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
yǒu
zè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è
jiāng
wán
qiū
shuǐ
ài
hóng
xiān
pān
nòng
zhū
dàng
yàng
chéng
yuán
jiā
rén
cǎi
yún
zèng
yuǎn
tiān
xiāng
yīn
jiàn
chàng
wàng
liáng
fēng
qián

译文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逐句剖析

"涉江玩秋水":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

#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玩:赏玩、欣赏。,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

"爱此红蕖鲜":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 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攀荷弄其珠":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

#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荡漾不成圆":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 荡漾:水波微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佳人彩云里":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

# 佳人: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欲赠隔远天":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 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思无因见":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

# 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汉苏武《留别妻》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怅望凉风前":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 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李白《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折荷有赠》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拟古诗,此诗延续了南朝乐府民歌风格。诗中借采莲女之口,既表达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也暗含诗人政治理想未遂的怅惘。作品通过折荷赠远、隔水抛莲等细节,以含蓄笔法传递情感,在自然流畅的抒情中展现出李白诗歌特有的飘逸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考订,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李白二十九岁时,寓居湖北安陆(今安陆市)期间所作,时与许氏夫人成婚未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言志诗,诗人通过秋日折荷、弄珠的细腻动作与遥望佳人的怅惘场景,既抒发了男女爱而不得的相思之苦,又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追求,隐含理想难圆的失意之痛。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歌前四句通过描绘“涉江玩秋水”“攀荷弄其珠”等秋日荷塘的实景,将情感寄托于红蕖、水珠等意象之中,后四句由景及情,自然引出对佳人的相思,实现情景交融。水珠“荡漾不成圆”暗含团圆难成的哀愁,为后半抒情埋下伏笔。虚实相生:前四句实写眼前“红蕖鲜”“弄其珠”的游赏之趣,后四句虚写“彩云里”的佳人,以“隔远天”的空间跳跃打破现实时空,形成虚实交错的意境。“彩云”既是比喻佳人姿容的虚写,又与“凉风”的实景相呼应,拓展了诗意空间。对比:“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中水珠“荡漾”的细微动态与“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中“隔远天”的辽阔静寂形成对比,愈显诗人独对凉风的孤寂。

3. 分段赏析

开篇“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以流动笔法构建双重意境:表层是秋水澄明、红蕖摇曳的视觉图景,深层则暗喻抒情主人公的品格特质。涉水动作暗含《楚辞》“涉江”原型,将采莲女与屈子精神相勾连;“红蕖”作为核心意象,既状其青春姿容,又喻其如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志趣。这种物我双写的笔法,为全诗奠定了含蓄深婉的情感基调。三、四句“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运用南朝乐府谐音双关技巧,实现从自然物象到心理图景的转捩。水珠的物理形态(不圆)与情感诉求(难圆)形成精妙互文,“荷”谐“合”的语音游戏,透露出女主人公对圆满爱情的殷切期盼。这种以物理形态摹写心理形态的创作手法,使抽象情思具象化为可视的视觉符号。五、六句“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则展现空间维度的诗意拓展。彩云意象的虚幻性与空间阻隔的真实性构成张力场,将前文的具象思念升华为形而上的精神追慕。“欲赠”动作的中断,暗示着礼教规范或现实困境对情感传递的阻滞,这种受阻的赠予姿态,恰是古典诗歌“求而不得”母题的典型呈现。末句“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完成情感轨迹的闭环运动。凉风意象与开篇秋水形成季节呼应,怅望姿态与涉江动作构成行为对照,使全诗结构呈现首尾圆合的审美特征。凉风的物理触感强化了心理孤寂,时空交织中,个体的情感困境与永恒的生命惆怅达成共振,最终在“望”的动作中凝结为极具雕塑感的审美定格,留下余韵悠长的艺术空白。

4. 作品点评

李白的这首诗深受前人影响,将其归入“拟古”组诗亦有其合理性。然而,在构建完整且统一的意境方面,此诗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不受前人框架的限制。首先,尽管全诗未对女主人公进行直接描绘,但从意象与情感脉络中,我们能感知到她不仅年轻貌美,更对专一的爱情持有坚定的追求与向往,其内心世界既细腻又复杂。其次,在情感推进上,从赏秋赏荷到因物生情,再到相思之苦,这一过程转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全诗紧扣“攀荷”这一细微动作,将女主人公从“爱此红蕖鲜”的喜悦,到“相思无因见”的失落,内心世界的微妙变迁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前人相比,此诗在表达上更为凝练、集中,通过委婉含蓄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喻贤者慕君,始得位而害之者至,欲有献而为谗所间也。辞微意显,怨而不诽。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秀色鲜伦(“攀荷”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严云:只须起四句,成古乐府。

不详《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下一篇:唐·雍陶《题君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