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chéng
yuán

朝代:宋作者:毛滂浏览量:3
wén
dào
cháng
ān
dēng
hǎo
diāo
lún
bǎo
yún
péng
lái
qīng
qiǎn
duì
léng
huáng
kāi
luò
yín
jiè
shī
huáng
hūn
shuí
jiàn
jiāng
nán
qiáo
cuì
duān
yōu
lǎn
fāng
chén
xiǎo
píng
fēng
pàn
lěng
xiāng
níng
jiǔ
nóng
chūn
mèng
chuāng
yuè
xún
rén

译文

听说都城汴京元宵夜灯火辉煌,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蓬莱仙山倒映在清浅的水中,与宫阙的屋脊相映成趣。玉帝打开天门,繁星如雨洒落人间,夜色被银光照耀得不再昏暗。有谁看见江南的憔悴游子,我满心忧愁,懒得踏入这尘世繁华。独自倚靠屏风,冷香萦绕身旁,久久不散。借酒消愁,醉梦中仿佛回到春日,唯有破窗透进的月光,来寻我这孤独之人。

逐句剖析

"闻道长安灯夜好":听说都城汴京元宵夜灯火辉煌,

"雕轮宝马如云":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

# 雕轮:指华丽的车辆。

"蓬莱清浅对觚棱":蓬莱仙山倒映在清浅的水中,与宫阙的屋脊相映成趣。

# 棱:神灵之威,这里借用。

"玉皇开碧落":玉帝打开天门,繁星如雨洒落人间,

# 碧落:道家称天空曰碧落。

"银界失黄昏":夜色被银光照耀得不再昏暗。

"谁见江南憔悴客":有谁看见江南的憔悴游子,

"端忧懒步芳尘":我满心忧愁,懒得踏入这尘世繁华。

"小屏风畔冷香凝":独自倚靠屏风,冷香萦绕身旁,久久不散。

"酒浓春入梦":借酒消愁,醉梦中仿佛回到春日,

"窗破月寻人":唯有破窗透进的月光,来寻我这孤独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都城元夕》是北宋文学家毛滂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汴京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下阕转而刻画游子漂泊的孤寂处境。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节日的欢腾反衬个人的落魄,将羁旅困顿、身心憔悴的苦涩心境层层展现。虽满含沉郁之情,却采用清雅洒脱的文字表达,使整首作品在哀婉基调中仍透出超逸俊朗的气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毛滂晚年因文字狱牵连被革职,于政和五年(1115年)冬谪居河南杞县客舍,生计艰难,困顿不堪。其词作《临江仙·都城元夕》即创作于此次河南羁旅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题材的婉约词​​,通过​​虚实相生的对比手法​​,以汴京元宵的繁华盛景反衬自身漂泊困顿的孤寂,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失意与客居异乡的凄凉​​,同时暗含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上片通过“闻道”二字,从“江南憔悴客”的视角想象汴京元夜的热闹景象,如“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将都城元夕比作仙境,以“蓬莱宫”“玉皇”等意象渲染奇幻氛围。摆脱现实束缚,突破空间限制,以虚写手法强化汴京元夜的繁华盛景,与词人所处的“凄冷之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或都城)的向往。用典:“蓬莱”既指海中仙山,又暗指长安城中的蓬莱宫;“觚棱”代指宫阙(原指宫阙转角处的方瓦脊)。用典使描写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奇幻色彩,暗示汴京宫廷的奢华与市井的热闹,为想象中的繁华增添层次感。象征:“玉皇开碧落”中,“玉皇”象征人间皇帝,“开碧落”暗指皇帝在上元之夜“与民同乐”(如开启宫门、与臣民共庆)。通过神话意象映射现实,将人间帝王的行为“神化”,既避免直写宫廷场景的局限,又以迷离恍惚的笔触烘托都城元夜的盛大与皇权的威严,隐含词人对昔日都城繁华的眷恋。拟人:结句“窗破月寻人”中,“寻”字赋予月光人的动作,写月光从破窗缝隙中“寻觅”词人。以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月的“寻人”反衬词人的无人问津,进一步烘托其孤独寂寞,使“凄苦”之情具象化,韵味悠长。借景抒情:结尾以“窗破月寻人”的景语收束,月的“寻”与破窗的“冷”构成凄清画面。以景语写情语,将孤独、凄苦之情融入景物,避免直抒胸臆的直白,使情感表达含蓄深远,余韵无穷。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暗喻人间灯火如银河倾泻,渲染节日的狂欢。此景与下片“江南憔悴客”的孤影形成对比,突显词人“众人皆乐我独悲”的凄凉。“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以“憔悴客”“冷香凝”等冷寂意象,刻画词人独对薰香、无人问津的孤寂。虚景的繁华愈热烈,愈反衬出现实的冷清,强化了“乐景写哀”的效果。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在这里指代北宋都城汴京,“灯夜好”直接点明是元夕佳节,词的主题在首句便清晰呈现。“闻道”两字表明,词人所描述的都城元夕热闹场景并非亲眼所见,而是通过想象构建出来的画面。这种想象并非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词人作为身处凄冷境地的“江南憔悴客”,在同一时刻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象。由于是想象,词人创作时不受现实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尽情展现心中所想。接下来三句,词人把对汴京元夜的描绘从人间转移到天上,用想象中的仙境来比喻都城元夕的盛大场面。“蓬莱清浅对觚棱”,“蓬莱”既是传说中的海中仙山,同时长安城中也有蓬莱宫;“觚棱”指的是宫阙转角处的方瓦脊,在此处用来代指宫阙。这句“蓬莱”既可以理解为帝京宫阙,也能看作是蓬莱仙山琼阁,存在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总之,词人用这句话营造出汴京元宵之夜如同神仙境界般的氛围。“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指的是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极具想象空间,仿佛原本闭合的“碧落”,只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其打开。“碧落”开启后,天上的星辰似乎纷纷洒落人间。实际上,词人写天上的玉皇,本质是在写人间的皇帝。古代皇帝常在上元之夜打开宫门,与大臣、侍从一同与民同乐,那时的天街大道上会响起“吾皇万岁”的欢呼声,整个都城呈现出繁华热闹的景象。词人将人间皇帝的场景搬到天上,给想象增添了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目的是让所描绘的帝京元夜更加热闹非凡。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词人对自己的称呼,“谁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没有人看见。这里特别指词人深深思念的妻子并不知晓自己在客舍中待罪的窘迫处境。这一句通过设问,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的孤寂心境。“谁见”二字还起到了转折作用,将读者从想象中繁华的汴京元夕场景拉回到词人所处的凄冷现实之中。“端忧懒步芳尘”描述的是闺中女子对元夜的繁华失去兴趣,这与辛弃疾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毛滂词中的闺中女子不需要去寻觅,因为她知道丈夫远在千里之外,所以懒得前往元夜繁华之地。她独自待在闺房里,守在“小屏风畔”,看着薰香袅袅升起,随着时间推移,薰香渐渐冷却凝结。这一描写虽然是词人的设想,但通过设想闺中人对自己的思念,更深刻地表达出词人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酒浓”句使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思绪中回到现实。上元之夜本应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欢乐时刻,然而词人却因待罪羁旅,内心充满凄冷孤寂,在这样的心境下度过这个本应欢乐的元夕之夜。只有在酒意浓厚时,才能在梦中重温美好时光。但酒并不能真正消解忧愁,只是让人在麻醉状态下暂时忘却烦恼。当人只能通过春梦去追寻欢乐岁月时,现实的无奈就更加让人难以承受。结尾“窗破月寻人”描绘出词人孤独一人,唯有元夕之月陪伴着在春梦中追寻欢乐的他。“寻”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赋予人的行为。词人作为“江南憔悴客”,处于待罪羁旅的状态,无人关心陪伴,只有月光从客舍破旧的窗隙中照进来,仿佛是月亮在主动寻找他,这一描写更凸显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其心情也从最初的凄冷变得更加凄苦。一个“寻”字,含义丰富,令人反复品味,思绪万千。

4. 作品点评

该词运用乐景反衬哀情的艺术手法,既呈现了词人身处异乡、漂泊困顿、身心俱疲的境况与深沉哀婉的情思,又通过清丽洒脱的笔触展现内心世界,在情感沉郁与艺术表现间形成张力,呈现出清雅洒脱的格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在柳、苏、秦、贺的词集中找不出的一种潇洒而明润的风调。像“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的诗句,尤极明倩韵致,风度萧闲,令人百读不厌。

近代薛砺若《宋词通论》

# 柯寓匏云,泽民“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真词家佳境也。

清张思岩《词林纪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阮郎归·梅词》

下一篇:宋·陈某《江心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