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空山":叹老来唯以料理空山为事,
# 投老:即临老或到老之意。晋·王羲之帖:“实望投老有田里骨肉之欢。”宋·王安石《拜相日题诗壁间》曰:“霜松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万松手种":满山松杉,
# 万松手种: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政尔堪叹":亲手栽种。
# 尔:如此,这般。,政:通”正”。
"何日成阴":何日才长大成阴,
# 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唐·白居易《栽松二首·其一》诗:“栽植我年晩,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唐·杜牧《叹花》诗:“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阴:同“荫”。指松树何时长大成材。
"吾年有几":我还能有几年,
"似见儿孙晚":好似见晚生的儿孙成人。
"古来池馆":古来多少水榭楼馆,
"云烟草棘":转眼成了荒草荆棘,
"长使后人悽断":长使后人凄凉断魂。
# 悽断: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凄断”。凄伤断肠,伤感。
"想当年、良辰已恨":想当年良辰美景烟消云散,
"夜阑酒空人散":空成遗恨无限。
# 夜阑:深夜。
"停云高处":站在停云高处,
"谁知老子":谁知我老来投闲惟静,
"万事不关心眼":不问世间万事。
# 万事不关心:唐·王维《酬张少府》诗:“晩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梦觉东窗":梦醒东窗,
"聊复尔耳":闲居无聊,
# 聊复尔耳:聊且如此而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kūn)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尔耳,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尔尔”。
"起欲题书简":起身欲给亲友写信。
"片刻间":片刻间,
"风怒号":风怒号,
"倒翻纸笔":倒翻纸笔,
"似天亦教我偷懒":似天亦教我偷懒。
"又何事":可为什么,
# 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晩际遇雨二首·其一》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雨急:广信书院本俱作“急雨”,玆从四卷本丙集。何事:为何。斗暗:突然昏暗。
"催诗雨急":又突然片云昏暗,
"片云斗暗":急雨来催诗。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巡视在停云刚种下的杉树时,
# 停云:停云堂,是作者在铅山居所的西北隐湖山上修建的一处建筑,按陶渊明诗意,取名为停云。陶渊明《停云》诗小序说此诗是思亲友,但“停云”二字却只是随便取首句二字为题,并无此义。
"戏作":游戏之作。
"时欲作亲旧报书":本来给亲旧朋友回信的,
"纸笔偶为大风吹去":然而纸笔被大风吹走,
"末章因及之":唯有写下这首词。
# 因及:一作及。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词中描绘了词人步入暮年却遭人构陷,进而被罢官闲居的境遇。在此期间,他寄情于山水之间,登高远眺,看似对万事皆不挂怀。词人巧妙地将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与自身内心复杂情怀相融合,彼此映衬,饶有趣味。整首词虽在探寻超脱之境,却暗藏一股郁结难平之气,深刻展现出词人内心的矛盾挣扎。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政尔堪叹”直抒胸臆,既叹松树成长之缓,亦叹自身壮志未酬;“已恨”二字直击对时光流逝的愤懑。对比:“良辰”与“夜阑酒空”构成鲜明对比,昔日盛景反衬出今日之落寞;“池馆”象征昔日繁华,“云烟草棘”则描绘今朝荒芜,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用典:词中“检校停云新种杉松”与“梦觉东窗”均直接引用陶渊明《停云》诗意。陶渊明以《停云》寄托对亲友的思念和归隐之志,词人借此典故既呼应自身隐居山林的处境,又暗含对时局的无奈与超脱之思。细节描写:“万松手种”,以“手种”这一具体劳作细节,将抽象的归隐之志具象化,暗含自嘲与无奈,凸显词人壮志未酬的焦灼。“倒翻笔砚”通过“风怒”导致笔砚翻倒的细节,诙谐中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力感,强化了政治环境的险恶。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韵一面顺承“检校停云新种杉松”之意,一面又叹老嗟衰。开篇以“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奠定全词基调,借“种松”意象,串联起对生命暮年与历史沧桑的双重感慨。“投老空山”勾勒出词人晚年退隐山林的孤寂图景,“万松手种”以具体劳作入笔,暗含自嘲与无奈(与序中“检校停云新种杉松”遥相呼应),“政尔堪叹”则直抒胸臆,既叹松树成长之缓,亦叹自身壮志未酬。“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一句,以设问之笔,将松树成长与人生暮年并置,“儿孙晚”以家族代际为喻,暗指理想传承之艰难。通过“年有几”的紧迫与“似见”的虚幻,强化了生命有限与抱负未展的矛盾。从松树成荫的自然现象到儿孙稀疏的人生现实,深化了“英雄迟暮”的悲怆。“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则由个人境遇延伸至家国兴衰,拓宽了词境的广度与深度。“池馆”象征昔日繁华,“云烟草棘”则描绘今朝荒芜,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暗含历史虚无的哲思。词人化用王维“古木无人径”等意象,以荒芜之景寄寓对南宋偏安、故土沦丧的痛心疾首。“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一句,以今昔对照之法,将昔日欢宴与当下孤寂形成强烈反差。“良辰”与“夜阑酒空”构成鲜明对比,昔日盛景反衬出今日之落寞。“酒空人散”以具体场景描绘人事凋零,呼应辛弃疾多次遭贬的坎坷经历,“已恨”二字直击对时光流逝的愤懑,情感浓烈。下一叹自己年老,二叹古来兴废盛衰、世事无常。“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一句,借陶渊明《停云》诗意,表面写思亲念友,实则暗藏对朝廷的疏离与愤懑。“万事不关心”实为“强说闲适”,凸显被迫归隐的矛盾心理。以“老子”自称,既显狂士之态,又掩政治失意之苦。“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一句,从沉思到行动,打破上片的凝滞,引出下片的风云变幻。“梦觉”衔接虚实,“题书简”呼应序中“欲作亲旧报书”,体现欲诉难言的困境。“聊复尔耳”出自《世说新语》,以魏晋名士之洒脱掩饰内心之不甘。“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一句,以“天教懒”反讽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断送恢复中原之希望。“风怒”赋予自然以情绪,暗喻政治环境之险恶与主和派之阻挠。笔砚被风翻倒之细节,诙谐中透露出对现实之无力感。“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一句,以天气突变收尾,留下余韵,呼应开篇“投老空山”之苍凉意境。借杜甫“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之典,将自然现象与创作灵感相联系。“催诗雨急”暗指时局动荡催生悲愤,“片云斗暗”则隐喻南宋国势之衰微。
4. 作品点评
此词虽标榜“戏作”之名,实则格调凝重,别具一番沉郁风味。上片开篇既承接“检校停云新种杉松”之序言,又暗含对岁月流逝、身世浮沉的感慨。词中先叹自身年岁渐长,再叹古往今来兴衰更迭、世事如梦之无常。转韵之处,借陶渊明《停云》诗之雅意,抒发超脱尘世、向往隐逸之情。继而点明题旨,借风吹纸砚之景,暗合杜甫诗意,对“天意难测”发出讥诮之音。此中种种,无不映照出一位被迫蛰伏、壮志未酬的烈士,在暮年之际的真实心境与深沉悲慨。
# 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全词语言虽然散文化痕迹很明显,但章法井然。所抒发的情感状态,能够让读者见到被迫投闲之后,稼轩由人世到出世的心理变化,以翠在出世之路上的深深寂寞无聊。这是烈士暮年被迫“伏枥”时真实而未为人知的状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