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京洛风尘":在京城洛阳四处奔波,饱经风霜,
# 京洛风尘:此处盖喻词人汴京官场上的落拓不遇。,倦游:游兴已尽。
"夜来病酒无人问":夜晚饮酒过度生病了都无人关怀。
# 病酒:谓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
"九衢雪小":街道上的雪微微融化,
# 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千门月淡":千家万户在淡月下显得宁静,
"元宵灯近":元宵节的灯火即将点亮。
"香散梅梢":梅花香气弥漫枝头,
"冻消池面":池塘的冰面开始融化,
"一番春信":这是春天来临的讯息。
"记南楼醉里":回想起在南楼的醉酒时光,
# 南楼:指冶游之地。
"西城宴阕":西城宴席结束时,
# 宴阕:宴会结束。,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
"都不管、":我全然不顾、
"人春困":春困的侵扰。
"屈指流年未几":屈指一算,时光匆匆,
"早人惊、":早早就惊讶地、
"潘郎双鬓":发现自己像潘岳那样,双鬓已生白发。
# 潘郎双鬓:谓两鬓已生白发。
"当时体态":从前的体态,
"如今情绪":与如今的情绪相比,
"多应瘦损":想必是消瘦了许多。
# 瘦损:消瘦。
"马上墙头":即使能在马背上或墙头边,
"纵教瞥见":偶然瞥见旧时的自己,
"也难相认":恐怕也难以相认。
"凭阑干":我倚靠在栏杆上,
# 凭阑干:一作凭栏干。
"但有盈盈泪眼":只有盈满泪水的双眼,
"把罗襟揾":泪水打湿了衣襟。
# 把罗襟揾:罗衣的襟。部分版本作罗襟揾。揾:浸入。
北宋词人
晁端礼(1046~1113),北宋词人。字次膺,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熙宁六年进士,曾任县令,因忤逆上官而罢官,晚年受蔡京推荐,为大晟府协律郎,未受命而卒。晁端礼因长期闲居,词中多表现人生失意的情怀,颇有遒劲超旷之作。其词音韵和谐,文辞清丽。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绿头鸭》。著有《闲斋琴趣外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该词描绘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借隐逸生活寻求心灵解脱的情趣,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深刻感悟。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起句直接点明作者厌倦了在京洛的风尘奔波,昨夜因饮酒过度而生病,却无人过问。开篇便直抒胸臆,将自己仕途的疲惫与孤寂之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迅速把读者带入到词人失意落寞的情绪氛围中,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联想:“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词人由自己屈指计算时光流逝,惊觉如潘岳般早生华发,进而展开联想,推测曾经的心上人,因时光变迁,如今情绪愁苦,体态也应已消瘦。“多应”表明这是词人的想象,虽无实据,却饱含对意中人深切的思念与牵挂,使情感表达更深远细腻。情景交融:“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京洛风尘”勾勒出漂泊在京城、饱经俗世纷扰的羁旅之景,“夜来病酒无人问”呈现出夜晚因饮酒不适,却孤独无依、无人照拂的画面。景中融入词人厌倦漂泊、孤寂落寞的愁苦之情,以羁旅、病酒之景衬内心的失意与凄苦,情与景初始交融,奠定全词幽寂基调。
3. 分段赏析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起首两句,词人直陈心曲,将自己在汴京官场的落魄境遇和盘托出。“京洛风尘”借用陆机诗句之意,形象地描绘出汴京官场的复杂与污浊,暗示自己在其中的艰难挣扎和不得志。“倦游”二字,尽显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疲惫,仿佛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无奈。“夜来病酒”则进一步刻画了词人借酒消愁的状态,因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在酒精中寻求慰藉,然而过量饮酒却让身体不适如病。“无人问”三个字,更是如重锤般敲在人心上,羁旅漂泊,无人关怀,那种孤独、凄凉之感瞬间弥漫开来。此句在语言上质朴直白,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写实的手法奠定了全词悲苦的情感基调,与一般长调起笔的含蓄委婉不同,开门见山,直抵人心。“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这几句词人的视角从自身转向外界夜景。“九衢雪小,千门月淡”,描绘出京城大道上残雪稀疏,千万门户笼罩在淡淡的月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雪小”“月淡”,用词精准,既写出了冬末的特征,又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而“元宵灯近”,点明时间节点,在这清冷中透露出一丝节日将近的气息。接着“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嗅觉上梅花的香气飘散,视觉上池塘薄冰消融,这些细节生动地传递出春天即将来临的讯息。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些景物之中,原本因酒病而沉重的身心,在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在春天的气息中,似乎得到了些许舒缓与慰藉,让词境从悲苦转为带有希望的空灵,也为后文回忆往昔的豪情做了铺垫。在语言风格上,清新自然,如白描一般勾勒出景物的特征;从表现手法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这几句转入对往昔的回忆。“南楼”与“西城”,是词人曾经游玩宴饮的胜地,对仗工整的句式强化了对昔日生活的追忆。“醉里”“宴阕”,描绘出词人在这些地方醉酒狂欢、尽情享乐的场景,展现出当时的豪情与洒脱。“都不管、人春困”,以口语化的表述,生动地刻画了词人彼时不顾春日困乏,尽情放纵欢乐的状态,仿佛让人看到一个意气风发、无拘无束的形象。这种对往昔欢乐生活的回忆,与当前的落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今不如昔的伤感。在表达技巧上,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人生境遇的变化,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在情感主旨方面,既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着对当下处境的无奈与悲哀。“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过片处,词人的思绪回到现实,感慨时光飞逝。“屈指”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在计算时光流逝,惊觉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潘郎双鬓”用典,以潘岳自比,叹息自己年纪轻轻却已双鬓斑白,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伤感。“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词人由自身的变化联想到曾经的恋人,推测她如今也因愁苦而形容消瘦。“多应”二字,充满了不确定,却又饱含深情,体现出词人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与担忧。这里在形象上,刻画了一个因岁月和愁苦而容颜衰老、身心疲惫的自己,以及一个想象中同样憔悴的恋人形象;在表达技巧上,虚实结合,既有对自身现状的实写,又有对恋人的想象虚写,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细腻;在情感主旨上,进一步深化了人生失意、岁月无情的主题,以及对往昔情感的眷恋。“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马上墙头”化用白居易诗句,点明昔日与女子邂逅的情景。然而时过境迁,“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即使偶然相遇,也可能因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而不敢相认,这一句将物是人非的伤感推向极致,令人唏嘘不已。最后“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词人运用移情手法,想象对方凭栏远望,泪眼盈盈,泪水沾湿衣襟的情景。看似写对方,实则是自己仕途失意、人生感慨的情感投射,将内心的痛苦、思念等复杂情感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语言上,情语真挚动人;在表达技巧上,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加深沉绵邈;在情感主旨上,将全词的伤感、眷恋等情绪凝聚升华,余味无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悲凉。
4. 作品点评
《水龙吟·咏月》是晁端礼的作品之一。在结构上,此词精巧绵密,起笔直陈落魄境遇,继而由景及忆,再转回现实感慨,层次分明,一气呵成。声韵和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凝练且富有表现力,质朴处直抵人心,典雅处韵味悠长。词作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以清冷夜景烘托孤寂心境,以春天讯息暗示内心希望。在色泽上,从雪小月淡的清冷,到梅香池融的生机,浓淡相宜,营造出独特氛围。该词将作者仕途失意、爱情挫折后的失意苦闷,以及深沉的身世感慨抒发出来。
上一篇:宋·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下一篇:宋·舒岳祥《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