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湿阑干花著露":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
# 阑干:眼泪纵横的样子。
"愁到眉峰碧聚":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
#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画眉,双眉紧锁,犹如碧聚。
"此恨平分取":这别恨不仅属于你,我们两人平均分取,
# 取:助词,即“着”。
"更无言语空相觑":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说不出一句话语。
# 觑:细看。
"断雨残云无意绪":雨收云散,一切欢乐都成为过去,令人无情无绪,
# 断雨残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欢情。
"寂寞朝朝暮暮":从此朝朝暮暮,我将空守孤寂。
"今夜山深处":今夜,当我投宿在荒山野店,
# 山深处:指富阳僧舍所在地。
"断魂分付潮回去":我深情的灵魂会跟随潮汐回到你那里。
# 潮:指钱塘江潮。,分付:付予、付给。,断魂:指极度的哀思。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别词。写与琼芳恨别相思之情,通过描写离别时的哀伤场景和别后的孤寂思念,表达了恋人分离的痛苦与缠绵不尽的深情。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二句,以带露花朵喻泪痕,以远山般的黛眉写愁容,生动刻画出一位黯然神伤的佳人形象。此处化用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与张泌“黛眉愁聚春碧”的意境,却不着痕迹,更显自然真切。这种写法令读者仿佛亲见女子泪眼婆娑、愁眉紧锁的模样,极具画面感。“此恨平分取”一句点明离愁对双方同样沉重。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与对方身份悬殊,一个是宦游四海的士人,一个是风尘女子,但这并未阻碍他们真挚相恋。宋代文人多有与歌妓交往的风气,但能如此平等相待、深情相许者实属难得。“更无言语空相觑”写尽离别时相对无言的沉痛,较之痛哭更显哀伤,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描写手法,展现出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下阕“断雨残云”既写眼前萧瑟之景,又暗用宋玉《高唐赋》典故,暗示这段恋情如朝云暮雨般转瞬即逝。这种双关手法既丰富了词作内涵,又增添了含蓄之美。宋代词人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此处残云断雨的意象,与词人破碎的心境完美契合。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设想别后情景,将思念托付江潮,余韵悠长。这种想象既体现了词人的痴情,又暗含音信难通的无奈。全词情感真挚,语言清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用典,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深沉动人,展现了毛滂词作婉约深情的艺术特色。
3. 作品点评
全词情感真挚自然,音韵凄婉动人,既有直抒胸臆之语,又辅以生动的比喻和奇妙的想象。其艺术表现力正如评者所言“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颇具秦观词的风神韵味。在艺术风格上,此词不事雕琢藻绘,而是以平实语言传达深挚情感,自成高格。词中写愁眉泪眼、断云零雨,虽为寻常意象,但经作者匠心熔铸,便焕发出动人的魅力,令人读之怅然。
# 第一个相别情态,一笔描来,不可思议。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本以“断魂分付潮回去”见赏东坡得名,而他词虽工,未有能及此者。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秦少游也。
宋周辉《清波杂志》
# 此首别词。起两句,即言别离之哀。“泪湿”句,用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花著露犹春带雨也。无今“此恨”两句,写别时情态,送行者与被送者,俱有离恨,故曰“平分取”。“言”、“相觑”,形容亦妙。“断雨”二句,言别后之寂寞。以上皆追述前事。“夜”两句,始说出现时现地之思念,人不得去,惟有魂随潮去,情韵特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