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渥洼种":你就像驰骋千里的渥洼神马,
# 渥洼种:据《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时,有骏马生于渥洼(今甘肃安西县境内)水中,献于朝廷,以为天马。
"名动帝王家":声名惊动了朝廷。
"金銮当日奏草":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当年给皇帝掌理过制诰诏书,颇有文采,
# 奏草:起草奏章。,金銮:金銮殿,本为唐皇宫殿名,皇帝常在此接见翰林学士,后常用来指皇宫中的正殿。
"落笔万龙蛇":落笔万言,如走龙蛇。
# 龙蛇:喻书法气势飞动如龙腾蛇舞。
"带得无边春下":能赐福于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温暖带来人间,
"等待江山都老":江山都等老了,
# 江山都老:指岁月流逝。
"教看鬓方鸦":他青春长驻,鬓发还像乌鸦羽毛一样乌黑。
# 鬓方鸦:两鬓如乌鸦一样黑,喻人年轻。
"莫管钱流地":像刘晏那样会理财,使江南富庶,如钱流遍地,
# 钱流地:据《新唐书·刘晏传》,刘晏管理国家的财政、赋税、盐铁等,使水除运输畅通,物价平稳,成绩显著。曾自说:“如见钱流地上。”
"且拟醉黄花":席间且不管这些,还是痛饮赏菊吧!
# 醉黄花:饮酒赏菊。黄花,这里指菊花酒。古人在重阳节有饮酒赏菊习俗,而赵介庵生日又恰在重阳节前一日,故“醉黄花”,既度佳节又贺生日。
"唤双成":席间的歌姬舞女容貌如花,就像那仙女双成,
# 双成:指董双成。董双成,女,籍贯浙江,神话人物。商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升后任王母身边的玉女。
"歌弄玉":秦弄玉奏曲,
# 弄玉:秦穆公之女。箫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弄玉日就箫史作凤鸣,感凤来止,一旦夫妻同随凤飞去。
"舞绿华":萼绿华起舞,
# 绿华:名萼绿华,自言为九嶷山得道仙女。事见《真语·运象篇》。
"一觞为饮千岁":这杯酒祝你长寿千年,
# 觞:度量器具,古代十斗为一斛。
"江海吸流霞":让我们倾江倒海般畅饮流霞。
# 流霞:传说中的仙酒。据《论衡·道虚篇》云:项曼斯进山学道,遇数仙人,带其上天至月亮旁,“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闻道清都帝所":听闻皇帝要出兵北伐,
# 清都帝所:清都和帝所,均为传说中天帝居住之所,见《列子·周穆王篇》,这里代指南宋朝廷。
"要挽银河仙浪":要挽起天河的怒涛激浪,
"西北洗胡沙":洗净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
# 胡沙:指金朝。,西北:指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广大地区。
"回首日边去":赵介庵他日能到皇帝的身边,
# 日边:太阳旁边,常用以代指朝廷。
"云里认飞车":人们会钦羡地望着他乘坐飞车消逝于天地云间。
# 飞车:古代传说中能飞行的车。《帝王世纪》载:“奇肱氏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祝寿词。上片赞颂寿者赵介庵的才名与品格,下片陈述报国宏旨,既表达祝寿之意,又寄寓争取抗金胜利的决心,还隐含渴望得到赵介庵举荐以施展抱负的希冀。词作突破普通祝寿词范畴,将祝寿与爱国情怀融合,区别于传统祝寿词的俗套,立意更显不凡。
2. 写作手法
比喻:全篇以天马喻赵介庵之才华,以刘晏喻其理财功绩,以仙女歌舞喻宴席盛况,通过神话意象与历史典故的巧妙化用,将祝寿之意与报国之情融于一体,造语新颖而自然。用典:化用杜甫《洗兵行》“安得壮士挽天河”诗意,以“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隐喻北伐壮志,借“日边飞车”等典故委婉表达对赵介庵举荐的期待,使词意含蓄深隐。
3. 分段赏析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上片以“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起笔,将赵介庵喻为产自渥洼的千里马,突出其才华卓越,声名远扬至帝王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进一步夸赞他曾为皇帝草拟诏书,文笔矫健如龙蛇飞舞,暗含作者希望得到其举荐的深意,措辞委婉而用心良苦。“带得无边春下”一句,既祝愿赵介庵能为百姓带来如春天般的福祉,又隐含着对国家实现统一的期盼;“等待江山都老”则与“教看鬓方鸦”形成对照,既表达了对赵介庵青春永驻的祝福,又暗指自己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结尾“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借唐代刘晏理财的典故,称赞赵介庵的政绩,同时以劝酒作结,将对上片内容的收束与下片的开启自然衔接。下片“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描绘了宴席上歌舞升平的热闹场景,借用神话中的仙女形象,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对赵介庵长寿的美好祝愿。“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化用杜甫《洗兵行》的诗句,以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了作者渴望北伐中原、驱除金兵的壮志豪情,将祝寿词提升到了爱国的高度。“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以“日边”指代皇帝身边,“飞车”象征迅速升迁,既表达了对赵介庵受到皇帝重用的祝愿,又委婉地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举荐自己,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整首词在写作手法上,几乎通篇运用比体,借助神话和典故来抒情达意,使语言新颖自然,奇思妙想与流畅的文笔浑然一体。上片以颂扬为主,下片则直抒胸臆,将祝寿与爱国情怀紧密结合,突破了传统祝寿词的俗套,展现了辛弃疾早期词作豪迈而不失委婉的风格特点。
4. 作品点评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突破传统寿词的俗套,将祝寿与爱国情怀熔铸一体,堪称南宋词坛的创新之作。词中以天马喻才、以刘晏喻绩,借神话意象与历史典故的巧妙化用,既颂扬寿主赵介庵的卓越才能,又隐含作者渴望北伐报国的宏愿。其“西北洗胡沙”一句,化用杜诗却别开生面,以磅礴气势展现收复中原的壮志,成为全词点睛之笔。全词语言新颖自然,抒情隐秀跌宕,既有豪迈之气,又含委婉之致,既展现了辛弃疾早期词作的风格特征,又彰显了其以词言志的文学主张。
# 这首词,真切地表达了乾道初年作者的处境和心情。一个爱国志士,雄心勃勃要报效国家,却不为世所用,内心实在是痛苦的。在寿筵席上,作者对赵介庵寄托了极大的希望,赞扬赵介庵才华出众,期望赵介庵把无边的春色带给人民。这无边春色,就是抗战胜利,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西北洗胡沙”的思想,在这首曲子词里是锋芒独见的。这是其辛弃疾文人墨客逢场作戏写的那些一味颂扬的祝寿词,所不能比拟的。辛弃疾用神采飞驰的笔触,表现了自己豪迈的心情,情绪是乐观的,笔调是高昂而委婉的,大体上可以代表辛弃疾早期词的风格。
现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副总编辑贺新辉
上一篇:宋·柴元彪《沤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