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fàn
xiāng
jiāng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3
zhuó
tān
běi
fēng
liáng
shān
chǔ
xíng
biàn
zhǐ
qiàn
dào
xiāo
xiāng
mǎi
piān
zhōu
guī
shì
tiān
gōng
liù
yuè
xià
cāng
làng
chán
tuì
chén
āi
wài
dié
mèng
shuǐ
yún
xiāng
zhì
rèn
lán
pèi
qióng
fāng
xiāng
fēi
xiào
zòu
qīng
shāng
huàn
jiǔ
zhōng
fèn
shì
sān
wén
hái
zhēng
guāng
qiǎn
ér
bèi
jué
wèi
yāng

译文

滩头洗足,夜色随急流从脚背流淌,迎着凉爽的北风晾干头发。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恍惚可见 —— 裁绿荷为衣,缀秋兰为佩,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琼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飘旋舞的霓裳,拨弄琴瑟的纤指下流泻幽怨的一曲清商。唤起行吟泽畔的屈子一腔报国的忠愤,写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挥洒的文字,一字一句与日月争光。呵,莫要让儿辈知晓,这泛舟的乐趣悠渺不尽,正该我辈独享。

逐句剖析

"濯足夜滩急":滩头洗足,夜色随急流从脚背流淌,

# 濯足:洗脚。

"晞发北风凉":迎着凉爽的北风晾干头发。

# 晞发:晾干头发。

"吴山楚泽行遍":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

# 吴山楚泽:泛指南方的山水。

"只欠到潇湘":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

# 潇湘:湘水与潇水合流处称为潇湘,这里指湘江。

"买得扁舟归去":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

# 扁舟:小船。

"此事天公付我":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

# 付:给予,赐予。

"六月下沧浪":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

# 沧浪:水名,这里指湘江。

"蝉蜕尘埃外":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

# 蝉蜕尘埃外:蝉脱壳羽化飞上青天,这里表示词人超脱尘俗的胸怀。

"蝶梦水云乡":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

# 蝶梦:梦中化为蝴蝶。说明词人自己情致的悠闲。《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制荷衣":恍惚可见 —— 裁绿荷为衣,

# 制荷衣:用荷叶作衣服。《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

"纫兰佩":缀秋兰为佩,

# 纫兰佩:把兰花穿结成佩带。《离骚》中写道:“纫秋兰以为佩”。

"把琼芳":一身清雅脱尘的衣装,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琼芳。

# 把琼芳:手握芳洁的花枝。《九歌·东皇太一》:“盍将把兮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飘旋舞的霓裳,

# 湘妃:湘水女神。

"抚瑟奏清商":拨弄琴瑟的纤指下流泻幽怨的一曲清商。

# 清商:指悲凉的乐曲。,抚瑟:弹瑟。

"唤起九歌忠愤":唤起行吟泽畔的屈子一腔报国的忠愤,

# 九歌:屈原作品《楚辞》中的篇目,这里以《九歌》代指屈原的作品。

"拂拭三闾文字":写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挥洒的文字,

# 三闾文字: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这里指屈原骚赋。,拂拭:抹去尘垢,比喻识拔真才。

"还与日争光":一字一句与日月争光。

"莫遣儿辈觉":呵,莫要让儿辈知晓,

"此乐未渠央":这泛舟的乐趣悠渺不尽,正该我辈独享。

# 未渠央:即未尽之意。渠,同“遽”,急遽;央,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泛湘江》是南宋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全词扣住“泛湘江”题面,将湘妃传说、屈原楚辞融为一体。上片记湘水行舟,巧用屈原、庄子等典事表明清高闲远之趣,如“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化用屈原作品语句,既写行舟情景又显高洁情怀;下片忽发奇想,通过“制荷衣,纫兰佩”等句以赞颂屈原映衬自己的节操和幽怨,“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营造出奇幻意境。全词典故运用灵活自然,构成虚幻空灵的意境,寄寓词人由忠愤而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全诗想象丰富,情感宛转曲折,富有浪漫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孝宗乾道元年,张孝祥在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治有声绩”,却被谗言落职,乾道二年,他从桂林罢官北归,此词正是北归途中在湘江上泛舟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行旅词。介绍了作者罢官后泛舟湘江的经历,描绘了夜滩濯足、北风晞发、六月泛沧浪等行舟情景,以及想象中湘妃起舞、屈原持琼芳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屈原高洁品格的赞美,营造了空灵高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仍保持超脱旷达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巧用《楚辞・渔父》典故。《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晞发阳阿”等句,原意是渔父与屈原对话中提及的行为,暗含处世态度。诗人在诗中化用这一典故,写在夜晚湍急的滩涂洗脚、在北风中晒干头发,既保留了典故中的行为意象,又借“夜滩急”“北风凉”的环境,烘托出清峻的氛围,表达自身坚守品格的心境。借景抒情:“吴山楚泽行遍”,诗人借“吴山楚泽”这些沿途的山水景象,抒发了历经多地漂泊的感慨。广阔的地域范围被“行遍”二字概括,将旅途的奔波与所见所感融入景物描写中,让漂泊的情感在对山水的提及中自然流露,显得真实而深切。

3. 分段赏析

上片:“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写行舟过湘水的情景。开头“濯足”二句化用屈原作品中的词句,又很贴合舟行时的情景。首句出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次句出自《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而“北风凉”则来自《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濯足夜滩急”二句,既写出行舟远游者的外在动态,又借此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且这种情感贯穿全篇。从濯足到晞发的意象,能看出词人胸怀的高洁脱俗。“吴山”二句承接上文,抒发渴望到潇湘的心愿。“买得扁舟”三句,进一步展现想象与现实交融的美好际遇。“六月下沧浪”既点明时间,又借指湘江,与上文的潇湘相呼应。“天公付我”从表面看像是说天公作美,其实词人此刻心绪复杂,透过这略带诙谐的说法,能体会到他藏在心里的人生苦涩。“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词人转换视角,用两个不同层面的景象展现其中深意。前句化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后者化用《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水云乡是隐士居住的地方。这种多视角的表达,既是赞美屈原身处浊世却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又借以来比喻自己,显露出豁达自适的心情。下片:“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即景抒情。作者在湘江上荡舟,脑海中浮现出屈原的形象。屈原那种忠愤忧国的情操、优美的诗句,触动着词人的心。于是词人不自觉地把《楚辞》中的语句融入词作中,落笔灵活自然,有新意。“制荷衣”三句承上启下,虽用《楚辞》中的说法,但思绪已超越时空,带有飘飘欲仙的幻觉。“湘妃起舞一笑”二句,从化用成句到感情升华,因丰富的联想产生灵动的意象。这里既写“湘妃起舞”的场面,又有“抚瑟奏清商”的乐声。接着“唤起”三句,以崇敬的心情颂扬屈原的伟大品格和他作品不朽的价值。结尾“莫遣”二句用典,词人从幻想的画面回到现实,把怨愤藏在欢乐中,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匠心独运,将湘水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与屈原文字融为一体,浑化组合,构成虚幻、空灵、高洁、纯美的意境。用典灵活自然,别有韵味,变换奇横,富有浪漫色彩,表达宛转曲折,寄寓了词人由忠愤而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展现了词人高洁超旷的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词主要隐括《楚辞》而成,但又独具匠心,不仅歌颂了屈原及其作品,并借此寄寓自己遭谗落职的愤慨之情。词人以清刚之笔写绵邈情思,展现了他忠贞而高洁的胸怀。

不详现代学者管士光《宋词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下一篇:宋·王令《众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