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樱桃":樱桃红得就像点着了火,
# 点火樱桃:形容樱桃红得像着了火。
"照一架、":映照着,
# 一架:荼蘼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照:这里指映衬。
"荼蘼如雪":荼蘼花一片白雪。
# 荼蘼: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
"春正好":你看正是春意最浓的时侯,
"见龙孙穿破":竹笋穿破了,
# 龙孙:竹笋的别名。
"紫苔苍壁":长满青苔的土阶。
# 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飞力弱":母燕牵引着小燕缓缓地飞翔,
#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雏,指刚孵出的小燕。
"流莺唤友娇声怯":黄莺呼唤伴侣,叫声娇又怯。
#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流莺,指黄莺鸟。
"问春归、":我问你匆匆来去的春天,如今你又要和我们告别,
"不肯带愁归":为何不肯把愁烦一道带走?
"肠千结":你没见我早已愁肠千结!
#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层楼望":登上高楼远望,
# 层楼:高楼。
"春山叠":只见春山万叠。
"家何在":家乡在哪里啊?
"烟波隔":全被烟波阻隔!
"把古今遗恨":我把这古往今来山河破碎的恨事,
# 古今遗恨:从古至今遗留的恨事。
"向他谁说":向何人去尽情倾泻。
"蝴蝶不传千里梦":就连梦中也见不到千里之外的故乡,
# 蝴蝶不传千里梦: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里借指做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只听杜鹃惨叫不断,面对三更的冷月。
#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
"听声声、":听到它声声,
# 声声:指杜鹃的啼叫声。
"枕上劝人归":劝我“不如归”,
# 劝人归:杜鹃的叫声像是“不如归去”。
"归难得":可它怎知道,我有家归不得!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词。全词以春景为引,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紧密相连,抒发了对国破家亡之不幸遭遇的悲哀伤感,亦展现其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营造出幽远深邃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如“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词人通过描写樱桃如火、荼蘼花如雪的艳丽春景,以及“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中蝶舞蜂忙、春寒渐消、残雪微融的景象,看似是在写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实际上是借这些美景来衬托内心的愁绪和感伤,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之深、情之切。对比:上片描绘的春日繁华热闹之景与下片“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所展现的庭院冷落、苔绿藓青的幽静、荒芜之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环境和心境的变化,表达出一种今昔之感和身世之悲。从情感角度看,上片表面上的欢乐与下片“问谁是、中原豪杰”所蕴含的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英雄缺失的感慨以及自身壮志未酬的悲愤形成对比,丰富了词的情感层次。
3. 分段赏析
上片之中,辛弃疾借景伤怀,尽显对春景的复杂情感。他敏锐捕捉到江南之春的美,却也为其短暂而感伤。在词人妙笔下,暮春景致绚丽夺目。“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樱桃似火,荼蘼如雪白,两种色彩相互映衬,园林的春景如特写般生动。“春正好”,赞美的是春天的蓬勃生机,春笋破土,春燕携雏,流莺欢啼,奏响春日乐章。可春景虽好却短暂,正如“开到荼蘼花事了”,春归时,乳燕飞行乏力,流莺啼叫含怯,这实则是词人因春之将逝,心中忧愁外化的体现。对于政治理想受挫之人,春归象征希望破灭,于是词人发出“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的怨愤,与《祝英台近・晚春》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异曲同工,直抒抑郁愁绪。下片具体描绘因春而生的愁恨。“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词人登楼远眺,春山重重、烟波浩渺,阻隔了家乡,也象征着祖国分裂、抗金大业的艰难。“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点明这恨并非风花雪月,而是家国之痛,且无人倾诉。“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化用崔涂诗句,借“蝴蝶梦”“子规啼”,以深夜不眠之景,将愁绪延伸。这里的思家,是思念北方沦陷的故土。结句“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呼应“子规叫断”,运用顶真格,倾泻有家难归的痛苦,真挚动人,引发共鸣。
4. 作品点评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在表达方式上,有直抒与曲达之分。直抒,即畅所欲言,激昂地抒发悲壮情感与豪迈志向,毫无保留,也不借助外物或比兴等手段。而曲达,是因处境艰难,内心有急切话语却无法直白倾诉,只能借花鸟山水来寄寓忧愤。《满江红·点火樱桃》便属后者。词中,辛弃疾借春日樱桃似火、荼蘼如雪、春笋破土、乳燕引雏、流莺唤友的美好景致,先营造出蓬勃生机的氛围。但笔锋突转,借春归不携愁归,委婉地道出内心的愁绪。下片登楼望春山,家乡被烟波阻隔,“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巧用典故与景交融,将思乡及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通过这些委婉曲折的方式抒发出来。
# 周济论词,将词分为自在、当行。自在是自然、不费力;当行是出色、费力。又当行又自在、又自在又当行,很难得。如,清真词自在而不见得当行,稼轩当行,如“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但又嫌他太费力。
近代理论批评家顾随
#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没有一个写情的字,然而“点火”二字写得多么热烈,“照”字一个字又写得多么有力。······稼轩这两句词真使人有“掷地作金石声”的感觉。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
上一篇:宋·陆游《月下小酌》
下一篇:宋·无名氏《步步娇·遍地有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