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hóng
méi

朝代:宋作者:毛滂浏览量:3
dāng
lǐng
tóu
xiāng
jiàn
chù
bīng
yuán
dàn
zhù
jìn
lái
yīn
shèn
yào
nóng
zhuāng
guǎn
mǎn
chéng
táo
xìng
jiǔ
yùn
liǎn
xiá
chūn
àn
rèn
shì
dōng
huáng
piān
guǎn
shēng
luó
tuì
wèi
shuí
xiū
xiāng
lěng
xūn
dōu

译文

从前在山岭头相见的地方。红梅原本有着如玉般的骨、如冰般的肌,淡雅地伫立在那里。近来它为什么要化上浓妆,不管满城的桃花和杏花嫉妒。红梅如同酒后红晕染上脸颊,在春天里暗暗地度过。让人认为是春神格外关照它。它好像要脱下生罗衣,是为谁害羞,连熏炉中冷了的香气都不看一眼。

逐句剖析

"当日岭头相见处":从前在山岭头相见的地方。

"玉骨冰肌元淡伫":红梅原本有着如玉般的骨、如冰般的肌,淡雅地伫立在那里。

"近来因甚要浓妆":近来它为什么要化上浓妆,

"不管满城桃杏妒":不管满城的桃花和杏花嫉妒。

"酒晕脸霞春暗度":红梅如同酒后红晕染上脸颊,在春天里暗暗地度过。

"认是东皇偏管顾":让人认为是春神格外关照它。

"生罗衣褪为谁羞":它好像要脱下生罗衣,是为谁害羞,

"香冷熏炉都不觑":连熏炉中冷了的香气都不看一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红梅》是宋代毛滂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红梅从前淡雅,如今却浓妆艳抹,不顾桃杏嫉妒,展现出红梅的独特个性;下片将红梅比作酒后红晕的美人,认为是春神格外关照,还描写了红梅似害羞褪衣、不觑熏炉香冷的姿态。全词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红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红梅的赞美之情,展现了红梅与众不同的美和独特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当日岭头相见处”点明了与红梅初次相遇的地点和时间。“玉骨冰肌元淡伫”是对红梅最初模样的描绘。“玉骨冰肌”常用以形容人肌肤洁白、气质清雅,这里用来形容红梅,既写出了它枝干和花瓣的莹洁质感,又赋予了它一种清冷、高洁的神韵。“近来因甚要浓妆”以设问的方式写出了红梅的变化。“浓妆”与前文的“淡伫”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出红梅如今绽放得热烈、艳丽的模样。这个问句带着一丝好奇,仿佛在探寻红梅改变姿态的缘由,让诗句更具趣味性。​“不管满城桃杏妒”进一步展现了红梅的特质。“满城桃杏”暗示了其他花卉的繁盛,“妒”字将桃杏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侧面烘托出红梅的娇艳出众,以至于让其他花卉都心生嫉妒。而红梅“不管”这种嫉妒,依旧尽情绽放,更凸显出它自信、傲然的品格。下片:“酒晕脸霞春暗度”细致描绘了红梅的娇艳色泽。“酒晕脸霞”将梅花的红色比作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又像天边的朝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梅色彩的柔和与艳丽。“春暗度”则暗示着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红梅在春日里展现出它的美,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美景暗藏的感觉。“认是东皇偏管顾”一句,从旁人的视角写出红梅的不凡。“东皇”指掌管春天的神灵,“偏管顾”意思是格外关照,这句诗说人们都认为是东皇格外偏爱红梅,才让它如此娇艳动人,突出了红梅的独特与美丽,让红梅的形象更具吸引力。​“生罗衣褪为谁羞,香冷熏炉都不觑”两句,描写了红梅的娇羞与高洁。“生罗衣褪”形容梅花花瓣逐渐凋落,如同褪去华美的衣裳,“为谁羞”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娇羞的情态,仿佛它因某种原因而羞涩不已。“香冷熏炉都不觑”则写出红梅的香气清雅,即使是燃着冷香的熏炉,它也不屑一顾,突出了红梅香气的天然高洁,不与凡俗之物相比的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策杖》

下一篇:宋·杨万里《寒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