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hǎi
cháo
·
·
qín
fēng
cāng
cuì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qín
fēng
cāng
cuì
xiāo
qiān
yán
wàn
zhēng
liú
yuān
zhì
chéng
qiáo
mén
huà
péng
lái
yàn
sān
xiū
tiān
shí
guī
zhōu
fàn
yān
yuè
西
tóng
yóu
mào
cǎo
tái
huāng
zhù
luó
cūn
lěng
xián
chóu
rén
lǎn
níng
móu
chàng
zhū
yán
shī
cuì
bèi
nán
liú
méi
shì
jiù
shū
lán
tíng
fēng
yùn
shēng
qiū
kuáng
jiàn
tóu
yǒu
bǎi
nián
tái
zhǎo
zhōng
yóu
zuì
hǎo
jīn
guī
huàn
jiǔ
xiāng
zuì
cāng
zhōu

译文

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泛舟于太湖的烟波月色之中,与西施一同悠然遨游。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梅福上书的典故犹存,王羲之的墨迹宛在,秋日里依稀还能感受到他们遗留的高雅风韵。​​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逐句剖析

"秦峰苍翠":秦望山青绿秀丽,

# 秦峰:即秦望山,在会稽。

"耶溪潇洒":若耶溪清凉幽雅,

# 耶溪:即若耶溪,在会稽。溪旁有浣纱石,相传西施尝浣纱于此。

"千岩万壑争流":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

# 千岩万壑争流:据《世说新语。言语》载,顾恺之从会稽游玩回来,有人问他那里景色如何,顾回答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

# 雉城:指城上齿状小墙,又名雉堞、女墙。,鸳瓦:即鸳鸯瓦,喻瓦之成对者。

"谯门画戟":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

# 画戟:戟上施有彩画者。,谯门:楼下城门。

"蓬莱燕阁三休":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

# 三休:形容蓬莱阁之高。,蓬莱燕阁:即蓬莱阁,系游宴之所。通“宴”。

"天际识归舟":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

# 天际识归舟:语出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泛五湖烟月":泛舟于太湖的烟波月色之中,

# 泛五湖烟月:“泛五”两句据史载,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国后,携西施归隐,泛扁舟于五湖之上。五湖:即太湖。

"西子同游":与西施一同悠然遨游。

"茂草台荒":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

# 茂草台荒:当初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的姑苏台今已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苎萝村冷起闲愁":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 苎萝村:西施故里,在今浙江诸暨苎萝山下。

"何人览古凝眸":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

"怅朱颜易失":总是感叹青春易失,

# 朱颜:红润之颜,指青春时。

"翠被难留":欢娱难久呢。

# 翠被:原意是以翠羽饰被,这里比喻华贵的衣饰。

"梅市旧书":​​梅福上书的典故犹存,

# 梅市旧书:梅市,地名。《地理志》:“梅市在绍兴府城西,以梅福为名。”按此,“旧书”似指福上书事。

"兰亭古墨":王羲之的墨迹宛在,

"依稀风韵生秋":秋日里依稀还能感受到他们遗留的高雅风韵。​​

"狂客鉴湖头":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

# 狂客鉴湖头:狂客,唐代诗人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晚年退居会稽鉴湖。

"有百年台沼":不为名利所累,

"终日夷犹":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

# 夷犹:犹豫,此处意为从容自得。

"最好金龟换酒":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

# 金龟换酒:典出《本事诗》。李白初至京城,贺知章闻其名,前去其居住的旅舍拜访,李白出示《蜀道难》诗,贺还未读完,便大为赞叹,称其为“谪仙”,并解下所佩金龟袋换酒,尽醉而归。金龟: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相与醉沧州":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海潮·秦峰苍翠》是宋代文学家秦观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以春秋吴越古迹为墨,勾勒千年历史烟云;下阕则借汉唐文人风骨为笔,挥洒越州山川灵秀。全篇既颂扬了越州钟灵毓秀之盛景,亦暗含对世事无常之喟叹。此作一扫往日婉约柔媚之风,纵使于凭吊古迹间亦难掩怀才不遇之幽愤,然其笔触间所流露的豪迈旷达之气,却如清泉出谷,浩然沛然,令人击节而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的夏末秋初之际。彼时,秦观专程前往越州,探望其祖父承议公与叔父秦定。正是在这段探亲之旅中,他受到了时任会稽(古时之县名,治所位于今浙江绍兴)太守程公辟的盛情款待。程公辟自诩为“蓬莱东道主”,其热情好客之举,深深打动了秦观,遂有此词以记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抒情诗。全篇诗作以排比之法,将越州之山川胜景与人文典故如珠玉串联,织就一幅瑰丽多姿的画卷。诗中既有对灵山秀水的描写,尽显天地造化之奇;又有对先贤往事的深情追慕,彰显礼敬前贤之诚。而当笔触转向对林泉野趣的勾勒时,更流露出诗人对挣脱樊笼、归隐自然的深切渴望,在华美辞章间暗藏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用典:“朱颜易失,翠被难留”化用《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内核,但置换喻体(从杨玉环到抽象容颜),使历史感慨更具普世性。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诗人便将笔触落于越州山水之间,撷取“秦峰”“耶溪”二处标志性景致,以“苍翠”摹其色彩之浓酽,借“潇洒”绘其神韵之灵动,二者相互映衬,尽显山川之灵气。继而“千辅万壑争流”一句,将视角提升至宏阔之境,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长卷。“鸳瓦”二句,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建筑,虽仍为宏大远景,却平添几分历史沧桑之感,为下文怀古之情埋下伏笔。“蓬莱燕阁”一句,点明诗人所在之地,亦是前文诸多景致的观瞻之所。“三休”之典,源自楚王章华台待客之盛,不仅凸显蓬莱阁之巍峨高峻,更彰显其深厚历史底蕴。蓬莱阁,实为越州历史之见证。故而“天际”以下,虽仍写蓬莱阁上所见之景,然重心已悄然转向怀古。“泛五湖烟月”以下四句,巧妙化用西施之典,抒发诗人对苍茫历史之感慨。西施,本为越州浣纱之女,因越王之谋,入吴宫为棋子,终致吴国覆灭。作为政治牺牲品,她唯有在传说中方能与范蠡归隐,得片刻宁静。昔日吴越之争,至秦观之时,已如梦幻泡影,唯余姑苏台之荒草萋萋,苎萝山之幽冷寂寥,犹能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令人感慨万千,伤怀不已。下片则脱离眼前实景之描绘,转而追忆与越州相关之诸多先贤,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之惋惜与对隐居生活之向往。首句“何人览古凝眸”,以问句起兴,为下片情感之开端。诗人立于蓬莱阁上,览古凝眸,以一“怅”字引出下文感慨:“朱颜易失,翠被难留”,叹息年华老去,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消散于历史长河之中;唯有“梅市旧书,兰亭古墨”这些由高士遗留之迹,尚“依稀风韵生秋”,为后人所铭记,所怀念。此二对比,虽为典故铺陈,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之感慨与内心之取舍。词人立于蓬莱阁上,极目远眺,怀古思今,悟得一切功名富贵、形体容貌皆为外在之虚无,唯有高尚之品德、杰出之著作,方能流传后世,为后人所怀念。“狂客鉴湖头”一句,复借贺知章之典,表明诗人之心迹:既不慕当时之荣华富贵,亦不羡“梅市”“兰亭”之身后虚名,唯愿如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般,隐居于“百年台沼”之中,“终日夷犹”,与知己“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

4. 作品点评

此词虽为秦观应宴助兴之作,然其内涵却深沉隽永。词中不仅铺陈了众多自然佳景与人文胜迹,更巧妙融入诸多越州典故,初览时令人目不暇接,细品之下则觉字字珠玑,句句精妙,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入律。词为故实拖叠所累。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续集》卷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说之《四顾》

下一篇: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