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liú
·
·
dōng
fēng
chuī
cǎo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dōng
fēng
chuī
cǎo
nián
huá
huàn
xíng
lǎo
cāng
zhōu
jiàn
méi
jiù
yīng
liǔ
yáo
xīn
绿
nǎo
rén
chūn
hái
shàng
zhī
tóu
cùn
xīn
luàn
běi
suí
yún
àn
àn
dōng
zhú
shuǐ
yōu
yōu
xié
bàn
shān
míng
yān
liǎng
àn
shù
shēng
héng
piān
zhōu
qīng
mén
tóng
xié
shǒu
qián
huān
hún
mèng
yáng
zhōu
shuí
niàn
duàn
cháng
nán
huí
shǒu
西
lóu
suàn
tiān
cháng
jiǔ
yǒu
shí
yǒu
jìn
nài
mián
mián
hèn
nán
xiū
dài
qiàn
rén
shuō
shēng
rén
chóu

译文

春天的风,吹得遍野碧绿绿的,年华变换,行客在沧洲渐渐老去。看到吐露着未开的蓓蕾,柳树焕发出嫩绿的新芽,这无边春色却闹的人一番着恼,恼人的心情涌上心头,是因为心里乱了,一路回首北国,只见云雾暗淡,东望征程,江水悠悠,没个尽头,怎么能让人痛快起来呢。半山的斜晖,两岸笼罩的暮霭,远处传来数声牧童的横笛,驾着一叶扁舟。在城门口相互携手,共同回忆过去的欢愉,扬州的往事浑似梦境一样。谁能体会到我在南郊的道路上,回望你所在的方向时内心思念你的愁苦。我想来,天再长,地再久,也总有个尽头的时候,无奈的是,可我的恨却怎么也消不了啊。我想把这恨说给别人听,可担心别人也会被愁坏的。

逐句剖析

"东风吹碧草":春天的风,吹得遍野碧绿绿的,

# 东风吹碧草:东风二句:意犹《望海潮》其三“东风暗换年华。”

"年华换、":年华变换,

"行客老沧洲":行客在沧洲渐渐老去。

# 沧洲:水滨,隐者所居。《南史·张充传》:“飞竿钓渚,濯足沧洲。”南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老:喻旅途之苦。,行客:行人,出外作客之人,游人。《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赍粮。”唐李顾《题綦毋校书别业》诗:“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花间集》卷十李珣《巫山一段云》:“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见梅吐旧英":看到吐露着未开的蓓蕾,

"柳摇新绿":柳树焕发出嫩绿的新芽,

"恼人春色":这无边春色却闹的人一番着恼,

# 恼人春色:唐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诗: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遍。宋王安石《夜直》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恼人,撩拨人,惹人烦恼。

"还上枝头":恼人的心情涌上心头,

# 还上枝头:表面上写梅吐蕊、柳焕芽的春色爬上枝头。其实是写恼人的心情,涌上心头。

"寸心乱":是因为心里乱了,

"北随云黯黯":一路回首北国,只见云雾暗淡,

"东逐水悠悠":东望征程,江水悠悠,没个尽头,怎么能让人痛快起来呢。

"斜日半山":半山的斜晖,

"暝烟两岸":两岸笼罩的暮霭,

# 暝烟:傍晚的烟霭。

"数声横笛":远处传来数声牧童的横笛,

# 横笛:竹笛,古称“横吹”,对直吹者而言。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或云:汉武帝时,丘仲始作笛;又云起于羌人。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融之所赋者。”《太平御览》卷五八。

"一叶扁舟":驾着一叶扁舟。

# 一叶扁舟:谓小船。北周瘐信《哀江南赋》:“吹落叶之扁舟,飘长风于上游。”《白氏六帖》:“古者观落叶以为舟。”宋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青门同携手":在城门口相互携手,

# 青门:汉代长安城门。《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青色,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此处借指汴京城门。

"前欢记、":共同回忆过去的欢愉,

# 前欢:昔日的欢娱。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浑似梦里扬州":扬州的往事浑似梦境一样。

# 梦里扬州:扬州的往事如梦一样。语本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秦少游有《梦扬州》词,记在扬州的冶游,结云:“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浑似:浑似,全似。《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浑犹也……刘过《唐多令》词:‘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浑是,全是也。卢祖皋《江城子》词:‘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浑不似,全不似也。”

"谁念断肠南陌":谁能体会到我在南郊的道路上,

# 南陌:南郊的道路。泛指城郭,此指分手的地方。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此指汴京郊外。

"回首西楼":回望你所在的方向时内心思念你的愁苦。

# 西楼:此指恋人。梁瘐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后多指女子所居。宋李清照《一剪梅》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算天长地久":我想来,天再长,地再久,

# 算天长地久:算天长四句:化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有时有尽":也总有个尽头的时候,

"奈何绵绵":无奈的是,

"此恨难休":可我的恨却怎么也消不了啊。

"拟待倩人说与":我想把这恨说给别人听,

# 倩人:请人、托人。

"生怕人愁":可担心别人也会被愁坏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出自《淮海词》。全词以细腻笔触,生动描摹了词人初春旅途的所见、所感,将怅惘心绪融入字里行间。上阕借景抒情,春日的盎然生机在词人眼中化作“恼人春色”,时光悄然流逝的喟叹,勾勒出“行客”于贬谪途中烦乱迷惘的心境。下阕笔锋一转,追忆往昔汴京旧游,将个人身世之悲巧妙融入艳情之中,词意缠绵悱恻,情感哀婉动人。此词所倾诉的,不只是秦观个人的哀愁,更折射出整个旧派人物在政治漩涡中失意漂泊的共同心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由宋代词人秦观所作。创作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彼时,宋哲宗亲政,新派人物再度被委以重任,旧派势力遭受重创。秦观与友人相继被贬离京城,远谪四方。这首词便是词人从汴京远赴江南贬所途中的感怀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也是一首感怀词。通过描绘贬谪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往昔的回忆,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身世之悲。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半山斜阳、两岸暝烟,伴着数声横笛、一叶扁舟的画面,充满了孤寂、凄凉之感,寄托了词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情。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词人贬谪途中的孤苦心境与烦乱思绪。本应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日盛景,在身处逆境的秦观眼中,却褪去了往日的光彩。起首三句,词人眼见春光乍泄,却不禁喟叹时光飞逝,忧虑自己将终老贬所。这般悲哀心绪之下,原本明媚的梅红柳绿,也化作了“恼人春色”。烦恼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令他心烦意乱,倍觉伤感,顿生“随云”“逐水”皆无出路的迷茫。末四句描绘夕阳西沉、暮霭笼罩的景象,词人独乘“一叶扁舟”,漂泊于茫茫江面。此时,凄厉的“数声横笛”破空而来,更添几分孤寂凄凉,令人肝肠寸断。开篇第三句“行客老沧洲”,暗含“归欤”之叹。仕途坎坷的秦观,萌生归隐之意。眼前“梅吐旧英,柳摇新绿”的春景,虽与《望海潮》其三“梅英疏淡”“柳下桃溪”有相似之处,却因心境迥异而感受大不相同。昔日汴京畅游,他心情舒畅,甚至无意间追随过女眷香车;而如今贬谪途中,春色反而成了烦恼之源。“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记录了词人自汴水入淮的行程。彼时,他举目北望汴京,只见乌云蔽日,暗含落第的悲戚;顺流东下时,又觉前路茫茫,心生迷茫。这一对句虽非完全符合词谱工整要求,却别具韵味。相较同门张耒《风流子》“亭皋木叶下”中“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的二、三句式,秦观“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采用一、四句式,使词情更显拗折。作为填词大家,秦观在此特意变化句式,想来正是为了宣泄心中郁勃难平之气。“斜日半山”描绘的是词人沿淮东去,回望泗州南山时的所见之景。红日半隐山间,暮烟弥漫淮河两岸,直至“数声”二句,才点明其身在舟中的处境。“数声横笛”化用自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暗藏离情别绪,为下阕抒情埋下伏笔。词的下片表面追忆汴京恋情,实则蕴含更深情感。词人曾与歌妓携手都门,共度欢娱时光,恰似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又如《梦扬州》中“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所写。然而,一朝离别,思念无尽。从“谁念断肠南陌”至“此恨难休”,皆倾诉着对汴京恋人的相思之情。其中既有“青门同携手”的欢愉,“南陌”分别时的悲痛,也有西楼相处的柔情蜜意,如今却都成过眼云烟,令人断肠。紧接着四句以天地有尽、离恨无穷,极言相思之深,慨叹今生再难相见的遗憾。词人痛苦的境遇、未知的命运,无处诉说,唯有寄希望于恋人的理解。虽“拟待倩人说与”,却又担心徒增其忧伤,欲言又止间,真情流露,更显深情。这种矛盾与纠结,实则是秦观在贬谪途中,想与同遭贬谪的友人联系,却又担心招致灾祸的真实写照。词中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七言句为四组偶句,虽有割裂之弊,却因真情灌注而感人至深。结尾二句稍作宕开,旋即收束,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人倚栏杆,夜不能寐。时有尽,恨无休,自尔辗转百出。评:触景伤怀,言言新巧,不涉人间蹊径。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一

# 甚乱!东西南北,悉为愁场。(结句)怕伊愁,是以欲说还休。曰“拟得情人”,不婉。(徐案:《草堂》“倩”误“情”,故沈如此云。)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六

# “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谱出如许伤心处。

明末清初陆云龙《词菁》卷一

# 此必少游被谪后念京中旧友而作,托于怀所欢之辞也。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雒诵(亦作“洛诵”、“络诵”。反复背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

# “寸心乱”三句,极写离愁之无限,以下“斜日”、“暝烟”四叠句,遂一气奔赴,更觉力量深厚。下阕“天长地久”四句,虽点化乐天《长恨歌》,而以“倩人说与”句融纳之,便运古入化,弥见情深。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皓《忆仙姿·小憩书齐胡处》

下一篇:宋·寇准《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