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huì
yuàn
zhī
dōng
huā
mǎn
shān
yǒu
hǎi
táng
zhū
rén
zhī
guì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jiāng
chéng
zhàng
fán
cǎo
zhǐ
yǒu
míng
huā
yōu
yān
rán
xiào
zhú
jiān
táo
mǎn
shān
zǒng
zhī
zào
yǒu
shēn
qiǎn
jiā
rén
zài
kōng
rán
guì
chū
tiān
姿
dài
jīn
pán
jiàn
huá
zhū
chún
jiǔ
yùn
shēng
liǎn
cuì
xiù
juǎn
shā
hóng
yìng
ròu
lín
shēn
àn
xiǎo
guāng
chí
nuǎn
fēng
qīng
chūn
shuì
zhōng
yǒu
lèi
chuàng
yuè
xià
rén
gèng
qīng
shū
xiān
shēng
shí
bǎo
shì
sàn
xiāo
yáo
mén
wèn
rén
jiā
sēng
shè
zhǔ
zhàng
qiāo
mén
kàn
xiū
zhú
féng
jué
yàn
zhào
shuāi
xiǔ
tàn
yán
kāi
bìng
lòu
bāng
chù
huā
nǎi
hào
shì
西
shǔ
cùn
gēn
qiān
zhì
xián
fēi
lái
dìng
hóng
鸿
tiān
liú
luò
niàn
wèi
yǐn
zūn
míng
zhāo
jiǔ
xǐng
hái
lái
xuě
luò
fēn
fēn
rěn
chù

译文

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糊的双眼仔细观看。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逐句剖析

"江城地瘴蕃草木":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

# 蕃草木:使草木繁茂。,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

"只有名花苦幽独":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 苦:甚。

"嫣然一笑竹篱间":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

# 嫣然:形容笑容美好。

"桃李满山总粗俗":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也知造物有深意":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

"故遣佳人在空谷":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 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自然富贵出天姿":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

"不待金盘荐华屋":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 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荐:献,进。

"朱唇得酒晕生脸":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

# 晕: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翠袖卷纱红映肉":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林深雾暗晓光迟":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

"日暖风轻春睡足":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 日暖:《明皇杂录》载,唐玄宗曾把醉中的杨贵妃比做“海棠睡未足”,这里诗人反用其意,把海棠比做春睡足的美人。

"雨中有泪亦凄怆":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

"月下无人更清淑":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 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食饱无一事":我饭后无事可做,

# 先生:先生,诗人自指。无一事,诗人贬在黄州,被责令“不得签书公事”,故云。这是诗意转折之处,以下皆借海棠寄寓人生感慨。

"散步逍遥自扪腹":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不问人家与僧舍":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

# 不问:暗用《南史·袁粲传》,粲家居逍遥,得意出游,悠然而返。时“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又《晋书·王徽之传》:“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徽之)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

"拄杖敲门看修竹":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忽逢绝艳照衰朽":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

# 衰朽:诗人自谓。,绝艳:指海棠。

"叹息无言揩病目":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糊的双眼仔细观看。

"陋邦何处得此花":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

# 陋邦:这里指黄州。“无乃”句:这句意谓莫非好事者从四川移栽。四川盛产海棠。

"无乃好事移西蜀":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寸根千里不易致":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

"衔子飞来定鸿鹄":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 衔子:说或是鸿鹄之类把海棠种子衔来此地。

"天涯流落俱可念":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

# 俱:双绾花与人。,天涯:说自己与海棠都是流落天涯者,命运相同,令人感伤不已。

"为饮一樽歌此曲":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朝酒醒还独来":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

"雪落纷纷哪忍触":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 哪忍触:犹言那忍见。触:接触,遇。,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七言古诗。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在这里,对海棠的赞美与对其命运的悲叹,实则都是诗人自我情操的寄托,以及对个人坎坷经历的悲吟。全诗借物抒怀,形象跃然纸上,言辞超脱不凡,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是苏轼于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到黄州不久寓居定惠院时所作。邻近的一座小山之巅,挺立着一株海棠,其枝叶茂盛,繁花似锦,蔚为壮观。苏轼对其甚为喜爱,每年海棠盛开的时候,都要置酒赏花,由苏轼有感而发,挥毫而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此诗前半段细腻描绘了海棠的独特韵味,竭力展现其幽静高雅、美丽清丽的品质,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

2. 写作手法

比拟:拟人,细雨绵绵中,海棠花瓣挂着晶莹泪珠,显得分外凄楚动人;而当皓月当空,四周无人之时,它更添一份清雅温婉,静谧中透出无限柔情。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对比:苏轼通过对比海棠与其他花卉,如“桃李漫山总粗俗”,突出了海棠的独特之美和高雅品质。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海棠的形象更加鲜明,也表达了诗人对海棠的特别喜爱和赞赏。

3. 分段赏析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歌开篇即勾勒出一幅瘴气弥漫、环境恶劣的画面,突显出海棠身处尊贵却流落荒野的孤寂境遇。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那份从容与高雅,让周遭满山的桃李显得庸俗不堪,黯然失色。诗歌的第二部分尾声处,诗人遥想明日酒醒之时,他仍将孤身重返此地,只是心中暗自忧虑,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4. 作品点评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尽管诗人巧妙地运用比附手法,但整首诗读起来却流畅自然,不显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其抒情状物,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读前半竞似海棠曲矣,妙在”先生食饱“一转。此种诗境从少陵《乐游园歌》来,遇其神理而化其畦畛,斯为千古绝作。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此种真非东坡不能,东坡非一时兴到亦不能。

清纪昀《纪评苏诗》卷

# 咏物诗常自寓身世,物与人合一,以此抒情议论。东坡在此诗中,赞美一株西蜀海棠幽独清淑的品节,悲叹它飘零陋邦,与杂花草莽为伍,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操和身世之悲。东坡妙用拟人手法描绘海棠,把它写成一位风姿高秀的绝代佳人:“朱唇”二句,状其衣着、容貌、肤色之美,“日暖”句摹其春睡之态,“嫣然”句摄其动人笑靥,“雨中”句传其孤苦凄怆之情。或用工笔或用写意,无不惟妙惟肖,形神俱活。至于兴象之深微,词格之超逸,更是东坡戛戛独造。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苏轼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谊《郎官湖》

下一篇:宋·廖世美《好事近·夕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