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来时岁欲昏":北来的鸿雁预示着岁暮时节到来了,
# 岁欲昏:即岁欲暮之意。一年将尽。
"私书归梦杳难分":妻子的来信勾起了归家之念,梦里回家神情恍惚难分真假。
# 杳:隐约貌。,私书:指家书。
"井桐叶落池荷尽":梦醒后推窗一看,只见桐叶凋落,池荷谢尽,
"一夜西窗雨不闻":已下了一夜秋雨,但自己沉酣于梦境之中,竟充耳不闻。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宿云梦馆》是一首饱含深情的七言绝句,整首诗围绕思乡思亲之情展开,借景抒情,巧妙化用前人诗意,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与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私书”是现实中收到妻子的来信,为实写;“归梦”则是诗人在梦中归家,属于虚写。现实与梦境交织,真假难辨,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妻子的日夜思念,使思念之情的表达更为深沉、复杂。双关:古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北雁”的出现自然会让人联想到书信,紧接着“私书”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借北雁带来了妻子的书信。这里的“北雁”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巧妙地与“私书”相呼应,暗示了书信的到来,在景与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隐秘的联系,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书的期盼,是一种很巧妙的双关手法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化用:末句“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西窗”的情事。李商隐诗中“西窗”寄托着夫妻间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欧阳修在此处借用,言外之意是渴望早日归家与妻子团聚,在西窗下共话相思。这一用典不着痕迹,巧妙地融入自身情感,既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含蓄地强化了诗人对夫妻团圆的急切渴望,使诗歌表意更为蕴藉。
3. 分段赏析
首句“北雁来时岁欲昏”,从景入手,描绘了北雁南飞的画面,点明时节已至年末。在古典诗词中,北雁南归常触发游子思乡之情,这里亦是如此。同时,因有鸿雁传书的传统意象,“北雁”的出现自然引出下句“私书”,收到妻子来信,既应了景,又双关表意。岁末本是阖家团圆之时,诗人却漂泊在外,这一情境反差,瞬间勾起他内心的愁绪,为全诗奠定了思念与孤寂的情感基调。“私书归梦杳难分”,进一步细腻刻画诗人的思归之情。欧阳修与妻子感情深厚,此前的《踏莎行》已展现夫妻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分别后,书信往来频繁,日夜思念。诗人日思夜想,以至于梦境与现实交织,难以分辨。“杳难分”生动地呈现出诗人梦醒时分,意识尚在混沌状态时,对梦中归家场景的眷恋,以及回到现实后的恍惚,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末句“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西窗”的情事,却又别具匠心。此时,诗人身处云梦馆,眼见井边桐叶飘落、池中荷花凋零,一片萧瑟之景。夜间,窗外秋雨淅淅沥沥,可诗人沉浸在对妻子的思念中,竟浑然不觉。言外之意,诗人满心期盼着能早日归家,与妻子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倾诉此时的相思与孤寂。这一化用,不着痕迹,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更含蓄地强化了诗人对夫妻团聚的渴望。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语言清新且饱含凄婉之意,巧妙借鉴李商隐诗作的意境,却不着痕迹,不仅使诗句韵味悠长,更拓展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与内涵,细腻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眷恋。
# 盖文章稍不自胸中流出,虽若用别人一字一句,只是别人字句……若自胸中流出,则炉锤在我,金铁尽熔,虽用他人字句,亦是自己字句。
明唐顺之《与洪州书》
# 此诗虽运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情事之意,但用得巧妙、恰当、自然,富有内涵,深得用典借词之精髓。
不详张鸣
上一篇:宋·张耒《清洛》
下一篇:宋·洪皓《临江仙·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