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幽香":我采摘花朵,
"巡古苑":漫步在古园小径,
# 古苑:即废园。
"竹冷翠微路":浓密的青竹使我感到有些清冷。
# 翠微路:指山间苍翠的小路。
"斗草溪根":少女们曾在溪头斗草踏青,
# 斗草溪根:在小溪边斗草嬉戏。
"沙印小莲步":那里的沙土地上还留有清晰的小脚印。
# 莲步:指女子脚印。
"自怜两鬓清霜":我忽然感到自己有些可怜,如今已经是苍苍两鬓,
"一年寒食":又是一度寒食来临,
"又身在、":我却孤零零一个人、
"云山深处":在这云山深处辗转飘零。
"昼闲度":白天无聊我出外漫步闲行。
"因甚天也悭春":不知为何老天爷也这样吝啬春天的芳景,
# 悭春:吝惜春光。悭,此作刻薄解。,因甚:为什么。
"轻阴便成雨":方才只是轻阴,不久就变成细雨。
"绿暗长亭":阴暗的天色中,只见浓郁的绿荫遮掩着长亭,
"归梦趁飞絮":我思乡的梦魂随着那些柳絮翻飞迷。
"有情花影阑干":栏杆上摇曳着多情的花影,
"莺声门径":门口又传来宛啭动听的莺声,
"解留我、":它们仿佛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在安慰挽留我片刻留停、
"霎时凝伫":于是我又停留下来,仔细听着。
# 凝伫:有所思虑或期待,久立不动。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中的长调作品,也是一首典型的羁旅怀古词。吴文英以《祝英台近》词牌为载体,在“春日客龟溪游废园”的时空坐标中,通过残寒病酒、落梅如雪、新柳眠莺、流水断垣等意象的层叠渲染,构建出时空交错的审美意境。词作既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废园荒芜的实景,又借“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动态画面暗喻青春流逝,更以“明朝又寒食”的时空预判强化漂泊无依的愁绪,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生命迟暮的深沉喟叹。全词将客居之寂、家国之思与历史沧桑熔铸于春日废园的时空容器,既是对六朝兴废的诗意追忆,更是词人自身飘零身世的审美投射,展现出南宋雅词“清空骚雅”的独特艺术风貌。
2. 写作手法
白描:通过野花幽香、青苔小径等细节白描展现废园之景,不用“废”字而写出荒废之景。拟人:结尾如杜甫《春望》诗所云“感时花溅油泪,恨别鸟惊心”,即是将无情之物化为有情。用典:引用寒食节踏青习俗及唐诗“近寒食雨草萋萋”(暗含文化典故)。
3. 分段赏析
上片:荒园寻迹寄身世之悲。开篇以“幽径”、“古苔”、“冷翠”三组意象构筑废园意境。“幽”字点出人迹罕至的静谧,“古”字暗示岁月沧桑,“冷”字投射主观心绪,未直书“废”而衰颓自现。词人穿行竹径,采撷野花,苔痕漫阶的细节暗含时光凝滞之感。“斗草”句笔锋陡转,由自然景致转向人文痕迹——沙地足印与零落花枝,揭示寒食旧俗曾在此鲜活上演。此刻繁华盛景与眼前荒芜形成时空叠影,触发词人“自怜”三重喟叹:霜鬓映照残春,羁旅对应韶光,异乡孤影更添离索,层层心绪在废园断壁间发酵成苍凉底色。下片:归梦飘摇系故园之思。过片“昼闲度”直陈孤寂,阴晴不定的暮春天气成为情感催化剂。词人诘问天公吝啬春光,实则暗含归期难卜的焦虑。归梦如柳絮般追逐飘荡,既写寒食飞絮的自然物象,更喻漂泊无定的人生况味。“绿暗长亭”的梦境图景,以色彩浓淡暗示时空距离,归途在意识中虚化成随风飘转的缥缈存在。结句尤显匠心:阑干花影与檐角莺声本属无情物,却在词人眼中化作善解人意的知己。这种移情于景的手法,既暗合杜甫“花溅泪”的古典传统,又突破单纯拟人界限,构建出物我相慰的审美空间——废园因游子驻足而获得情感温度,游子因废园低语而暂慰乡愁。整体:今昔对话中的双重废墟。全词在物理空间的废园与心理空间的废墟间往复穿行。表层描绘的园林荒废,深层映射着文化记忆的消逝:寒食习俗的淡化(踏青足迹犹存而欢宴已杳)、个体生命的迟暮(鬓发已改而归期无凭)、家国飘零的隐喻(碎瓦苔痕暗合南宋飘摇)。吴文英以“废而不废”的笔法,让残垣断壁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时空胶囊,在冷香苔痕间凝固着永恒的怅惘。这种物境与心境的双重解构,使寻常春游题材升华为文明挽歌式的精神巡礼。
# 此首游园之感,文字极疏隽,而沉痛异常。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一篇:宋·刘克庄《芙蓉二绝》
下一篇:宋·陈亮《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