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离心正郁陶":昨夜里因为友人的离别一直心神不宁,
# 郁陶:指愁思凝结。,离心:指离别之情。
"三更白露西风高":西风高吹白露如霜夜已三更。
"萤飞木落何淅沥":萤火乱飞,落叶淅淅沥沥作响,
# 淅沥:雨、雪、树叶等飘落下来的声音。这里指落叶声。,木落:即叶落。,萤:萤火虫。
"此时梦见西归客":此时又梦见了西归友人的身影。
"曙钟寥亮三四声":清越的晨钟响了三四声,
# 寥亮:同“嘹亮”,指声音清越响亮。,曙钟:晓钟,天明时的钟声。
"东邻嘶马使人惊":忽然听到东邻马叫令我心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披上衣服出门忙去送客,
"唯见归云纵复横":只看见那天上的行云纵横交错。
# 归云:好似想要归去的云彩。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别》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先是描绘了梦前的秋夜之景,三更的白露、呼啸的西风,还有飞舞的萤虫与飘落的树叶,营造出凄清氛围。继而写在这样的情境下梦见西归的友人。梦后,诗人从听觉角度,借黎明寥亮的钟声、东邻嘶鸣的马声,惊觉送别时刻已至;从视觉角度,出门相送却只见纵横的归云,友人已远去。通过对送别后一系列惊觉、匆忙举动的刻画,以及虚实交错的写法,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惶惶不安的惜别心境,深刻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在独特的构思与新颖的角度中,尽显真挚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等秋夜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离情别绪。虚实结合:“此时梦见西归客”是梦境,属于虚写,与前文实写的秋夜景象形成对比,在虚实交错中,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多感官描写:“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唯见归云纵复横”等句,诗人描绘了白露、萤飞、木落、归云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出送别时的环境和氛围。“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清晨的钟声寥亮,东邻的马嘶声让人惊醒,这些描写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是清晨,而且以钟声的清寥和马嘶的突兀,烘托出送别时的冷清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萤飞木落何淅沥”一句中,描写了树叶飘落的声音,增添了一种萧瑟之感。“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通过“西风高”写出了夜晚西风的劲吹。诗中这些多感官描写手法既体现出秋夜的寒冷,又烘托出诗人因友人即将离去而产生的凄凉心境。烘托:“萤飞木落何淅沥”,以萤飞、木落的景象和淅沥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郁。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写梦前情景:“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前两句点明时间是昨夜,诗人心中因与友人分别而忧思郁积。三更时分,白露满地,西风呼啸,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第三句进一步描绘秋夜景色,萤火虫飞舞,树叶飘落,淅淅沥沥作响,更增添了秋夜的孤寂之感。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梦见了西归的友人,梦境的出现自然而又巧妙,既承接了前文的离情,又为下文的梦后之景做了铺垫。五六句写梦后所闻:“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黎明时分,几声嘹亮的钟声打破了寂静,接着东邻的马嘶声传来,惊醒了诗人。这两句从听觉角度入手,以钟声和马嘶声烘托出清晨的宁静与清冷,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梦中惊醒后的恍惚和惊悸,侧面反映出他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后两句写出门所见:“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诗人听到马嘶声后,匆忙揽衣出户,想要送别友人,却只看到天空中纵横交错的归云。“揽衣”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急切心情,而“唯见归云纵复横”则描绘出一种空旷、寂寥的画面,友人已经离去,只留下诗人独自面对天空中的云彩,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失落和惆怅,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4. 作品点评
高适的《送别》与常见送别诗大相径庭,它独辟蹊径地书写分别后的思友之情,在构思与声律方面别具一格。多数送别诗常聚焦临歧分手场景以彰显主客情谊,《送别》却反其道而行之。诗中,送客的主人前一夜便因离情满心忧闷,满心期待次日送别友人。然而,归客不忍当面话别,于黎明悄悄策马离去,致使主人欲送而不得,徒留离思。此诗特色鲜明。一是切入角度新奇,从别后起笔。全诗仅一句记梦,却以大量篇幅描绘梦前、梦后的秋夜清冷之景,以此烘托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二是情与景的关系微妙独特。西风落叶恰似离人忧思,归云仿若归客,纵横之态宛如纷乱心绪,友情的炽热与秋夜的清寒形成强烈反差,景中含情,情依景生,两者若即若离、似隐似现。三是构思真幻杂糅。诗人于夜半白露萤飞之际入梦,梦境仿若真实;又因黎明的钟声、邻舍的马嘶惊醒,恍惚间以为归客即将启程,匆忙出户相送。在这虚实交错间,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此外,这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却押了三个韵,较为罕见。
# 随手得句,不主故常。末二语甚有情色。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此叙不忍别之情。夫念离而忧,思深如梦,候钟而起,闻马而惊,当未别之时已不胜情矣,况既别之后所见为归云,能无惆怅乎?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
上一篇:唐·刘禹锡《海阳十咏·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