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院阴阴翠霭低":春日的庭院幽深,翠绿的云气低低笼罩,
"春庭寂寂晓光迷":春日的庭院寂静,清晨的光线朦胧迷离。
# 晓光:早晨的阳光。
"花间蜂去抱黄粉":花丛间的蜜蜂离去时,身上沾着黄色的花粉,
"苔上燕来衔绿泥":青苔上的燕子归来,衔着绿色的春泥。
"两行高梧初荫合":两行高大的梧桐树,新叶初展,树荫刚刚合拢,
"一翻新草恰生齐":一茬新生的春草,长得整齐又鲜嫩。
"微禽已识幽人意":小巧的飞鸟已经懂得隐居者的心意,
# 幽人:幽居之人,这里是作者自指。,微禽:小鸟。
"飞下栏干向里啼":飞下栏杆,向着庭院深处啼鸣。
# 向里啼:向着屋里啼鸣。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院阴阴翠霭低,春庭寂寂晓光迷”,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朦胧的氛围。春日的庭院被沉沉的翠色云雾笼罩,显得阴阴沉沉;清晨的光线迷离恍惚,让整个庭院都沉浸在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之中,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颔联“花间蜂去抱黄粉,苔上燕来衔绿泥”,由静转动,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蜜蜂在花丛间飞舞,忙着采集黄色的花粉;燕子轻盈地落在青苔之上,嘴里衔着筑巢的绿泥。这两句通过蜂和燕的动态描写,为静谧的庭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颈联“两行高梧初荫合,一番新草恰生齐”,又回归到静态描写。两行高大的梧桐树,枝叶初展,树荫渐渐合拢;刚刚萌发的新草,整齐地生长着,一片翠绿。描绘出庭院中植物的茁壮成长,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盎然春意。尾联“微禽已识幽人意,飞下栏干向里啼”,以景结情,赋予了微禽以人的情感。微小禽鸟似乎已经懂得了庭院主人的幽静心意,飞下栏杆,朝着庭院里面啼叫。这一啼叫,更增添了庭院的静谧,也表现出诗人对这宁静春景的陶醉与喜爱。
上一篇:宋·舒岳祥《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