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xīn
dòng
·
·
liǔ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shí
dōng
fēng
niǎo
chuí
yáng
cháng
shí
yāo
shòu
cuì
guǎn
zhū
lóu
qīng
mén
chǔ
chù
yàn
yīng
qíng
zhòu
zhà
kàn
yáo
jīn
chūn
qiǎn
yìng
é
huáng
jiǔ
nèn
yīn
yān
rǎn
cuì
jiāo
hóng
liū
diāo
ān
jiǔ
kōng
zhuī
niàn
yóu
tíng
duǎn
zhī
yíng
shǒu
hǎi
jiǎo
tiān
hán
shí
qīng
míng
lèi
diǎn
huā
zhān
xiù
nián
zhé
zèng
xíng
rén
yuǎn
jīn
nián
hèn
rán
xiān
shǒu
duàn
cháng
xiū
méi
huà
yīng
wèi
jiù

译文

十里春风吹拂,柔美的垂杨袅袅摆动、那长长的柳枝,就好像舞女舞动时纤细的腰身一样苗条。翠绿的楼馆,朱红的高楼,紫色的街道,青色的城门,在晴朗的白天,处处都有燕子和黄莺的啼鸣声。乍一看来,柳枝像金丝一样纤细地摇曳着,初春时节,柳芽的颜色在春光映照下、那鹅黄色如同美酒一般。在嫩绿的柳荫里,花草经过烟雾的滋润和露水的浸染,呈现出翠色娇艳、红得欲滴的姿态。此时,骑着马远行的人已经离开很久了。只能空自追念在邮亭送别的情景,手中握着折下的柳枝,心中满是思念。游子远在海角天涯,在寒食和清明这样的时节里,泪水和着飘飞的柳絮、落花,沾满了衣袖。去年折柳赠给远行的人,如今那人已在远方,今年心中满是怨恨、依旧是这双纤细的手。伤心到了极点,羞涩于自己的妆容,眉毛应该也没有画好吧。

逐句剖析

"十里东风":十里春风吹拂,

"袅垂杨、":柔美的垂杨袅袅摆动、

"长似舞时腰瘦":那长长的柳枝,就好像舞女舞动时纤细的腰身一样苗条。

"翠馆朱楼":翠绿的楼馆,朱红的高楼,

"紫陌青门":紫色的街道,青色的城门,

"处处燕莺晴昼":在晴朗的白天,处处都有燕子和黄莺的啼鸣声。

"乍看摇曳金丝细":乍一看来,柳枝像金丝一样纤细地摇曳着,

# 细:一本作“衫”,一本作“袖”,一本作“绶”。

"春浅映、":初春时节,柳芽的颜色在春光映照下、

"鹅黄如酒":那鹅黄色如同美酒一般。

"嫩阴里":在嫩绿的柳荫里,

"烟滋露染":花草经过烟雾的滋润和露水的浸染,

"翠娇红溜":呈现出翠色娇艳、红得欲滴的姿态。

"此际雕鞍去久":此时,骑着马远行的人已经离开很久了。

"空追念邮亭":只能空自追念在邮亭送别的情景,

"短枝盈首":手中握着折下的柳枝,心中满是思念。

"海角天涯":游子远在海角天涯,

"寒食清明":在寒食和清明这样的时节里,

"泪点絮花沾袖":泪水和着飘飞的柳絮、落花,沾满了衣袖。

"去年折赠行人远":去年折柳赠给远行的人,如今那人已在远方,

# 去年:一本作“远年”,一本作“年年”。

"今年恨、":今年心中满是怨恨、

"依然纤手":依旧是这双纤细的手。

"断肠也":伤心到了极点,

"羞眉画应未就":羞涩于自己的妆容,眉毛应该也没有画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心动·柳》为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经典咏物词篇。上阕中,词人以精妙笔触,勾勒出早春垂柳的婀娜形态、鹅黄色彩与摇曳之姿,同时巧妙融入周边景致,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下阕则另辟蹊径,围绕“折柳送别”的传统意象,将视角聚焦于一位独守深闺的思妇,细腻刻画其对远游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望穿秋水却盼而不得的无尽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全词通过对柳的细致描摹与对思妇心理的刻画,表达了思妇对游子深切的思念、哀怨,以及时光流逝而游子未归的怅惘无奈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开篇描绘了在十里东风的吹拂下,垂杨袅袅飘飞,宛如舞女婀娜多姿的瘦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枝的柔美姿态,给人以轻盈、灵动之感。“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此句从柳景延伸到周围的环境,翠绿色的馆舍、朱红色的楼阁,紫色的街道、青色的城门,在晴朗的白昼里,处处有燕莺啼鸣,通过对色彩和声音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烘托出春日的繁华与热闹。“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细致地描写了柳色,乍一看,纤细的柳枝如金丝般摇曳,在浅淡的春光映照下,那鹅黄色的嫩芽就像美酒一样醉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色比作鹅黄的酒色,突出了柳芽的鲜嫩与娇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如酒般的迷人韵味。“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转写柳树下的花草,在嫩柳的荫蔽下,花草经过烟霞的滋润、露水的浸染,显得格外娇翠鲜红,“翠娇红溜”四个字,将花草的艳丽色彩和娇艳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丰富了春日景色的画面感。下片:“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由柳引出游子,此时游子骑在马上离开已经很久了,思妇只能空自追念着邮亭送别时的情景,当时折柳赠别,如今只剩下手中盈握的短枝,表达了思妇对游子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寂寞之情。“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寒食清明时节,正是游子离家的日子,思妇遥想游子远在海角天涯,而自己在这柳下苦苦等候,却始终不见游子归来,伤心的泪水和着漫天飞舞的柳絮沾满了衣袖,“泪点絮花沾袖”一句,将思妇的哀痛之情推向了高潮,情景交融,意境凄美。“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去年就在这邮亭边折柳赠别游子,希望他早日归来,可今年依然是纤纤玉手握着柳枝,心中满是怨恨,时光流逝,游子却未归,进一步强调了思妇的哀怨和无奈。“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最后两句描写思妇因思念游子而肝肠寸断,连梳妆画眉的心思都没有了,“羞眉画应未就”形象地刻画出思妇沉浸在痛苦思念中的状态,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悲伤与憔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舒坦《太白峰》

下一篇:宋·胡仲弓《梦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