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ī
yáng
chóu
bié
chàng
pàn
guān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2
yǒu
zhī
míng
féng
shèng
cháo
gāo
cái
shàn
bái
xuě
hàn
huái
怀
qīng
xiāo
chéng
zhào
xuǎn
jiā
bīn
kǎi
rán
chí
yáo
qīng
zhòu
xià
gōng
guǎn
chǐ
shū
xiāng
yāo
liú
huān
bié
jǐng
zhù
xíng
biāo
yán
shā
shì
lìng
jiāo
zhàng
dōng
fān
shēng
guàn
huò
piáo
yáo
dōu
móu
chōng
shǐ
shí
tiě
jiǎ
shēng
fēng
biāo
zhū
jiàng
chū
lěng
xíng
lián
yíng
shí
qiáo
qiú
háo
jìn
guó
shū
zhēng
yáo
biān
tíng
jué
diāo
dǒu
zhàn
chéng
qiáo
guān
jiōng
sài
kǒu
cháng
xiāo
xiāo
xiáng
mǎn
mén
néng
shè
diāo
jūn
zhōng
duō
yàn
shàng
qīng
qiáo
róng
běn
yàn
fēi
zhāo
chéng
yòng
bǎo
fēi
ān
zhāo
zhì
dān
lán
fēng
liáo
jūn
huán
xiè
shèn
qīng
chú
ráo

译文

我的朋友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人,在圣明的朝代留名建功。你才华出众,擅长如《阳春白雪》般高雅的技艺,志向高远,心怀凌云壮志。接受诏令去挑选嘉宾(或兵、贤),你慷慨激昂,即刻乘车出发。在白天你离开公馆,忽然寄来书信把我相邀。我们欢聚一堂,珍惜这别离前的时光,直到傍晚还停驻着车马不愿分离。谈到沙漠边疆的战事,胡人因此更加骄横。大丈夫们出征东蕃,声名超过了汉代的霍去病。将士们头戴兜鍪,迎着箭雨和飞石冲锋,身上的铁甲在风中呼呼作响。各位将领出兵冷(井)陉,扎起连绵的营帐,渡过石桥。敌方的酋豪全被俘虏斩杀,他们的子弟也被征发去服徭役。边境上不再有刁斗的声音,曾经的战场如今成了百姓渔樵的地方。榆关的夜晚无需关闭城门,塞外关口只闻风声萧萧。归降的胡人布满蓟门,他们个个都能射雕。军中常常举行宴乐,将士们骑在马上是何等轻快敏捷。戎狄之人本性贪婪无厌,对他们的羁縻政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他们饥饿时依附我们,确实能为我所用,但吃饱后就难以招抚了。李牧曾制服儋蓝,他的遗风如今岂能寂寥无闻。你回去后向幕府长官转达,千万不要轻视普通百姓的意见。

逐句剖析

"吾友遇知己":我的朋友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人,

"策名逢圣朝":在圣明的朝代留名建功。

# 策名:“策名委质”之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高才擅白雪":你才华出众,擅长如《阳春白雪》般高雅的技艺,

# 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喻指高雅的诗词。

"逸翰怀青霄":志向高远,心怀凌云壮志。

# 逸翰:疾飞之鸟。此指畅璀有高才远志。此句敦煌选本作“逸翮凌青霄”。

"承诏选嘉宾":接受诏令去挑选嘉宾(或兵、贤),

# 嘉宾:《全唐诗》“宾”字下注:“一作兵,一作贤。”敦煌选本作“佳兵”。《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此处为朝廷选官之意。宾:一作兵,一作贤。

"慨然即驰轺":你慷慨激昂,即刻乘车出发。

# 驰轺:疾速驱车而出。轺,轻便的马车。

"清昼下公馆":在白天你离开公馆,

# 公馆:泛指仕宦寓所或公家所造的馆舍。《礼记·曾子问》:“《礼》曰:公馆复,私馆不复。”郑玄注:“公馆,若今县官宫也。”孔颖达疏:“公馆谓公家所造之馆,与公所为者与及也,谓公之所使为命停舍之处。”

"尺书忽相邀":忽然寄来书信把我相邀。

# 尺书: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泛指书信。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悦兮忘罪除,吴王欢兮飞尺书。”

"留欢惜别离":我们欢聚一堂,珍惜这别离前的时光,

"毕景驻行镳":直到傍晚还停驻着车马不愿分离。

# 行镳:行进的乘骑。镳,马衔。,毕景:日影已尽。指入暮。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昭帝)乃命以文梓为船……随风轻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齐治平注:“毕景,日影已尽,谓日暮也。”

"言及沙漠事":谈到沙漠边疆的战事,

# 沙漠:敦煌选本作“沙塞”。

"益令胡马骄":胡人因此更加骄横。

# 胡马骄:据《资治通鉴》,安禄山自天宝初任平卢、范阳节度使以来,不断侵扰奚契丹以邀功请赏,同时又重用奚、契丹的降将降兵,致使边境不宁,后患无穷。

"丈夫拔东蕃":大丈夫们出征东蕃,

# 丈夫:请本多作“丈夫”,敦煌选本作“大夫”,亦通。此处指张守珪。

"声冠霍嫖姚":声名超过了汉代的霍去病。

# 霍嫖姚:指西汉名将霍去病。以其受封嫄姚校尉,故名。后亦借指守边立功的武将。

"兜鍪冲矢石":将士们头戴兜鍪,迎着箭雨和飞石冲锋,

# 兜鍪:古代战土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叫兜鍪。

"铁甲生风飙":身上的铁甲在风中呼呼作响。

# 风飙:大风,暴风。

"诸将出冷陉":各位将领出兵冷(井)陉,

# 冷陉:古山名。一说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高原上的坝后;一说即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南的奎屯山。唐时为契丹、奚、霅三部族的界山。明活字本、明覆宋刻本作“井陉”,《全唐诗》“冷”字下注:“一作井。”

"连营济石桥":扎起连绵的营帐,渡过石桥。

# 石桥:赵州有石桥,名为安济桥,在今河北省赵县河上,隋大业年间所建,俗称“大石桥”。

"酋豪尽俘馘":敌方的酋豪全被俘虏斩杀,

# 俘馘: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示之俘馘。”杜预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孔颖达硫:“俘者,生执囚之;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此指俘虏。

"子弟输征徭":他们的子弟也被征发去服徭役。

"边庭绝刁斗":边境上不再有刁斗的声音,

#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斗形有柄,铜质;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

"战地成渔樵":曾经的战场如今成了百姓渔樵的地方。

"榆关夜不扃":榆关的夜晚无需关闭城门,

# 榆关:即山海关,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古称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改为今名。其地古有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

"塞口长萧萧":塞外关口只闻风声萧萧。

# 萧萧:风声。《战国策·燕策》:“风萧萧兮易水寒。”

"降胡满蓟门":归降的胡人布满蓟门,

# 蓟门:原指古蓟门关,唐以后置蓟州,泛指河北蓟县一带。

"一一能射雕":他们个个都能射雕。

# 射雕:喻善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裴骃集解引文曰:“雕,鸟也,故使善射者射也。”

"军中多宴乐":军中常常举行宴乐,

# 宴乐:宴饮欢乐。

"马上何轻趫":将士们骑在马上是何等轻快敏捷。

# 轻趫:轻捷矫健。

"戎狄本无厌":戎狄之人本性贪婪无厌,

"羁縻非一朝":对他们的羁縻政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 羁縻:笼络,怀柔。

"饥附诚足用":他们饥饿时依附我们,确实能为我所用,

# 饥附诚足用:“饥附”二句:此二句批判当时朝廷优待降胡的做法。《三国志·魏志·张邈传》:陈登告吕布:“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饱飞安可招":但吃饱后就难以招抚了。

"李牧制儋蓝":李牧曾制服儋蓝,

# 儋蓝:即檐褴。战国时北方部族名,为李牧所灭。,李牧:战国时赵国良将,常守代、雁门,曾用奇阵大破匈奴,迫使单于远遁。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遗风岂寂寥":他的遗风如今岂能寂寥无闻。

"君还谢幕府":你回去后向幕府长官转达,

#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此处借指将帅,指安禄山。

"慎勿轻刍荛":千万不要轻视普通百姓的意见。

#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泛指黎民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是唐代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主题围绕送别友人畅大判官展开,既赞颂了畅大判官的才华与功绩,如“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又回顾了东北边塞的战事,描绘了战争场景及战后景象,“诸将出冷陉,连营济石桥。酋豪尽俘馘,子弟输征徭”。运用了用典,如提及“白雪”“李牧”,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还通过描写、叙事等手法,生动展现边塞情况。开篇赞扬友人才能与机遇;中间部分叙述战事及战后边防状态;结尾表达对边事的思考,劝诫友人。这首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现了高适边塞诗的雄浑风格,还反映了唐代边塞的军事与社会状况,体现了诗人对边防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战略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盛唐时期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兼边塞题材的诗。诗中介绍了诗人的友人畅大判官的才华与受诏出行之事,描绘了东北边塞的战争场景、战后的和平景象,以及诗人对边防问题的思考,体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对将士功绩的赞颂,和对边防策略的关注。借送别友人的契机,写出了边塞的战事、战后状况以及诗人对边防的见解。

2. 分段赏析

“吾友遇知己”至“尺书忽相邀”开头几句诗人称赞友人畅大判官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在圣明之朝扬名,拥有卓越才华,如擅长高雅的“白雪”之曲,志向高远如怀青霄。接着叙述友人奉诏挑选嘉宾(或兵、贤),毅然驰车赴任,然后在白天离开公馆,还写信相邀,体现出二人情谊。“留欢惜别离”至“铁甲生风飙”此部分写诗人与友人相聚惜别,一直到傍晚还不舍分离。随后谈及沙漠战事,赞扬丈夫(指守边将领)在东蕃建立功勋,声名超过霍去病,将士们戴着头盔冲锋陷阵,铁甲在风中呼啸,描绘出战争的激烈与将士的英勇。“诸将出冷陉”至“塞口长萧萧”继续描述战事进展,将领们出兵冷陉,连营渡过石桥,俘获敌方酋豪,让敌方子弟承担征徭。战后边境安宁,不再有刁斗之声,战场变为渔樵之地,榆关夜晚无需关闭,塞口风声萧萧,展现出战后的和平景象。“降胡满蓟门”至“慎勿轻刍荛”诗人指出归降的胡人遍布蓟门,他们善于射雕,军中虽多宴乐,但不可掉以轻心。强调戎狄本性贪得无厌,羁縻政策需长期施行,以李牧为例,希望友人回去转告幕府,不可轻视普通百姓的,意见,体现出诗人对边防策略的思考。

3. 作品点评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乃唐代高适所作的五言古诗,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诞生以来便广为传颂,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在古典诗词的宝库中熠熠生辉,为人们所喜爱与诵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寄菖蒲》

下一篇:唐·张祜《入潼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