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工运潜巧":春天的造化暗暗施展着精巧的技艺,
# 运潜巧:悄悄到来之意。
"是处有行迹":处处都留下它活动的痕迹。
"庭梢发新颍":庭院树梢萌发出鲜嫩的新芽,
# 颍:禾的末端,这里指新发的枝芽。
"岩溜融暖脉":山岩间的溪水融化,流淌着温暖的脉络。
# 溜:水流。
"晴湖影拨刺":晴朗日子里,湖面波光粼粼,鱼儿游动,影子晃动跳跃,
"晓树音格磔":清晨时分,树上鸟儿鸣叫,声音清脆嘹亮。
"须知玉峰下":要知道在那如玉的山峰之下,
"日有寻芳客":每天都有前来寻觅春日芳华的游人。
# 寻芳客:游春看花的人。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1. 分段赏析
“春工运潜巧,是处有行迹”,诗人以拟人手法,将春天比作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它悄然施展巧思,在世间处处留下复苏的痕迹。此联开篇点题,总写春天的到来,为全诗奠定了赞美与欣喜的基调。“庭梢发新颖,岩溜融暖脉”,诗人选取庭院树枝萌发新芽、山间溪流解冻流淌两个具体景象,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新芽的嫩绿与溪流的清澈,共同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画卷,展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晴湖影拨剌,晓树音格磔”,诗人转而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晴日下,湖水波光粼粼,游鱼跃动,发出“拨剌”之声;清晨时分,树木间鸟鸣声清脆嘹亮,以“格磔”形容。这两句诗通过声光结合的手法,使春天的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充满了动态美。“须知玉峰下,日有寻芳客”,诗人将视角从自然景物转向人间活动。玉峰之下,每日都有游人前来寻芳赏景,享受春日的美好。此联既点明了春天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界的复苏,更在于它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与参与,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间乐事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