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装亲匣剑":整理行装,亲自把宝剑放入剑匣,
"拨火唤劳餴":拨动炉火,叫醒做饭的人。
"鸦散鸡声断":鸦群散开,鸡叫声逐渐停歇,
"烟低野色分":烟雾低垂,田野的景色逐渐分明。
"徘徊半树月":月亮在半树之上徘徊,
"拍塞一山云":整座山上充满了云雾。
"叫助日车上":呼喊着为太阳乘坐的日车前行助力,
"扶桑犹未闻":扶桑似乎没有听到。
北宋词人
毛滂(1061~1124?),北宋词人。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自幼酷爱诗文词赋,长于诗词,苏轼称其“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气节端厉,无徇人之意”。其词作饶有情韵,婉丽可诵,描写别情,语尽而情意不绝,其中《临江仙·都城元夕》中“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境界似晚唐律诗。代表作品有《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浣溪沙·泛舟》。著有《东堂集》《东堂词》。
1. 分段赏析
首联:此联直接切入主题,描绘诗人清晨为出行做准备的情景。“束装亲匣剑”,“束装表明诗人即将踏上行程,“亲匣剑”体现出对宝剑的珍视,亲自将其放入匣中。“拨火唤劳餴”,“拨火”的动作生动地展现出清晨生火做饭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与出行前的忙碌氛围。颔联:诗人将视角转向户外,描绘清晨乡村的景象。“鸦散鸡声断”,鸦群纷纷散开,鸡叫声也逐渐停歇,生动地表现出清晨时分乡村从夜晚的宁静中慢慢苏醒,又尚未完全喧闹起来的过渡状态。“烟低野色分”,烟雾低垂,与田野的景色相互交织,随着天色渐亮,田野的色彩也逐渐分明,“烟低”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野色分”则展现出清晨光线变化下田野景色的层次感,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乡村清晨图。颈联:进一步营造出清幽、朦胧的意境。“徘徊半树月”,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眷恋着半树,在那里徘徊不去,赋予了月亮人的情感和动作,使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浪漫。“拍塞一山云”,描绘出整座山上都被云雾弥漫,“拍塞”一词生动地表现出云雾浓密、充斥山间的景象,与半树月相互映衬,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奇幻的画面。尾联:诗人从眼前的实景描写转向想象。“叫助日车上”,诗人仿佛看到太阳乘坐着日车缓缓升起,于是呼喊着助力太阳前行,展现出诗人对新一天的期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扶桑犹未闻”,扶桑在古代神话中是太阳栖息的地方,这里诗人想象扶桑似乎未听到自己的呼喊,给诗歌增添了一种奇幻的色彩,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等待太阳升起的急切与期待之情。
上一篇:宋·宋无名氏《题壁》
下一篇:宋·苏泂《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