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清阴":中午时分一片阴凉,
# 清阴:清凉的树阴。
"半天潇洒松窗午":枝繁叶茂的松树遮着窗户。
"床头秋色小屏山":床头的小屏风上,画着秋天景色,
# 屏山:即屏风。古人常置于床头,又称枕障、枕屏。
"碧帐垂烟缕":床上的幔帐像一缕缕绿烟。
# 烟缕:谓细细流苏。,碧帐:绿色的纱帐。
"枕畔风摇绿户":枕边响起了风摇绿树的声音,
# 绿户:绿树掩映的门户。
"唤人醒、":把我惊醒、
"不教梦去":我真不想让美梦离去。
"可怜恰到":可惜啊,刚刚到了 ,
# 可怜:指可爱可惜。
"瘦石寒泉":那嶙峋的瘦石旁、寒凉的泉水边 ,
# 寒泉:清冽的泉水。,瘦石:指嶙峋的山石。
"冷云幽处":那带着冷意的云彩飘浮的幽静之地 。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词,也是一首写日常生活情趣的词。词中描绘夏日松窗午梦初觉时的情景,上片以“一亩清阴”“半天潇洒”等句,从窗外松阴到窗内近景,如床头屏风、碧纱帐等,紧扣“午梦初觉”,借景巧妙烘托松窗下的凉意,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下片由景及人,写词人梦醒后仍流连梦境,“枕畔风摇绿户,不教梦去”传达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尾虚写梦境中瘦石、寒泉、冷云之清幽,经“瘦”“寒”“冷”等炼字,将现实凉意升华入梦境,营造出幽静恬美、迷离惝恍的词境,融情入景,饶有情韵,表达了词人退隐林下的“潇洒”情趣。
2.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一亩清阴”,以夸张之笔凸显松阴覆盖之广,次句“半天潇洒”赋予松树灵动高爽之态,“松窗午”总括上文,点明是午梦初觉所见。“床头”二句从枕上视角描绘近景,借室内黯淡光线中屏风如蒙秋色、碧纱帐似绿烟之景,营造松窗凉意,造语含蓄,词笔工巧。下片过片由景及人,“枕畔风摇绿户”从感受着笔,写词人梦醒仍流连梦境的迷蒙心境,结尾三句以“瘦石”“寒泉”“冷云”虚写梦境,将现实凉意融入,营造出幽静空灵之境,融情于景,表达词人对清幽闲适生活的向往眷恋,整首词由此创造出迷离惝恍、清丽闲雅的词境。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写日常生活情趣的小词。在文学创作中,夏日午梦初觉这类感受虽常见,却难以精准描摹,而词人却将其表达得细腻入微。全词紧扣夏日之“凉”,从现实里参天松林、绿阴凉风、轻烟绿帐,到梦境中冷石凉泉、幽冷云彩,皆着意渲染凉意,营造出清幽之境。其语言风格含蓄婉转、词笔工炼,融情于景,将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抒发得诗情画意,读来饶有趣味,引人沉浸于那迷离惝恍、清丽闲雅的词境之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水穷云起,写人梦境,已极变化。说到梦觉,则更匪夷所思矣,此清空之妙也。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上一篇:宋·苏轼《调笑令·归雁》
下一篇:宋·李弥逊《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