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何计到黄昏":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
"郡僻官闲昼掩门":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
"伯阳书见道根源":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
# 伯阳:即老子。
"风飘北院花千片":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
# 风飘:王禹偁诗集的影印本为风骚,《宋诗别裁集》据《小畜集》改为风飘,以此为准。
"月上东楼酒一罇":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
# 罇:一作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不是同年来主郡":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
# 主郡:主持政务。
"此心牢落共谁论":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
# 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描述了诗人在漫长的白日里,因地处偏僻郡县且公务清闲,只能闭门度日。借助阅读杜甫诗集和老子著作排遣时光,目睹北院落花、月下东楼独酌,营造出孤寂氛围。表达了若不是与友人同年主郡,内心的孤寂无人可诉,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珍惜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借北院风中落花飘零和月上东楼独自饮酒之景,抒发内心的孤寂之情,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用典:“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子美集”指杜甫诗集,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反映广阔社会现实,诗人借此表明从杜甫诗中能领略丰富诗境;“伯阳书”指老子著作,老子主张顺应自然等道家思想,诗人借此展现从老子书中探寻到道的根源,增添了诗歌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勾勒出诗人在黄昏时分孤独寂寥、百无聊赖的情景。“日长”二字,既巧妙地点明诗题,又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全诗,成为诗人提笔写信的缘由,隐隐透露出整首诗的主旨。此句表面写景,实则饱含深情,细腻地刻画出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心境。一个“闲”字,堪称全诗的精髓,犹如画龙点睛之笔。诗人口中称“闲”,恰恰反映出其内心难以安闲。王禹偁为官清正,胸怀改革大志,却在淳化二年(991年),遭徐铉诬陷,被贬至商州。故而,这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心的不满、惆怅、苦闷与孤独,真正做到了“一字妥帖,全篇生色”。“郡僻”与“昼掩门”,则是对“闲”字的进一步烘托,为后续三联的展开埋下伏笔。颔联聚焦于诗人借读书排解忧愁。王禹偁的诗作深受杜甫、白居易影响,他曾言“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对杜甫更是以“开诗世界”盛赞,足见其眼光独到。然而,诗人读书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求知,而是试图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抒发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同时,他还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寻求精神慰藉。但王禹偁始终未选择避世隐退,而是渴望积极入仕。这种内心的矛盾,他自己十分清楚。以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入联,正巧妙地暗示出这种复杂纠结的心理。颈联描绘风拂落花、借酒消愁之景。诗人从书中未能找到心灵寄托,便将目光投向自然界。黄昏月出之时,他独自登上高楼,试图排遣心中的幽怨。可映入眼帘的,却是万花飘零的萧瑟画面。本欲排解忧愁,却反添伤春之情。此时,诗人孤身一人,满心抑郁不平,却无人倾诉,只觉气堵咽喉,难以言说。这两句虽未直接抒情,却将孤独寂寞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寓情于景,精妙绝伦。“月上”一词看似多余,实则不可或缺。它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推移,更将诗人的情感推进一层,白天盼黄昏,以为黄昏能带来解脱,可黄昏到来,却依旧只能借酒消愁。尾联笔锋陡然一转,意境豁然开朗,抒发了诗人与仲咸之间深厚无间的情谊。当时,王禹偁常以诗相赠仲咸,离开商州之际,更是赋诗惜别:“二年商岭赖知音,惜别难藏泪满襟”(《留别仲咸》),足见二人情谊之深。此处若用肯定句式,便显得平淡无味。诗人巧用反问句法,暗自将仲咸与世俗之人对比,愈发凸显仲咸的高义,以及世俗的凉薄。如此造句,含蓄委婉,意蕴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平实,读来朗朗上口,毫无晦涩之感。其风格清新自然,恰似山间潺潺溪流,带着一股灵动的韵味,与白居易诗作的风格极为相似。在篇章布局上,诗人匠心独运,整首诗结构严谨,行文流畅,一气呵成。“共谁论”的迷茫、“酒一樽”的落寞以及“昼掩门”的孤寂,这些词句相互呼应,贯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闲”字展开,将诗人内心的闲愁、闲闷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对仗工整精巧,字词的运用、意境的营造都十分契合,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使诗歌在形式美与韵律美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 落难逢知己,人生快事不过如此。
现代四川大学教授祁琛云《北宋科甲同年关系与士大夫朋党政治》
上一篇:宋·方岳《次韵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