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蘅皋暮":久久站立在长满香草的岸边直到日暮,
"冻云乍敛":冬云刚刚散去,
"霜飙微列":寒风微微吹起。
"怅饮杯深":满怀惆怅地痛饮着离别酒,
"阳关声苦":《阳关》曲声悲凉凄苦,
"愁见画船催发":更愁苦地看见画船催人出发。
"夜来红泪烛":昨夜燃烧的红烛仿佛流着红泪,
"还解惜、":似乎也懂得痛惜、
"王孙轻别":游子的轻易离别。
"怅望处":我怅然回望,
"乍金丝冷落":只见华美的琴弦冷清无人弹奏,
"兰薰销歇":兰草的香气也消散殆尽。
"闻说":听闻。
"归兴切":你归乡的心急切如焚。
"华鬓未生":你鬓发未白正当年,
"得意浓时节":正是春风得意的好时节。
"画戟门开":画戟装饰的大门敞开,
"斑衣追逐":身着彩衣追逐欢乐,
"晓日凤凰双阙":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宫廷的凤凰双阙。
"帝城春信早":京城的春讯来得早,
"随处有、":到处都有、
"江梅攀折":绽放的江梅可攀折欣赏。
"烂熳赏":你尽情赏玩这烂漫春光时,
"也多应忘了":多半也该忘了,
"东堂风月":曾经在东堂共度的风月时光。
北宋词人
晁端礼(1046~1113),北宋词人。字次膺,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熙宁六年进士,曾任县令,因忤逆上官而罢官,晚年受蔡京推荐,为大晟府协律郎,未受命而卒。晁端礼因长期闲居,词中多表现人生失意的情怀,颇有遒劲超旷之作。其词音韵和谐,文辞清丽。代表作品有《水龙吟》《绿头鸭》。著有《闲斋琴趣外篇》。
1. 分段赏析
上片“伫立蘅皋暮,冻云乍敛,霜飙微列。”黄昏时分,诗人独自站在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蘅皋),冻云刚刚收敛,寒风轻轻吹过。这两句用“冻云”“霜飙”等寒冷的景物,勾勒出萧瑟的环境,既点明送别时间是初冬,也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清冷的离别氛围,暗含诗人内心的孤寂。“怅饮杯深,阳关声苦,愁见画船催发。”“怅饮杯深”写诗人满怀惆怅地痛饮,酒杯越深,愁绪越浓;“阳关声苦”借用《阳关曲》(送别名曲)的凄凉,强化离别之苦;“愁见画船催发”则直接描绘场景,画船催促出发,离别在即。三句层层递进,从饮酒、听曲到目睹行船,将离愁别绪一步步推向高潮。“夜来红泪烛,还解惜、王孙轻别。”“红泪烛”指燃烧时蜡油如泪的红烛,诗人赋予蜡烛以人的情感,说它懂得痛惜“王孙轻别”(游子轻易离别)。这里用拟人手法,借蜡烛的“惜别”,含蓄地表达自己对离别的不舍,连无情之物都如此,何况有情之人?情感细腻而深沉。“怅望处,乍金丝冷落,兰薰销歇。”“怅望”二字点出诗人目送行人远去后的失落,眼前的“金丝”(可能指柳条或乐器)和“兰薰”(兰草香气)突然变得冷落、消散。以景物的衰败象征离别后生活的孤寂,仿佛美好事物随行人一同离去,进一步烘托出怅惘的心情。下片“闻说。归兴切。”下片以“闻说”转折,从送别场景转向听闻对方的归心。“归兴切”短短三字,说明对方急欲归去,或许是因为前程得意,为后文想象对方归后的情景做铺垫,情感也从离愁暂时宕开。“华鬓未生,得意浓时节。”“华鬓未生”指对方正当壮年,鬓发未白;“得意浓时节”则暗示对方此时仕途顺利、春风得意。这两句看似写对方的好光景,实则隐含诗人对其前途的祝福,也隐约透露出自己对离别后对方可能淡忘旧情的担忧。“画戟门开,斑衣追逐,晓日凤凰双阙。”诗人想象对方回到京城后的场景:画戟(显贵门前的仪仗)高挂,身着彩衣(斑衣)追逐欢乐,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宫廷的凤凰双阙(代指皇宫)。画面热闹辉煌,充满荣耀感,通过对归后生活的描绘,既表现对方的得意,也为结尾的“遗忘”埋下伏笔。“帝城春信早,随处有、江梅攀折。烂熳赏,也多应忘了,东堂风月。”“帝城春信早”说京城春天来得早,“江梅攀折”指随处可见盛开的梅花,一派烂漫景象;“烂熳赏”猜想对方会尽情赏春,“也多应忘了,东堂风月”则略带自嘲,或许对方沉迷新景,会忘记曾经相聚的美好时光(东堂风月)。这里以乐景写哀情,表面是祝福,实则隐含离别后的无奈与心酸,情感复杂而含蓄。
下一篇:宋·仇远《二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