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竹养根凡几年":龙竹在土里滋养根系已经有好几年了,
# 龙竹:龙须竹。劈为篾,平细柔韧,宜作马鞭。孙钦善校注:“龙竹,即龙须竹。李衎《竹谱详录》卷五‘龙须竹’云:“生两浙山谷间,与猫头竹无异,根下节不甚密,析为篾,平细柔韧。”
"工人截之为长鞭":工匠把它截断做成长长的马鞭。
"一节一目皆天然":马鞭上的每一节、每一个竹节眼都是天然形成的,
# 一节一目:节目本指树木枝干交接处坚硬而纹理纠结不顺的部分。此指竹节。
"珠重重":上面的装饰像珍珠一样层层叠叠,
# 重重:一作为为。,珠:指马鞭上的装饰物。
"星连连":像星星一样连续不断。
# 星:鞭上饰物。
"绕指柔":柔软得能在指间缠绕,
# 绕指柔:《文选·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吕延济注:“百炼之铁坚刚,而今可绕指。自喻经破败而至柔弱也。此处形容马鞭之柔软。
"纯金坚":又像纯金一样坚固,
"绳不直":造型不像绳子那样笔直,
# 绳:即绳墨,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此处用作动词,句意谓不直者绳之使直。
"规不圆":也不像圆规画的那样圆。
# 规:即圆规,《诗经·小雅·沔水》序笺:“规者,正圆之器也。此处用作动词,同上,句意为不圆者规之使圆。
"把向空中捎一声":把它拿向空中轻轻一甩发出声响,
# 捎:挥动。《汉书·扬雄传》“曳捎星之旃。”注:“捎犹拂也。”此指拿着马鞭向空中用力刷。
"良马有心日驰千":好马便会有意气,一天能奔驰千里。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马鞭由龙竹制成,天然形成的特点,以及马鞭柔软坚固、不直不圆的特性,表达了对马鞭的赞美以及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三句,讲述了马鞭的材质,它由老龙须竹的根茎截制而成,竹身的每一节都带着天然的肌理,透着遒劲的质感。“珠重重”“星连连”两句,则转写竹根被制成马鞭后的人工修饰,让马鞭更添精致。这前五句所呈现的,正契合屈原“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意涵,既有天然本真之美,又有后天修饰之妙。“绕指柔”“纯金坚”两句,写出竹鞭外显柔韧、内里坚实的特质,韧性十足。“绳不直”等四句的意思是:马鞭对马匹而言,能起到鞭策提速的作用,就像绳子可将不直的物件捋直、圆规能把不圆的东西画圆;但好马本身机敏聪慧,并非需要不断催促的凡马,只需稍作示意,便会奋力驰骋,一天能跑上千里。咏物诗向来有借物寄情的传统,这首诗咏赞马鞭,称道它天然遒劲的质地、兼具美与用的特质,而结尾处“日驰千”的想象,更是诗人借马鞭对自身能力、品格以及理想的认可与期许。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句式与节奏规整中又有多样变化,读起来自然流畅,像歌谣一般顺口易记。而诗中所写内容,恰好是对天然之物的赞颂,这样的语言形式与表达内容相互契合,形成了极为巧妙的呼应。
上一篇:唐·李收《和中书侍郎院壁画云》
下一篇: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