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ǎn
láng
guī
·
·
zhōu
róng
chūn
shān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3
zhōu
róng
chūn
shān
xiān
jiā
yuè
xián
chuāng
shā
huǎng
yìng
zhū
yán
xiāng
féng
zuì
mèng
jiān
sōng
lěng
hǎi
xiá
yān
cōng
cōng
zhěng
zhào
huán
luò
huā
shuǐ
chán
chán
chóng
xún
nán

译文

渔船轻易地荡入了春日仙山,神仙们的日月无比悠闲。花窗和纱帘衬着美丽的脸,相逢在半醉半梦之间。早晨松露清冷,黄昏海霞泛起红颜,匆匆整理船具把家还。花落无声溪水潺潺,再想找原路已难上难。

逐句剖析

"渔舟容易入春山":渔船轻易地荡入了春日仙山,

# 春山:则暗示山中花事繁闹,春景宜人。,容易:指轻易。

"仙家日月闲":神仙们的日月无比悠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花窗和纱帘衬着美丽的脸,

# 朱颜:代指美女。,纱幌:薄纱窗帘。,绮窗:雕绘着花纹的窗子。

"相逢醉梦间":相逢在半醉半梦之间。

"松露冷":早晨松露清冷,

"海霞殷":黄昏海霞泛起红颜,

# 殷:暗红色。

"匆匆整棹还":匆匆整理船具把家还。

# 棹:船桨。,整:治理,准备

"落花寂寂水潺潺":花落无声溪水潺潺,

"重寻此路难":再想找原路已难上难。

# 重寻此路难:此指重寻桃花源已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词。作品以渔人误入仙境的奇幻经历为主线,上片写渔舟偶然进入春山仙境,邂逅绰约仙姿的朦胧美感;下片通过"松露冷,海霞殷"的景物转换,表现离别时的怅惘之情。全词巧妙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的典故,以"绮窗纱幌"的虚写手法塑造缥缈仙姿,又以"落花寂寂水潺潺"的意象暗喻仙缘难续的永恒遗憾。司马光在传统游仙题材中融入士大夫特有的精神追求,通过"醉梦"与"清醒"的意境对比,既展现了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又透露出对现实责任的执着,体现了宋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境界。作品语言清丽,意境空灵,在婉约词风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词的题材可归类为游仙词与艳遇诗的结合。通过描写渔人误入春山仙境、邂逅仙姿又怅然离去的奇幻经历,抒发了对超脱尘世之境的向往与仙缘难续的遗憾。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渔舟容易入春山”与下片“重寻此路难”形成强烈反差。“容易”强调机缘巧合的偶然性,“难”则象征理想的幻灭,通过对比深化人生无常的哲思。用典:词牌《阮郎归》本身暗含刘晨、阮肇遇仙的传说,而“渔舟入春山”的情节与之呼应,形成“典故双关”。司马光借此既写艳遇,又隐喻士人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失落。

3. 分段赏析

上片:“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以“容易”二字点出机缘巧合,渔舟无意间闯入春山仙境,暗合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的典故。“春山”不仅描绘山中春色繁盛,更以“仙家日月闲”对比尘世喧嚣,凸显仙境的永恒宁静。此句既写自然景致,又暗含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为全词奠定缥缈基调。“绮窗纱幌映朱颜”以雕花窗与薄纱帘的掩映,虚化女子容貌,仅以剪影勾勒其仙姿,笔法空灵。这种留白手法与李煜“朱颜改”异曲同工,赋予形象神秘美感。后句“相逢醉梦间”进一步强化虚实交织的意境——面对天仙般的女子,诗人如坠醉梦,既显惊艳之感,亦暗含对现实与幻境界限的迷惘。下片:“松露冷,海霞殷”通过松间夜露的寒凉与海上朝霞的绚烂,暗示山中晨昏交替,暗喻欢愉时光的短暂。“匆匆整棹还”表面写整理船只离去,实则揭示尘心未泯、仙缘已尽,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不复得路”的失落遥相呼应。“落花寂寂水潺潺”以凋零的落花象征美好时光的消逝,潺潺流水则暗喻前情一去不返,营造“逝者如斯”的苍凉意境。“重寻此路难”既是对桃源仙境的追忆,亦是对人生际遇无常的慨叹,与李煜“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悲怆形成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道昌《颂古五十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徐文卿《秋后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