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zhāi
hòu

朝代:宋作者:文同浏览量:3
xiǎo
tíng
yōu
jué
qīng
jiā
ài
cháng
jiào
fàng
hòu
shuāng
qín
lái
zhàn
zhú
qiū
shēn
dié
xià
xún
huā
huàn
rén
sǎo
kāi
huà
liú
lín
xuān
shì
yuè
chá
xìng
jiàn
duō
gōng
shì
shǎo
wǎn
dāng
zài
shān
jiā

译文

小小的庭院和幽静的园圃美得令人心旷神怡,我爱惜这里,因此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拜。雨后成双的鸟雀欢快地占据竹枝鸣唱,深秋时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来回寻觅芬芳。叫人打扫墙壁挂起吴道子的珍贵画作,邀请客人临窗共品越地新茶细细品尝。如今野趣渐浓,公事渐少,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当年隐居山间的时光。

逐句剖析

"小庭幽圃绝清佳":小小的庭院和幽静的园圃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 绝清佳:特别清静而美好。,小庭幽圃:指北斋坐落的环境,在小而深幽的庭园之中。

"爱此常教放吏衙":我爱惜这里,因此常常免去属吏的例行参拜。

# 放吏衙:旧时吏员每天早晚各一次齐集衙门向长官请示公事,称为“衙参”。“放吏衙”就是免去这种例行的参拜。

"雨后双禽来占竹":雨后成双的鸟雀欢快地占据竹枝鸣唱,

# 占:据有。,双禽:成对的鸣禽。

"秋深一蝶下寻花":深秋时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来回寻觅芬芳。

# 一蝶:因深秋季节,花事已少,故以之极言蝶影之稀。

"唤人扫壁开吴画":叫人打扫墙壁挂起吴道子的珍贵画作,

# 吴画:指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吴道子擅长山水及道释人物画,有画圣之称亦泛指珍贵的名画。苏轼《凤翔八观》诗:“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扫壁:为张挂画而将墙壁打扫干净。显出作者对画的爱惜之心。

"留客临轩试越茶":邀请客人临窗共品越地新茶细细品尝。

# 越茶:古越地(今江苏南部与浙江一带)所产之茶其茶多名贵品种,至今仍有龙井、雀舌等名茶。,试:品尝。

"野兴渐多公事少":如今野趣渐浓,公事渐少,

# 野兴:指对郊游的兴致或对自然景物的情趣。

"宛如当日在山家":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当年隐居山间的时光。

# 在山家:居处山野之时。,当日:往日,当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斋雨后》是宋代诗人文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首联总括北斋清幽环境;颔联继而以细腻笔触聚焦雨后美景,竹影松声与荷香交织出空灵意境;颈联转向斋居生活场景,茶盏书卷间透出闲适意趣;尾联由实转虚,既点出公务简省方得此清欢,又流露对山居生活的眷恋。诗歌语言清雅,意境悠然,在工整对仗中蕴含散淡气质,既是对自然意趣的即兴捕捉,更透露出归隐田园的深层意趣,堪称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心象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描绘北斋雨后园亭景致与作者悠然心境,是作者于熙宁七年(1074年)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其治所位于今陕西汉中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北斋雨后清幽雅致的环境与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场景,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刻画与生活片段描写,既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又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及对自然山居的深切眷恋。

2. 分段赏析

首联从整体上勾勒出北斋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作为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居所,这座庭院虽占地有限,却因园圃幽深而别具意趣。文中特别强调“常教免去属吏参见”,并非完全荒废公务,而是指在无具体事务时免除繁文缛节,这种措辞精准把握了分寸感。所谓“衙参”乃古代官场每日早晚的例行参见制度,作者刻意选用“幽圃”二字,既指物理空间的僻静,更暗含远离官场应酬的深层意蕴:当官吏不再往来烦扰,心灵方能获得真正的安宁。此处开宗明义的总起句,既奠定全诗基调,又自然引出后续多层次的铺陈。颔联聚焦雨霁时分的北斋景致。禽鸟与蝶类皆畏雨水,雨过天青之际最先活跃于林间枝头。诗人特意选用“双禽”意象,不仅因鸟雀常成双栖息,更通过双鸟和鸣、竹枝轻摇的动态画面,营造出欢愉灵动的听觉美感。若单用“一鸟”则顿显孤寂冷清,与全诗闲适基调相悖。动词“占”字尤见匠心,既描摹出禽鸟占据枝头的得意之态,又赋予画面鲜活生命力,较之生硬的“站”字更具艺术表现力。深秋时节蝶影稀疏,故仅以“一蝶”点染,既符合物候特征,又暗含寻芳觅艳的意趣。颈联转入人文雅趣的描写。“扫壁悬画”的细节不仅展现对艺术珍品的珍视,更透露出主客尽兴赏鉴的雅兴。所谓“越茶”实指产自江浙的顶级香茗,其珍贵稀有暗含友人远道而来的情谊。诗人特意强调“初试”新茶,既彰显茶事之雅,又暗示宾主畅谈的难得机缘。观画与品茗虽属不同雅趣:前者独享艺术沉思,后者共叙知己情谊,但都统一于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形成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以今昔对照收束全篇。“野兴”二字点明对山居生活的怀念,这种情感的萌发源于“公事稀少”的现实境遇。此处采用倒装句式,强调公务清简的自然结果而非刻意追求闲适。诗人特意点出治绩颇佳”的自豪,既流露治理有方的欣慰,又暗含对官场生活的淡泊。全诗至此完成从环境描写到心境抒发的升华,在清幽之境与闲适之趣的交织中,展现出士大夫特有的精神境界。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全篇情感深挚,叙事委婉曲折,笔触柔和含蓄,意境幽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占’字、“寻”字下得切。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 此诗正是“清佳”,诗人悠哉的生活令人称羡,幽幽的小庭园为一片清静之地,吏员的滋扰已免去大多。雨后飞禽与蝴蝶在园中穿梭翻飞,生意盎然,又有朋自远方来,可相对品茗赏画,享受知音相聚的愉悦。诗人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在公事之暇体味着野兴,虽然如此,诗人仍怀念山家,可见诗人对于山间闲适悠游的生活的向往。颔联对仗工整,写鸟、蝶情态如画。

不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山林、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副教授潘裕民《宋诗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沈括《古人铸鉴》

下一篇:宋·魏野《白头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