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lóng
yín
·
·
qīng
qīng
míng
jì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miàn
yáo
wàng
xiù
chōng
yān
jǐn
suō
fēi
liàn
táo
huā
sān
shí
liù
bēi
jiāo
gōng
shuì
jiāo
léi
zhà
zhuǎn
jiàn
cuī
chèn
yóu
lán
xuě
jiàn
dōng
fēng
lěng
shī
湿
jiāo
xīng
dàn
yīn
sòng
zhòu
qīng
fēi
nòng
wǎn
zhōu
shàng
qīng
pín
shēng
chù
dòu
chūn
guǎn
huái
怀
shā
rén
yuǎn
cán
bàn
kāi
chuān
huā
yǐng
líng
luàn
shān
píng
zuì
xié
lián
zhào
dōng
西
àn
lán
gān
dǎo
qiān
hóng
zhuāng
qiān
xiāng
duàn
bàng
míng
shū
lián
juǎn
cuì
lián
zhòu
jìng
shēng
wèi
sàn
zān
liǔ
jiāo
táo
lǎn
yóu
yǒu
lóng
huáng
hūn
chuī
yuàn
chóng
yún
àn
chūn
lín
piàn

译文

在阔大的水面。远远望着旗帜冲出烟雾,彩船滑翔在素白绸缎般的水面。三十六陂溶溶春水,荡动着红桃的花瓣,海底蛟宫的蛰龙突然惊醒,划船的号子惊雷般在空际盘旋。真够迅捷啊。竞渡的船只飞快如箭,号令是彩旗挥舞,还有激荡水面的鼓点。素洁的波澜,冰雪般纷飞四溅。东风吹送蛟宫的腥气,湿漉漉地融入春寒,闲淡淡的烟霏抚摸着傍晚。新生的青𬞟,长满沙洲汀岸,在这里玩耍斗草,没有人能够发现,但一想到屈原沉沙,心就飞向很远很远。斜阳掀起半边天幕,让晚霞落入一马平川,花枝儿更加妩媚,花影儿婆娑散乱。山峦如耸立的屏风,被红霞照得像条醉汉,拥挤的船只棹桨相连,从东岸直到流水的西畔。平静的溪水倒映出红色的栏杆,倒映着万千个红妆闪现出笑靥,千万脂艳粉浓的馨香,不断向四周弥漫。傍晚,暝色稀疏,绣帘高卷。翠绿的涟漪轻盈,溪水素洁清浅,笙歌此伏彼起,久久难以消散。折取柳枝插向屋檐,人却迟迟地不愿回还。是谁伴着黄昏暮色,让笛声吹出心中的幽怨。重重的阴云,把楼阁遮暗,春季特有的小雨啊,轻轻地洒下一片。

逐句剖析

"大溪面":在阔大的水面。

"遥望绣羽冲烟":远远望着旗帜冲出烟雾,

# 绣羽:色彩鲜艳美丽的鸟羽,即飞翔的鸟类。词中特指旗帜。

"锦梭飞练":彩船滑翔在素白绸缎般的水面。

# 锦梭:此指竞渡的彩船。

"桃花三十六陂":三十六陂溶溶春水,荡动着红桃的花瓣,

# 陂:池塘,塘岸。

"鲛宫睡起":海底蛟宫的蛰龙突然惊醒,

# 鲛:同“蛟”,蛟龙,传说中的龙。

"娇雷乍转":划船的号子惊雷般在空际盘旋。

# 娇雷:形容鼓声、划船的号子声。

"去如箭":真够迅捷啊。

"催趁戏旗游鼓":竞渡的船只飞快如箭,号令是彩旗挥舞,还有激荡水面的鼓点。

"素澜雪溅":素洁的波澜,冰雪般纷飞四溅。

"东风冷湿蛟腥":东风吹送蛟宫的腥气,

"澹阴送昼":湿漉漉地融入春寒,

"轻霏弄晚":闲淡淡的烟霏抚摸着傍晚。

# 霏:云气。

"洲上青蘋生处":新生的青𬞟,长满沙洲汀岸,

# 蘋: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亦称“田字草”“四叶菜”。

"斗春不管":在这里玩耍斗草,没有人能够发现,

"怀沙人远":但一想到屈原沉沙,心就飞向很远很远。

"残日半开一川":斜阳掀起半边天幕,让晚霞落入一马平川,

"花影零乱":花枝儿更加妩媚,花影儿婆娑散乱。

"山屏醉缬":山峦如耸立的屏风,被红霞照得像条醉汉,

# 醉缬:因醉眼花,视线不清。

"连棹东西岸":拥挤的船只棹桨相连,从东岸直到流水的西畔。

# 棹:大桨,代指船。

"阑干倒、千红妆靥":平静的溪水倒映出红色的栏杆,倒映着万千个红妆闪现出笑靥,

# 靥:脸上酒窝,代指女子。

"铅香不断":千万脂艳粉浓的馨香,不断向四周弥漫。

# 铅香:脂粉的香气。

"傍暝疏帘卷":傍晚,暝色稀疏,绣帘高卷。

"翠涟皱净":翠绿的涟漪轻盈,溪水素洁清浅,

"笙歌未散":笙歌此伏彼起,久久难以消散。

"簪柳娇桃懒":折取柳枝插向屋檐,人却迟迟地不愿回还。

# 簪柳娇:一作“簪柳门”。寒食风俗。插柳于屋门。

"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是谁伴着黄昏暮色,让笛声吹出心中的幽怨。

# 玉龙:喻指飞雪。又喻指笛。此篇喻指笛。

"重云暗阁":重重的阴云,把楼阁遮暗,

"春霖一片":春季特有的小雨啊,轻轻地洒下一片。

# 春霖:春雨。霖:连绵小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主要写词人观看德清清明竞渡比赛,运用比喻、正衬、反衬、用典等写作手法,详细介绍了远望、近看龙舟竞赛的感受,岸上、舟中的情景与赛手、看客等人的种种心态,并将当时的气候特色作了点睛般的描述这首词描写竞渡时从正面、侧面反复渲染,设色鲜妍、形象生动;且按早晚时间顺序展开,从极热闹至曲终人散,娓娓道来,层次井然,读时有亲临其境之感。各片之间各有侧重而又紧密相连,上片写赛舟的热闹场面、写具体赛龙舟的情景,下片从赛舟后着笔,极力勾画“残日”“花影零乱”“疏帘”“黄昏吹怨”“重云暗阁”等阴晦、凄迷的境界,表达“怀沙人远”的伤吊之情。本词是梦窗词的清明词中最为完美的一幅风俗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因看到了德清清明的划船竞赛而写。“清明竞渡”表明了赛船在清明时节。夏丞焘《唐宋词论丛》:“《韵语阳秋》谓:‘今江浙间竞渡,多用春月。’引沈佺期《三月三日骓州》诗,王绩三月三日赋皆以上已为招屈之时。”这是说江浙习俗龙舟竞渡以招屈原之魂是为农历三月,非楚地是在五月竞渡,此时正与词题“清明”相合。此词应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左右。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当时吴文英大约为二十五岁,重游德清(今属浙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词人通过写观看德清清明竞渡比赛,详细介绍了远望、近看龙舟竞赛的感受,岸上、舟中的情景与赛手、看客等人的种种心态,并将当时的气候特色作了点睛般的描述,使读者阅后有身历其境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词人的伤吊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鲛宫睡起”既喻水波荡漾,又喻龙舟飞驰,“娇雷乍转”喻鼓声隆隆,一系列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竞渡时的激烈场景。对比:“残日半开”二韵承接中片的“送昼”“弄晚”,写舟赛后的景物;夕阳西下,遍野花影零乱;远处屏山,已看不分明;东西两岸,船只首尾相连。此景创造了一个静谧、迷濛的境界,与开头赛舟时的热闹景象又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之下表达了作者的伤吊之情。正衬:“千红妆靥”二句,从女子的打扮、众多,正衬出赛事的隆重。表达了作者对龙舟赛事的期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上片写赛舟的热闹场面、具体赛龙舟的情景,下片从赛舟后着笔,极力勾画“残日”“花影零乱”“疏帘”“黄昏吹怨”“重云暗阁”等阴晦、凄迷的境界,表达“怀沙人远”的伤吊之情。用典:“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这一句巧用屈原怀沙自沉的典故。典故原意是屈原遭放逐,满怀忧愤,怀抱沙石投汨罗江而死。在诗中,作者借“怀沙人远”,将屈原的遭遇与自身所处情境相联系,以屈原自比,在清明竞渡的热闹场景中,感慨像屈原这样的贤能之人已远去,无人再如他一般坚守高洁,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世道变迁、贤才难觅的深沉感慨,以及自身在这纷繁世事中,对那份坚守与纯粹的向往与失落。烘托:开章就以如椽之笔勾出竞渡的画面,从视觉上渲染了气氛的热烈。紧接着便进入比赛场景的描写与气氛的烘托。“桃花三十六陂”一韵,为赛事作了环境烘托,伺时再次点明是早春。“三十六陂”说明花开之广。“鲛宫睡起”既喻水波荡漾,又喻龙舟飞驰,“娇雷乍转”喻鼓声隆隆,号子声声,此从听觉渲染竞渡的热烈气氛。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龙舟竞渡画卷,词人以雄浑笔触,将赛事的热烈与激昂铺陈于眼前。开篇“大溪面”三字,如巨椽挥毫,瞬间勾勒出比赛场地的开阔宏阔,为这场水上盛事奠定了宽广的舞台基调。紧接着,“桃花三十六陂”以烂漫春色为赛事烘托氛围,“三十六陂”既点明早春时节,又暗喻桃花盛放、绵延不绝的壮美之景,宛如为竞渡镶嵌上绚丽的花边。在对比赛场景的刻画中,词人巧妙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与生动比喻。“鲛宫睡起”既是水波荡漾的柔美写照,又暗喻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驰;“娇雷乍转”则以惊雷之声,生动描绘出鼓声震天、号子嘹亮的激烈场面,从听觉层面将竞渡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去如箭”三字简洁有力,精准捕捉龙舟疾驰的动态;“戏”“游”两个动词,鲜活展现挥旗擂鼓的紧张场景。“素澜雪溅”更是神来之笔,以“素”“雪”描摹浪花的洁白,用“澜”“溅”展现水花飞溅的磅礴气势,将视觉与听觉巧妙融合。而“东风冷湿蛟腥”一韵,则将时间延宕至傍晚,“冷湿”诉诸肌肤触感,“腥”味牵引味觉联想,“澹阴”“轻霏”勾勒出云气缭绕、阴晴不定的天色,“送昼”“弄晚”赋予时间以动态感,“送”“弄”二字更将云气拟人化,营造出静谧清冷的意境,与先前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宛如一场喧嚣后的沉静余韵。下片视角转换,聚焦于岸上观赛的景象。“洲上青蘋生处”借青蘋默默生长的意象,寄托对投江屈原的深切怀念,“怀沙人远”不仅点明江浙赛舟与纪念屈原的渊源,更含蓄抒发词人的拳拳爱国之情。“残日半开”以下,延续上片“送昼”“弄晚”的时间脉络,描绘赛后景致:夕阳西斜,花影凌乱;远山朦胧,若隐若现;两岸船只,首尾相接,勾勒出静谧朦胧的画面,与开篇的热闹场景形成强烈反差。“阑干倒”紧承“连棹”,以独特视角展现岸边景象;“千红妆靥”通过女子的盛妆与云集,侧面烘托赛事的隆重盛大。“傍暝疏帘卷”至结尾,词人将笔触深入赛后细节,“簪柳门”呼应民俗风情,而“犹自有”之后,风云突变——重云密布,楼阁隐没,春雨骤降,天地间一片苍茫。突如其来的阴晦与开篇的热烈、中段的静谧形成三重对比,玉笛“吹怨”更添凄凉之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含蓄呼应“怀沙人远”的深沉情怀,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各片之间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上片写远观赛舟的热闹场面、具体赛龙舟的情景,中片写近观龙舟竞渡的细节描写和印象,下片从赛舟后着笔,极力勾画“残日”“花影零乱”“疏帘”“黄昏吹怨”“重云暗阁”等景象,创造了一个阴晦、凄迷的境界,表达了词人“怀沙人远”的伤吊之情。真正做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为乐,一倍增其哀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温庭筠……吴文英之流,莫不蕴藉深厚,而才艳思力,各骋一途,以极其致。

清词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梦窗之词丽而则,幽邃而绵密,脉络井井,而卒焉不能得其端倪。

清词人冯煦《蒿庵论词》

# “睡起”是朝,由是而昼,而晚,而黄昏,全日光景如见。

清文学家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 本篇同前首(《瑞龙吟·送梅津》)虽是同一词调,但写法上采用单线直寻,历时性的发展之中虽有共时性的拓展,但整体上没有大的起伏交叉,比较完整通透地描绘出清明的风俗与竞舟的全过程,有浓郁的乡上气息。

现代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陶尔夫《梦幻的窗口:梦窗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慧开《偈颂八十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