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暗归云绕柁牙":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
# 柁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樯。杜甫《秋兴》诗:“锦缆牙樯起白鸥。”仇注引《埤苍》:“樯尾锐如牙也。”樯即桅竿。
"江涵星影鹭眠沙":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 鹭眠:诸本并作“鹭眠”。夏校本记:“曹元忠校:‘《鹤林玉露》引作“雁团”。’”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行人怅望苏台柳":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
# 苏台:姑苏台,即吴宫。故址在苏州西南灵岩山。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又《苏台览古》:“归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姜夔翻为新意。,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曾与吴王扫落花":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 吴王: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姜夔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于怀古诗。诗中描绘了姑苏台的景色,借姑苏台这一历史遗迹,展现了吴王夫差时期的繁华与衰落。诗人以景起笔,通过对夜晚江景的描写,烘托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进而引发对吴王故事的怀想,借古讽今,感慨历史的变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怅惘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体现出婉约的风格特色。借古讽今:姜夔以亘古未改的姑苏夜色为底色,将沧海桑田的人事变迁暗藏其中。他借历史之镜映照现实,以含蓄委婉的笔触,对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进行了辛辣的讽喻,字里行间尽是对时局的忧虑与批判。
3. 分段赏析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夜晚江上的画面。“夜暗”点明时间,“归云绕柁牙”写出云朵环绕船舵的动态感,“江涵星影”将星星倒映在江中的景象生动呈现,“鹭眠沙”则给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为下文的怀古抒情做铺垫。“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这两句由景入情。“行人”点明观景之人,“怅望”一词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惆怅之情。“苏台柳”是眼前的景物,而“曾与吴王扫落花”则是联想到了吴王夫差时期的繁华。曾经苏台的柳树见证了吴王的荒淫无道,如今却依旧在风中摇曳,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繁华易逝的叹息。
4. 作品点评
作者把往昔的愤懑与忧虑,悄然化作一抹淡淡的惆怅,似有若失之感萦绕心间。诗作起句采用欲抑先扬之法,描绘出晚云的悠然闲适、白鹭的自在惬意以及星斗的璀璨夺目。在这看似平和美好的景象映衬下,诗人“怅望苏台柳”,一种苦涩滋味便悄然漫上心头。怀古伤今的复杂情愫,于委婉迂回间缓缓流淌。诗的后两句,更是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令观者不禁为之动容。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与诗人个人情愫的沉淀完美交融,和诗人心境高度契合。景物描写细致入微,为情感抒发铺垫得恰到好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深远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宋·姜特立《晚来》
下一篇:宋·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