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yǒng
yuè

朝代:宋作者:晁端礼浏览量:3
juàn
yóu
jīng
luò
fēng
chén
lái
bìng
jiǔ
rén
wèn
jiǔ
xuě
xiǎo
qiān
mén
yuè
dàn
yuán
xiāo
dēng
jìn
xiāng
sàn
méi
shāo
dòng
xiāo
chí
miàn
fān
chūn
xìn
nán
lóu
zuì
西
chéng
yàn
què
dōu
guǎn
rén
chūn
kùn
zhǐ
liú
nián
wèi
zǎo
rén
jīng
pān
láng
shuāng
bìn
dāng
shí
tài
jīn
qíng
duō
yīng
shòu
sǔn
shàng
qiáng
tóu
zòng
jiào
piē
jiàn
nán
xiāng
rèn
píng
lán
gān
dàn
yǒu
yíng
yíng
lèi
yǎn
luó
jīn
wèn

译文

在京城洛阳四处奔波,饱经风霜,夜晚饮酒过度生病了都无人关怀。街道上的雪微微融化,千家万户在淡月下显得宁静,元宵节的灯火即将点亮。梅花香气弥漫枝头,池塘的冰面开始融化,这是春天来临的讯息。回想起在南楼的醉酒时光,西城宴席结束时,我全然不顾、春困的侵扰。屈指一算,时光匆匆,早早就惊讶地、发现自己像潘岳那样,双鬓已生白发。从前的体态,与如今的情绪相比,想必是消瘦了许多。即使能在马背上或墙头边,偶然瞥见旧时的自己,恐怕也难以相认。我倚靠在栏杆上,只有盈满泪水的双眼,泪水打湿了衣襟。

逐句剖析

"倦游京洛风尘":在京城洛阳四处奔波,饱经风霜,

# 京洛风尘:此处盖喻词人汴京官场上的落拓不遇。,倦游:游兴已尽。

"夜来病酒无人问":夜晚饮酒过度生病了都无人关怀。

# 病酒:谓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

"九衢雪小":街道上的雪微微融化,

# 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千门月淡":千家万户在淡月下显得宁静,

"元宵灯近":元宵节的灯火即将点亮。

"香散梅梢":梅花香气弥漫枝头,

"冻消池面":池塘的冰面开始融化,

"一番春信":这是春天来临的讯息。

"记南楼醉里":回想起在南楼的醉酒时光,

# 南楼:指冶游之地。

"西城宴阕":西城宴席结束时,

# 宴阕:宴会结束。,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

"都不管、":我全然不顾、

"人春困":春困的侵扰。

"屈指流年未几":屈指一算,时光匆匆,

"早人惊、":早早就惊讶地、

"潘郎双鬓":发现自己像潘岳那样,双鬓已生白发。

# 潘郎双鬓:谓两鬓已生白发。

"当时体态":从前的体态,

"如今情绪":与如今的情绪相比,

"多应瘦损":想必是消瘦了许多。

# 瘦损:消瘦。

"马上墙头":即使能在马背上或墙头边,

"纵教瞥见":偶然瞥见旧时的自己,

"也难相认":恐怕也难以相认。

"凭阑干":我倚靠在栏杆上,

# 凭阑干:一作凭栏干。

"但有盈盈泪眼":只有盈满泪水的双眼,

"把罗襟揾":泪水打湿了衣襟。

# 把罗襟揾:罗衣的襟。部分版本作罗襟揾。揾:浸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咏月》是宋代晁端礼创作的词。该词围绕作者的人生境遇与情感展开,上阕写作者倦于京洛风尘,病酒无人问,描绘出元宵前夕九衢雪小、千门月淡之景,以及梅香飘散、池水初融的春信,回忆起曾经南楼醉酒、西城宴罢时的疏狂,不顾春困尽情欢乐。下阕感慨流年飞逝,惊觉自己如潘郎般双鬓已斑,如今因仕途与爱情挫折,体态情绪皆已瘦损,即便与昔日恋人“马上墙头”偶然瞥见,怕也难以相认,只能凭栏落泪。该词是将仕途与爱情的失意、身世的感慨融入细腻的景与情中,结构精巧,声韵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晁端礼(1046~1113),北宋词人。字次膺,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熙宁六年进士,曾任县令,因忤逆上官而罢官,晚年受蔡京推荐,为大晟府协律郎,未受命而卒。晁端礼因长期闲居,词中多表现人生失意的情怀,颇有遒劲超旷之作。其词音韵和谐,文辞清丽。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绿头鸭》。著有《闲斋琴趣外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该词描绘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借隐逸生活寻求心灵解脱的情趣,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深刻感悟。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起句直接点明作者厌倦了在京洛的风尘奔波,昨夜因饮酒过度而生病,却无人过问。开篇便直抒胸臆,将自己仕途的疲惫与孤寂之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迅速把读者带入到词人失意落寞的情绪氛围中,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联想:“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词人由自己屈指计算时光流逝,惊觉如潘岳般早生华发,进而展开联想,推测曾经的心上人,因时光变迁,如今情绪愁苦,体态也应已消瘦。“多应”表明这是词人的想象,虽无实据,却饱含对意中人深切的思念与牵挂,使情感表达更深远细腻。情景交融:“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京洛风尘”勾勒出漂泊在京城、饱经俗世纷扰的羁旅之景,“夜来病酒无人问”呈现出夜晚因饮酒不适,却孤独无依、无人照拂的画面。景中融入词人厌倦漂泊、孤寂落寞的愁苦之情,以羁旅、病酒之景衬内心的失意与凄苦,情与景初始交融,奠定全词幽寂基调。

3. 分段赏析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起首两句,词人直陈心曲,将自己在汴京官场的落魄境遇和盘托出。“京洛风尘”借用陆机诗句之意,形象地描绘出汴京官场的复杂与污浊,暗示自己在其中的艰难挣扎和不得志。“倦游”二字,尽显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疲惫,仿佛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无奈。“夜来病酒”则进一步刻画了词人借酒消愁的状态,因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在酒精中寻求慰藉,然而过量饮酒却让身体不适如病。“无人问”三个字,更是如重锤般敲在人心上,羁旅漂泊,无人关怀,那种孤独、凄凉之感瞬间弥漫开来。此句在语言上质朴直白,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写实的手法奠定了全词悲苦的情感基调,与一般长调起笔的含蓄委婉不同,开门见山,直抵人心。“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这几句词人的视角从自身转向外界夜景。“九衢雪小,千门月淡”,描绘出京城大道上残雪稀疏,千万门户笼罩在淡淡的月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雪小”“月淡”,用词精准,既写出了冬末的特征,又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而“元宵灯近”,点明时间节点,在这清冷中透露出一丝节日将近的气息。接着“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嗅觉上梅花的香气飘散,视觉上池塘薄冰消融,这些细节生动地传递出春天即将来临的讯息。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些景物之中,原本因酒病而沉重的身心,在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在春天的气息中,似乎得到了些许舒缓与慰藉,让词境从悲苦转为带有希望的空灵,也为后文回忆往昔的豪情做了铺垫。在语言风格上,清新自然,如白描一般勾勒出景物的特征;从表现手法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这几句转入对往昔的回忆。“南楼”与“西城”,是词人曾经游玩宴饮的胜地,对仗工整的句式强化了对昔日生活的追忆。“醉里”“宴阕”,描绘出词人在这些地方醉酒狂欢、尽情享乐的场景,展现出当时的豪情与洒脱。“都不管、人春困”,以口语化的表述,生动地刻画了词人彼时不顾春日困乏,尽情放纵欢乐的状态,仿佛让人看到一个意气风发、无拘无束的形象。这种对往昔欢乐生活的回忆,与当前的落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今不如昔的伤感。在表达技巧上,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人生境遇的变化,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在情感主旨方面,既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着对当下处境的无奈与悲哀。“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过片处,词人的思绪回到现实,感慨时光飞逝。“屈指”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在计算时光流逝,惊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潘郎双鬓”用典,以潘岳自比,叹息自己年纪轻轻却已双鬓斑白,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伤感。“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词人由自身的变化联想到曾经的恋人,推测她如今也因愁苦而形容消瘦。“多应”二字,充满了不确定,却又饱含深情,体现出词人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与担忧。这里在形象上,刻画了一个因岁月和愁苦而容颜衰老、身心疲惫的自己,以及一个想象中同样憔悴的恋人形象;在表达技巧上,虚实结合,既有对自身现状的实写,又有对恋人的想象虚写,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细腻;在情感主旨上,进一步深化了人生失意、岁月无情的主题,以及对往昔情感的眷恋。“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马上墙头”化用白居易诗句,点明昔日与女子邂逅的情景。然而时过境迁,“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即使偶然相遇,也可能因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而不敢相认,这一句将物是人非的伤感推向极致,令人唏嘘不已。最后“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词人运用移情手法,想象对方凭栏远望,泪眼盈盈,泪水沾湿衣襟的情景。看似写对方,实则是自己仕途失意、人生感慨的情感投射,将内心的痛苦、思念等复杂情感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语言上,情语真挚动人;在表达技巧上,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加深沉绵邈;在情感主旨上,将全词的伤感、眷恋等情绪凝聚升华,余味无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悲凉。

4. 作品点评

《水龙吟·咏月》是晁端礼的作品之一。在结构上,此词精巧绵密,起笔直陈落魄境遇,继而由景及忆,再转回现实感慨,层次分明,一气呵成。声韵和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凝练且富有表现力,质朴处直抵人心,典雅处韵味悠长。词作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以清冷夜景烘托孤寂心境,以春天讯息暗示内心希望。在色泽上,从雪小月淡的清冷,到梅香池融的生机,浓淡相宜,营造出独特氛围。该词将作者仕途失意、爱情挫折后的失意苦闷,以及深沉的身世感慨抒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下一篇:宋·舒岳祥《蓼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