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
·
sūn
gōng
bié
ān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3
xiāng
yǒu
xiāng
féng
mèng
mén
wài
chén
dòng
yuàn
liú
dài
zuì
shí
tīng
yuǎn
kān
kōng
sòng
jīn
xiāo
fēng
yuè
zhī
shuí
gòng
shēng
cáo
shàng
fèng
rén
shēng
duō
qíng
jiāng
shuǐ
shēn
shān
zhòng

译文

离别之后,徒然只能在梦中有相逢的机会了,门外友人的马蹄已经扬起了尘土,启程出发。哀怨的歌曲还是留到醉酒时再听吧,我实在不忍心极目远望,看着你在空旷的天际远去。今夜的清风明月,不知会与谁一同观赏。琵琶声呜咽,仿佛槽上雕刻的凤也在悲泣。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这多情,即便是江水也没有这般情深,高山也没有这般意重。

逐句剖析

"相离徒有相逢梦":离别之后,徒然只能在梦中有相逢的机会了,

"门外马蹄尘已动":门外友人的马蹄已经扬起了尘土,启程出发。

"怨歌留待醉时听":哀怨的歌曲还是留到醉酒时再听吧,

"远目不堪空际送":我实在不忍心极目远望,看着你在空旷的天际远去。

"今宵风月知谁共":今夜的清风明月,不知会与谁一同观赏。

"声咽琵琶槽上凤":琵琶声呜咽,仿佛槽上雕刻的凤也在悲泣。

# 槽上凤:琵琶上端雕刻成凤头状。槽:即将弦柱之槽口,在凤头下方。

"人生无物比多情":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这多情,

"江水不深山不重":即便是江水也没有这般情深,高山也没有这般意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是北宋张先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送别之作,通过描写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离别的愁绪与对友情的珍视。上片从离别后的想象写到眼前友人离去的情景,层层递进展现不舍;下片从今晚的孤寂写到对多情的感慨,深化情感。运用了翻案笔法,如“远目不堪空际送”否定常见送别方式;善用衬托,以琵琶声咽衬托离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这首词摆脱了常见的伤怀哀怨基调,以独特视角和手法展现离情,体现了张先词作善于从细微处表现情感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由北宋张先创作于嘉祐三、四年间(1058-1059),当时张先知安州,词题“和孙公素别安陆”表明,此词是为送别友人孙公素所作。孙公素即孙贲,为韩琦门下,曾任衡州、邵州等地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通过描写与友人分别时门外马蹄扬尘、不忍远送,以及想象今宵风月无人共赏等情景,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愁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2. 分段赏析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今晨与你分别后,此后怕只能在梦里相逢了。门外马蹄扬起尘土,你的远行已然启程。离别之际,不忍让你伤感,这哀怨的歌且留到醉酒时再细细聆听吧。我望着你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凄凉,万千情绪涌上心头。这几句描写离别,先从别后的想象入手,以梦中相逢写离别的无奈,再回到眼前离别的场景。“远目不堪空际送”,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满心眷恋,想再多看一眼,可那渐渐远去的背影,却让人更觉苦涩。“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琵琶槽上雕刻着凤头,此刻它仿佛也在呜咽。今夜这般清风明月,不知该与谁一同赏玩,我只能弹起琵琶,倾诉对你的思念。人生之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份情谊更深厚,即便是滔滔江水、巍巍高山,也比不上这浓浓的情意。

3. 作品点评

张先擅长言情,善于从朦胧的美感里,展现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他不着痕迹地书写,却能让情感这一永恒主题,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谢薖《鹊桥仙·月胧星淡》

下一篇:宋·陈造《题赵秀才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