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阴添绿":槐树新添了绿色。
"雨余花落":被雨淋落的花瓣洒落了一地,
"酒病相续":因过度饮酒而生病,生活几乎都在醉与病之间徘徊。
# 酒病:犹病酒。因饮酒过量而生病。
"闲寻双杏凝伫":闲时出外散心,寻见一对杏树,我驻足凝望,
# 凝伫:凝望伫立、停滞不动。
"池塘暖、":温暖的池塘里,
"鸳鸯浴":鸳鸯成双成对。
# 鸳鸯:一种亮斑冠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在中国文学中多象征夫妻和睦、相亲相爱,以及爱情坚贞不移。
"却向窗昼卧":不忍看下去,怀着愁苦之情离去,回内室小睡,
"正春睡难足":但因心事辗转难以入眠。
"叹好梦、":虽有好梦、
"一一无凭":但醒来一切都成虚空,
"帐掩金花坐凝目":窗帐围掩着绣有花饰的卧榻,空荡荡卧榻上只留下自己凝目沉思。
# 凝目:注目、凝视。,坐:卧榻。,金花: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
"当时共赏移红烛":以前二人在一起时,一边移红烛,一边共赏。
"向花间、":面向花丛,
"小饮杯盘促":一杯接一杯地饮酒。
# 促:速。
"蔷薇花下曾记":记得往日在蔷薇花丛中,
# 蔷薇花:泛指蔷薇科,多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双凤带、":恋人她以自己绣有凤国的衣带、
"索题诗曲":要自己题写诗词。
"别后厌厌":分别后,恋人终日精神不振,
# 厌厌:犹恹恹,精神不振貌。
"应是香肌":本来是丰盈的肌体,
"瘦减罗幅":却因相思而日渐消瘦,只瘦得罗裙要裁剪了才能合身。
# 罗幅:罗裙的分幅。罗:古丝织物名,此指罗制的衣裙。
"问燕子、":难以寻找堂前的燕子、
"不肯传情":去传达这份感情,
"甚入华堂宿":为什么现在进入华丽的殿堂住宿。
# 华堂:华丽的殿堂。,甚:为什么、怎么。
北宋词人
晁端礼(1046~1113),北宋词人。字次膺,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熙宁六年进士,曾任县令,因忤逆上官而罢官,晚年受蔡京推荐,为大晟府协律郎,未受命而卒。晁端礼因长期闲居,词中多表现人生失意的情怀,颇有遒劲超旷之作。其词音韵和谐,文辞清丽。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绿头鸭》。著有《闲斋琴趣外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雨霖铃·槐阴添绿》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相思题材的词。描写了眼前景和往昔情,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深深思念,流露了因分离而产生的愁苦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通过这些暮春之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生动展现了词人与恋人分别后的生活图景。“槐阴添绿”巧妙点出时节,一个“添”字,道出槐树新染绿意,昭示着春日的到来,与后文“正春睡难足”所透露的时令完美呼应。“雨余花落”四字,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经雨水冲刷后的花瓣纷纷飘落,雨后的天地间弥漫着清冷寂寥的气息,为全词奠定了凄清悲婉的基调。“酒病相续”四字,凝练地道出词人的悲苦境遇——自与恋人分离后,他深陷痛苦的泥沼,只能借酒浇愁,却因饮酒过度而疾病缠身,日复一日在醉意与病痛中艰难徘徊。百无聊赖之际,词人外出散心,途中偶遇一对杏树。这成双的杏树,恰似恩爱的恋人,引得词人驻足凝望。他的目光最终落在“池塘暖、鸳鸯浴”的画面上:在温暖的池塘中,一对鸳鸯悠然嬉戏,其亲密恩爱的模样,既让词人满心羡慕,又瞬间勾起他内心深处尘封的回忆。此情此景,令他不忍再看,只能满怀愁绪地返回内室小憩。然而,心中的愁绪如乱麻般难以梳理,致使他“正春睡难足”,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即便偶得好梦,在梦中与恋人甜蜜相会,可醒来后,梦中的一切皆如泡影般消散,只留下空荡荡的绣榻。词人怅然若失,唯有久久凝望,陷入无尽的沉思。词的下片聚焦于词人在“金花坐”内的内心独白,他沉浸于回忆之中,感叹着物是人非。“当时共赏移红烛”,往昔二人相伴,一同移红烛、共赏景,虽未言明所赏之物,却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向花间、小饮杯盘促”,描绘出二人在花丛间对酌的温馨场景,推杯换盏间,词人彼时的欢愉之情溢于言表。“蔷薇花下曾记”为“曾记蔷薇花下”的倒装,往昔在蔷薇花丛中,恋人以绣有凤凰的衣带请词人题诗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别后厌厌”,寥寥四字,将恋人分别后的憔悴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与后文“应是香肌,瘦减罗幅”相互呼应,生动展现出恋人因相思而日渐消瘦,身形愈发单薄,以致罗裙都需裁减才能合身的模样。词作结尾“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词人看似在嗔怪燕子不通人情,不肯传递相思之情,实则是借题发挥,将心中无处排遣的相思之苦与烦恼,一股脑儿地发泄在燕子身上。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反而将词人相思成疾、苦闷无依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触,勾勒出深婉凄恻的情感世界。“雨馀花落,酒病相续”短短八字,与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所营造的孤寂悲怆氛围异曲同工。二者皆借残花、病酒、寒酒等意象,将生命的漂泊感与情感的失落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不同于柳永笔下缱绻悱恻的依依惜别之态,此词聚焦于对往昔欢愉时光的追忆。无论是蔷薇花下的诗意雅趣,还是燕子堂前的温馨相伴,都化作了如今难以寻觅的幻影。词人在今昔对比间,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抒发得深沉而绵长。这份对逝去美好无可挽回的喟叹,恰似唐玄宗追忆与杨贵妃的过往岁月时,那种萦绕心间、挥之不去的哀愁,令人动容。
# “闲寻”二句用白描法续写心绪:暖波粼粼的池塘里,鸳鸯双双戏水,反衬出词人的孤独寂寞。以下五句,宕开一笔,因寂寞而“昼卧”寻梦,然“叹好梦,一一无凭”,梦觉后尤犹怅然若失。因是为寻梦而昼寝,而梦中之事“一一无凭”,“别后”三句,从相思的对方落笔,设想对方因相思离别而衣带渐宽。结三句,以怨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的无理之问,使所表达的相思之情更显得刻骨铭心。
不详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益民
上一篇:宋·晏几道《浣溪沙(其十五)》
下一篇:宋·许月卿六《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