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óng
huā
·
·
tīng
píng
bái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3
tīng
pín
bái
tiáo
shuǐ
měi
féng
huā
zhù
suí
chù
huān
bié
shí
xié
shǒu
kàn
chūn
yíng
huǒ
ér
jīn
fēi
qiū
biàn
liú
dài
zhǎi
rèn
shēn
qīng
guī
duàn
yún
qīng
shān
lóu
shàng
pái
huái
jìn
xiāng

译文

汀洲上的蘋草一片莹白,苕溪的水色碧绿。每逢花开便停下欣赏,心中满是欢乐,随时随地都有欢快的宴席。分别之时,我们手牵着手一同欣赏春天的景色。如今萤火虫飞舞,划破了秋夜的寂静。干涸的河道水流细小,像一条带子一样狭窄。任凭自己身轻如树叶,却不知有什么办法能够回去。天空中断云飘浮,一只孤鹜飞翔,远处的青山连绵至天际。我在楼上徘徊,心中有无尽的思念。

逐句剖析

"汀蘋白":汀洲上的蘋草一片莹白,

# 汀蘋:一作“汀苹”。

"苕水碧":苕溪的水色碧绿。

# 苕水:即苕溪,流经词人故乡浙江吴兴,以风光秀美著称。

"每逢花驻乐":每逢花开便停下欣赏,心中满是欢乐,

"随处欢席":随时随地都有欢快的宴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分别之时,我们手牵着手一同欣赏春天的景色。

# 别时:分别时,离开时。

"萤火而今":如今萤火虫飞舞,

"飞破秋夕":划破了秋夜的寂静。

"汴河流":干涸的河道水流细小,

# 汴河:古河名,流经开封。汴,一作“旱”。

"如带窄":像一条带子一样狭窄。

"任身轻似叶":任凭自己身轻如树叶,

"何计归得":却不知有什么办法能够回去。

# 计:办法。

"断云孤鹜青山极":天空中断云飘浮,一只孤鹜飞翔,远处的青山连绵至天际。

"楼上徘徊":我在楼上徘徊,

"无尽相忆":心中有无尽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惜琼花·汀苹白》是北宋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怀人思归词。上阕以写景为主,词人追忆往昔,描绘了与恋人同游春景、宴饮欢聚,直至无奈离别的种种场景。笔触细腻,将曾经的美好时光娓娓道来,宛如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下阕则转入抒情,词人巧妙地将奔涌向前的河水与萦绕心间的绵绵乡愁相融合,借流水无尽的意象,营造出思乡之情绵延不绝的意境,深刻地表达出因思念却无法相见而产生的无尽惆怅。开篇纵笔铺陈往昔,结尾收束于当下。通过今昔对照的方式,将怀人念归之情,在情节的更迭与情感的起伏中逐步展现。词人凭借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引领读者走进一个悲喜交织、哀乐相融的情感世界,令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惜琼花·汀苹白》的创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据史料记载,张先曾于北宋汴京任职,据此推测,这首词作或许正是他在京城为官时,因思乡情切,有感而发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怀人题材的词作。开篇细致铺陈往昔相处的美好场景,结尾则聚焦于当下的相思情思,通过今与昔的鲜明对比。词人以独特的叙事笔触,勾勒出悲欢交织、哀乐共鸣,将读者带入充满怅惘与眷恋的意境之中。表达了词人对故人深切真挚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时的怅惘与慨叹,在缠绵悱恻的抒情氛围中,传递出对往昔岁月的眷恋与对当下孤独处境的感伤。

2. 写作手法

承上启下:“别时携手看春色”巧妙地将笔触从欢聚拉向离别,词意陡然转折。此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上片结尾的“萤火”二句,昔日故乡的欢乐场景,瞬间切换为如今异乡的孤寂画面。正衬:“汀苹白,苕水碧。”运用景物色调与环境氛围的映衬对比,生动展现出今昔生活的巨大反差。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追忆往昔为脉络,词人巧妙运用景物色调与环境氛围的映衬对比,生动展现出今昔生活的巨大反差。开篇两句以春日盛景起兴,既点明时令,又交代地点。“苕水”即苕溪,位于词人故乡浙江吴兴,此地向来以秀丽风光闻名。词人在描绘故乡春色时,特意选取白苹、碧水等色彩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丽动人的画面:汀洲之上,苹花绽放如雪;苕溪水面,碧波荡漾似玉。“白”与“碧”二字,色彩搭配和谐,将江南春色的明媚旖旎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四句由景及人,细致刻画了昔日良辰美景中,词人在花丛间流连、于山水间寄情、在筵席中沉醉的种种乐事。“每逢”从时间上、“随处”从位置上,强调词人彼时无论何时何地,皆能赏花得趣、遇宴尽欢。这两个词不仅推动了情感的递进,更将词人昔日纵情游赏的悠然自得之情,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别时携手看春色”一句,巧妙地将笔触从欢聚拉向离别,词意陡然转折。此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上片结尾的“萤火”二句,昔日故乡的欢乐场景,瞬间转为如今异乡的孤寂画面;记忆中的烂漫春光,也骤然变为眼前秋夜流萤的萧瑟之景,前后情景的巨大转变,令人唏嘘不已。上阕前五句以虚景实写的手法,层层铺展;后两句则由过去回到当下。下阕开篇“汴河流,如带窄”二句,因情生景,情景交融,词人将奔腾不息的汴河水与绵延不绝的思乡情融为一体,营造出流水不止、乡愁无尽的悠远意境。由此引发“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的深沉慨叹,即便身形如落叶般轻盈,却依然无法回归故乡,进一步凸显出词人欲归不得的无奈与悲苦。随后,词人转换视角,从俯视转为仰视。他满怀思乡之情极目远眺,只见辽阔天空中,断云飘荡,孤鹜远去;远处青山如黛,遮住了望乡的视线。这一句所营造的意境尤为高远开阔,境界愈宏大,所蕴含的情思愈绵长。“断云”“孤鹜”的意象,恰似词人漂泊无依的身影,与他的孤寂心境完美契合;而那远处的青山,则更增添了归途漫漫、归期无望的惆怅。词的结尾,由登高所见之景自然过渡到登高之人,“无尽相忆”四字,饱含深情,与上阕遥相呼应,将相思却不得相见的惆怅之情推向高潮。回首过往,欢聚不再,一切皆成泡影;反观当下,词人独自在楼上徘徊,归乡之思难以排解。全词以词人楼上徘徊的身影作结,余韵悠长,凄婉动人,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4. 作品点评

《惜琼花·汀苹白》先纵笔铺陈往昔图景,将故乡春日的明丽绚烂——汀上白苹似雪、苕溪碧波如练,与眼前异乡秋景的萧瑟孤寂——流萤明灭、暮色苍茫,形成鲜明的反差;又以昔日宴饮游乐时的意兴飞扬,与当下独倚高楼的落寞惆怅相互映照。从时间上来看,词作通过今昔对照的精巧布局,将怀人思乡之情置于岁月流转的框架下。昔日携手同赏春光的欢愉,与如今孤身凝望断云孤鹜的寂寥,在情节的更迭与情感的变奏中层层递进。通过对比,不仅加深了情感表达的力度,使其沉浸于悲喜交织、哀乐相融的情感世界,在虚实相生间感受词人深沉绵邈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一壶歌》

下一篇:宋·卫宗武《春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