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táo
yuán
·
·
ró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qīng
chūn
huā
tóng
shí
liáng
shēng
jiào
chí
yàn
zhuāng
lín
shuǐ
zuì
xiāng
fēng
lái
chuī
xiù
jīng
jiù
shì
wèn
cháng
méi
yuè
míng
xiān
mèng
huí
píng
lán
rén
dàn
jué
qiū
féi
huā
chóu
rén
zhī

译文

荷花与百花开花于不同的时间,荷花因开花太迟而孤寂异常。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边是最合适的,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水面上形成了彩色的涟漪。惊于旧事,便向旁边的侍女询问,从仙梦中惊醒,只见月明如水。可惜身倚栏杆的人只知道秋天的莲大藕肥,却不知荷花的凋零悲愁。

逐句剖析

"青春花姊不同时":荷花与百花开花于不同的时间,

# 花姊:指先于芙蓉开放的其他花,因时节早于芙蓉,故曰“花姊”。姊,一作“柳”。,青春:春季。《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曹植《迷迭香赋》:“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凝晖。”

"凄凉生较迟":荷花因开花太迟而孤寂异常。

"艳妆临水最相宜":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边是最合适的,

"风来吹绣漪":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水面上形成了彩色的涟漪。

# 绣漪:形容涟漪如绣。漪,指涟漪,细小的水波。

"惊旧事":惊于旧事,

# 旧事:似指汉宫旧事。

"问长眉":便向旁边的侍女询问,

# 长眉:崔豹《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这里指宫人侍女。

"月明仙梦回":从仙梦中惊醒,只见月明如水。

# 仙梦:似指赵飞燕风中托舞欲仙去之事。陆龟蒙《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凭阑人但觉秋肥":可惜身倚栏杆的人只知道秋天的莲大藕肥,

# 秋肥:形容秋季万物成熟肥美。吴文英《木兰花慢·饯赵山台》:“争似西风小队,便乘鲈脍秋肥。”

"花愁人不知":却不知荷花的凋零悲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桃源·芙蓉》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描写荷花生不逢时的凄凉起笔,转而刻画其“艳妆临水”的动人姿态,再以“月明仙梦回”的意象,最终归结于“花愁人不知”的哀怨,呼应开篇的“凄凉”之意。全词采用略貌取神的手法,虽对荷花的外形仅以“艳妆”二字带过,却通过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荷花的神韵与词人的心境。词中虽咏荷花,却不止于物象,而是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感与人生之思,情感蕴藉深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芙蓉兼具春花的丰盈华彩与秋花的清丽冰骨,却因未能植根于陶谢般的名门,恰似一位格调高洁却难以觅得良媒的贫女。词人虽仕途不遇,却始终坚守心志,不肯随波逐流。于是,他借咏木芙蓉,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词中通过木芙蓉的孤高清艳,寄托了词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对高洁品格的坚守,既展现了花的神韵,又表达了人的情怀,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醉桃源·芙蓉》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荷花词,全词以花写人,托物寄怀,既展现芙蓉的孤傲风姿,又抒发了词人内心深处生不逢时的感慨,以及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比拟:“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把荷花当作人来写,赋予它感叹往事、询问的行为,使荷花具有人的情感和动作。对比:“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与“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将荷花生不逢时的“凄凉”与它“艳妆临水”的美丽姿态进行对比,突出荷花即使处于不利环境,依然拥有美丽的特质,也暗示词人自身虽境遇不佳却坚守美好品质。动静结合:“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艳妆临水”是静态描写,展现荷花的艳丽姿态;“风来吹绣漪”是动态描写,描绘风吹水面的动态之美,动静结合使画面更生动形象。衬托:正衬,“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以风的轻柔与涟漪的细密,衬托荷花如艳妆美人的绰约风姿,展现其天生丽质。

3. 分段赏析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这两句是对荷花生长时令的描写。“青春花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花比作姐妹,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不同时”直接点明荷花与其他百花开放时间不同。“凄凉生较迟”中,“凄凉”一词赋予荷花一种哀怨、落寞的情感色彩,既写出了荷花生长较迟,未能与百花同时争艳的“心境”,也流露出词人对荷花这种生不逢时境遇的同情。“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这两句转而描绘荷花的美丽姿态。“艳妆”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荷花比作精心打扮的美人,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艳丽。“临水最相宜”描绘出荷花与水相互映衬的和谐画面,说明荷花生长在水边是最合适不过的,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风来吹绣漪”则是动态描写,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如绣纹般美丽的涟漪。这里以动衬静,通过描写风吹水面的动态,更加衬托出荷花临水而居的静谧与美好,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迷人风姿,给人以美的享受。“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过片这三句以拟人化的笔触赋予荷花以情感和思绪。“惊旧事”仿佛荷花回忆起往昔的经历,流露出一种惊讶与感慨。“问长眉”则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长眉”可能象征着美好或者某种记忆,荷花似乎在询问关于过去的种种。“月明仙梦回”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在明月的照耀下,荷花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梦境。“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这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荷花的感慨。一个“凭阑”字点出了诗人的孤独,而“花愁”则展现了荷花的哀怨。这本是常见的抒情手法,可诗人通过“秋肥”与“人不知”的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同情,又突出了人与花的隔阂。

4. 作品点评

《醉桃源·芙蓉》这首词采用略貌取神的手法,两句一转,从荷花生不逢时的凄凉,转向艳妆临水的高昂,再转到月明梦回的旧事感怀,最终归结于“花愁人不知”,呼应开篇的“凄凉”之意。全词对荷花之形仅以“艳妆”二字轻描淡写,着重刻画其神韵。通过“花姊”“艳妆”“绣漪”等绮丽语言,与“凄凉”“旧事”“梦回”等哀愁字眼交织,共同营造出一幅朦胧深沉的惜花图。词中运用对比与衬托,从虚处着笔,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与怨艾,咏物而不滞于物,暗含家国之思,含蓄哀怨,蕴藉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①(“凭阑人但觉秋肥”句下)说“秋肥”而人瘦已见。②(“花愁人不知”句下)“但觉秋肥”,疑花本无愁矣;然花自有愁,人特不知耳。比较人愁花不知意深。

清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 “凄凉”句,化用苏轼《王伯敭所藏赵昌芙蓉》诗意:“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早。”“艳妆”句,则点出临水照艳,自恋自持的形神。

不详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孙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学纯《吴梦窗研究》

# 此反谓“花愁人不知”,跌进一层,故以取胜。且独具禅理。

不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蓓《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其一)》

下一篇:宋·陈天锡《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