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松竹有清阴":小园中的松竹投下清凉树荫,幽静宜人,
"懒病从兹日益深":懒散与病态由此愈发深重。
"醉客汉堂惭北海":满座醉客自惭不如北海孔融,
"野僧同社忆东林":与山野僧人在佛社中追忆东林寺。
"逢人问道空长啸":逢人问及修道之事,却只能空自长叹,
"久客思归尚越吟":久居他乡思归故里,仍如越人吟唱般愁苦。
"三十年前诵圆觉":三十年前诵读《圆觉经》,
"年来虽老解安心":如今年老方悟得安顿心性之法。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小园松竹有清阴,懒病从兹日益深。”诗人描绘了小园中松竹的清幽景象,暗示自己因懒病而日益消沉。这里的“清阴”不仅指自然的阴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颔联:“醉客满堂惭北海,野僧同社忆东林。”诗人提到自己在醉客满堂时感到惭愧,如同北海的孔融一样,而与野僧同社时则回忆起东林寺的往事。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颈联:“逢人问道空长啸,久客思归尚越吟。”诗人描绘了自己逢人问道时的无奈,只能空自长啸,而作为久客的自己,仍然思念着故乡,不禁吟唱起越地的歌曲。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尾联:“三十年前诵圆觉,年来虽老解安心。”诗人回忆起三十年前诵读《圆觉经》的情景,如今虽然年老,但已能安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上一篇:宋·史达祖《解佩令·人行花坞》
下一篇:宋·方回《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