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péng
lái
·
·
guī
shān

朝代:宋作者:王沂孙浏览量:3
sǎo
西
fēng
mén
jìng
huáng
diāo
líng
bái
yún
xiāo
sàn
liǔ
huàn
yīn
guī
lái
wǎn
shuǎng
fēi
fēi
cuì
é
méi
liáo
wèi
dēng
lín
yǎn
guó
chén
rén
mèng
dēng
gāo
hái
lǎn
shù
diǎn
hán
yīng
wèi
shuí
líng
luò
chǔ
nán
zhāo
hán
kān
lǎn
xiè
huāng
shuí
niàn
yōu
fāng
yuǎn
shì
qiū
dēng
tíng
qiū
gèng
shēng
qiū
yàn
shì
yǐn
fāng
zūn
zhī
xiāo
duō
àn

译文

西风阵阵扫过门径,枯黄的树叶随风飘零,白云稀稀疏疏地飘浮在天空中。柳叶到了秋天衰败了,辞官归乡太晚。山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还可以聊且慰藉一下我登临的双眼。故国如尘土般覆灭,亲朋友人都已失散,还有什么心思登高呢。数朵菊花,为谁飘落,楚王的魂魄难以招回,晚上又寒气袭人。散步在荒凉的篱笆前,谁还念及幽远的花香。屋子里孤灯一盏,秋雨飘落,又一声秋雁叫。想以酒解愁,但又怕醉了,解不了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逐句剖析

"扫西风门径":西风阵阵扫过门径,

# 扫西风门径:首句倒装,意即西风扫门径。

"黄叶凋零":枯黄的树叶随风飘零,

"白云萧散":白云稀稀疏疏地飘浮在天空中。

"柳换枯阴":柳叶到了秋天衰败了,

# 柳换枯阴:指柳叶经秋而枯败。

"赋归来何晚":辞官归乡太晚。

# 赋归来:辞官归乡。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爽气霏霏":山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

# 爽气霏霏: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语出《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霏霏,纷纷。

"翠蛾眉妩":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

# 翠蛾眉妩:形容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

"聊慰登临眼":还可以聊且慰藉一下我登临的双眼。

"故国如尘":故国如尘土般覆灭,

# 故国如尘:指故国宋室江山灰飞烟灭。

"故人如梦":亲朋友人都已失散,

"登高还懒":还有什么心思登高呢。

"数点寒英":数朵菊花,

# 寒英:菊花。

"为谁零落":为谁飘落,

"楚魄难招":楚王的魂魄难以招回,

# 楚魄难招:《楚辞》有招魂一篇,一般认为是屈原为招楚怀王来归而作。

"暮寒堪揽":晚上又寒气袭人。

"步屧荒篱":散步在荒凉的篱笆前,

# 步屧:漫步。屧:木板拖鞋。

"谁念幽芳远":谁还念及幽远的花香。

"一室秋灯":屋子里孤灯一盏,

"一庭秋雨":秋雨飘落,

"更一声秋雁":又一声秋雁叫。

"试引芳樽":想以酒解愁,

"不知消得":但又怕醉了,

# 消得:消除、消解。

"几多依黯":解不了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 依黯: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蓬莱·归故山》是宋末词人王沂孙所创作的词。上片描绘词人归乡时秋景,西风扫径,黄叶凋零,虽有爽气翠山,却因亲朋不在,无意登高。“故国如尘,故人如梦”,饱含对往昔的怅惘。下片借数点寒英(菊花)的零落,寄托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又以秋灯、秋雨、秋雁等秋景,渲染出晚年的孤寂。词人善用借景抒情与用典,借秋景含蓄传达复杂情感,如“楚魄难招”,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蕴藉。全词含蕴丰富,深刻展现出作者在宋末特殊时代背景下,那种隐微而复杂的愁绪,将思乡、念故、孤寂等多种情感交织,具有沉郁蕴藉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沂孙(1238?~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庆元路学正。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但意旨隐晦。词风典雅浑厚,结构曲折缜密,深为清代常州派词人所推重。如周济称其“咏物最争托意”,并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等。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醉蓬莱·归故山》由宋末词人王沂孙所作。元朝初年(1290年左右),王沂孙曾出任学官,后辞去“庆元路学正”一职回到故乡绍兴。因出仕元朝并非他本意,且他对南宋故国仍怀有深厚感情,这种复杂的心境促使他在归乡期间创作了这首词,以抒发内心对故国的思念、对故人的怀想,以及自身处境的孤寂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描绘了词人归故山时所见的秋景,西风扫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等。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的怅惘,借菊花零落、秋灯秋雨秋雁等景象,体现出自身晚年的孤寂,以及对南宋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借西风、黄叶、白云等秋景,抒发作者回到故乡时内心的隐微愁绪,以萧瑟秋景衬托心境的落寞。用典:“楚魄难招”巧用典故,楚国屈原投江,其魂魄难以招回,作者借此表达对已逝的南宋故国难以挽回的悲痛,将自身对故国的眷恋与无奈融入其中。情景交融:“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既描绘故山秋天清新美丽之景,又融入对故国故人的深沉感慨,乐景衬哀情,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复杂。排比:“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运用三句排比,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秋灯、秋雨、秋雁三种秋日意象,强化内心的孤寂之感,烘托出作者的秋心与愁绪。

3. 分段赏析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开篇描绘故乡秋景,西风似通人意清扫门径,黄叶飘落、白云离散,借景暗示作者内心如秋景般的凋零萧索,为全词奠定沉郁基调。“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写柳树已换枯阴,透露出辞官归乡后,作者心中并无荣耀,反而生出悔恨之意,感慨归乡时机已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从空气清新与山容秀丽两方面,刻画故山秋景之美,似能慰藉归客。然而,紧接“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往昔的国家如尘埃飘散,故人如梦幻般消逝,美景难掩内心悲痛,形成强烈反差,凸显愁绪。“登高还懒”,表明因心中满是对故国故人的哀思,即便面对美景,也兴致全无,懒于登高,体现出愁情之沉重。“数点寒英,为谁零落”,寒英(菊花)独自零落,作者借此自比,表达自我惋惜之情。“楚魄难招,暮寒堪揽”,巧用典故,以楚国屈原之魄难招,暗指南宋复国无望,暮寒可揽则强化了沉痛、无奈之感。“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写在荒篱间漫步,无人顾念菊花的幽芳,与寒英零落相呼应,深化了孤独与被忽视的情绪。“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运用排比,三个秋景短句叠加,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极致氛围,深刻衬托出作者孤寂的“秋心”。“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试图借酒消愁,却不知能否消解内心那复杂深沉的愁绪,“依黯”一词,承接上文对故国故人的思念,精准地传达出那种依依难舍又黯然神伤的复杂情感,使愁绪的表达更为细腻深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故乡秋日景物的多次描绘,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国衰亡的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为归故山而作,起笔萧飒之音,凌纸而发“翠蛾”二句知我无人,谁相慰藉,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意。“故国”二句怀人恋阙。以浑成之笔写之。“寒英”六句写匏瓜无匹之感。“秋灯”三句清愁重叠而来。句法如明珠一串,宜周公谨称为“玉笛天津,锦囊昌谷”也。

清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词写辞官后回到故乡的所思所感,风格清疏,感情沉郁,是王沂孙颇具特色的一篇词作。

现代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管士光《宋词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咏《吊屈原》

下一篇:宋·释宗杲《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