盛,不仅凸显蓬莱阁之巍峨高峻,更彰显其深厚历史底蕴。蓬莱阁,实为越州历史之见证。故而“天际”以下,虽仍写蓬莱阁上所见之景,然重心已悄然转向怀古。“泛五湖烟月”以下四句,巧妙化用西施之典,抒发诗人对苍茫历史之感慨。西施,本为越州浣纱之女,因越王之谋,入吴宫为棋子,终致吴国覆灭。作为政治牺牲品,她唯有在传说中方能与范蠡归隐,得片刻宁静。昔日吴越之争,至秦观之时,已如梦幻泡影,唯余姑苏台之荒草萋萋,苎萝山之幽冷寂寥,犹能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令人感慨万千,伤怀不已。下片则脱离眼前实景之描绘,转而追忆与越州相关之诸多先贤,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之惋惜与对隐居生活之向往。首句“何人览古凝眸”,以问句起兴,为下片情感之开端。诗人立于蓬莱阁上,览古凝眸,以一“怅”字引出下文感慨:“朱颜易失,翠被难留”,叹息年华老去,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消散于历史长河之中;唯有“梅市旧书,兰亭古墨”这些由高士遗留之迹,尚“依稀风韵生秋”,为后人所铭记,所怀念。此二对比,虽为典故铺陈,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之感慨与内心之取舍。词人立于蓬莱阁上,极目远眺,怀古思今,悟得一切功名富贵、形体容貌皆为外在之虚无,唯有高尚之品德、杰出之著作,方能流传后世,为后人所怀念。“狂客鉴湖头”一句,复借贺知章之典,表明诗人之心迹:既不慕当时之荣华富贵,亦不羡“梅市”“兰亭”之身后虚名,唯愿如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般,隐居于“百年台沼”之中,“终日夷犹”,与知己“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
4. 作品点评
此词虽为秦观应宴助兴之作,然其内涵却深沉隽永。词中不仅铺陈了众多自然佳景与人文胜迹,更巧妙融入诸多越州典故,初览时令人目不暇接,细品之下则觉字字珠玑,句句精妙,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 入律。词为故实拖叠所累。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续集》卷下
上一篇:宋·晁说之《四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