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jiǎn
zhòng
xián

朝代:宋作者:王禹偁浏览量:3
cháng
dào
huáng
hūn
jùn
guān
xián
zhòu
yǎn
mén
měi
kāi
shī
shì
jiè
yáng
shū
jiàn
dào
gēn
yuán
fēng
piāo
běi
yuàn
huā
qiān
piàn
yuè
shàng
dōng
lóu
jiǔ
zūn
shì
tóng
nián
lái
zhǔ
jùn
xīn
láo
luò
gòng
shuí
lùn

译文

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

逐句剖析

"日长何计到黄昏":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

"郡僻官闲昼掩门":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

"伯阳书见道根源":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

# 伯阳:即老子。

"风飘北院花千片":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

# 风飘:王禹偁诗集的影印本为风骚,《宋诗别裁集》据《小畜集》改为风飘,以此为准。

"月上东楼酒一罇":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

# 罇:一作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不是同年来主郡":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

# 主郡:主持政务。

"此心牢落共谁论":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

# 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长简仲咸》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首联写日长难耐,郡僻官闲,只能以闭门度日。颔联表明自己通过阅读杜甫(子美)的诗集开拓诗的世界,从老子(伯阳)的书中探寻大道根源,体现出诗人的精神追求。颈联描绘出风吹北院落花千片,月上东楼独对一樽酒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尾联点明如果不是与友人同年到此主郡,这种孤寂落寞的心境无人可与之谈论,表达出诗人在官场中的孤独之感。全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出身农家,九岁能文。太平兴国进士,历任多职,曾献《端拱箴》《御戎十策》等,因直言敢谏多次被贬。王禹偁反对宋初华靡文风,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提倡平易朴素,文学上推崇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所作诗文多涉政治现实,散文以记事见长,诗歌贴近社会。代表作品有《录海人书》《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清明》《感流亡》等。著有《小畜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淳化二年(991年),彼时王禹偁被贬至商州担任团练副使。此前,他身为深受皇帝宠信的清要显宦,骤然遭此贬谪,沦为闲废之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落差。在商州山城度过的三年谪宦岁月里,王禹偁心情一直极为郁闷,意志消沉。幸好在这段艰难时光中,与友人冯伉的频繁交游,极大地慰藉了他内心的失落。有感于此,王禹偁对冯伉满怀感激之情,遂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描述了诗人在漫长的白日里,因地处偏僻郡县且公务清闲,只能闭门度日。借助阅读杜甫诗集和老子著作排遣时光,目睹北院落花、月下东楼独酌,营造出孤寂氛围。表达了若不是与友人同年主郡,内心的孤寂无人可诉,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珍惜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罇”,借北院风中落花飘零和月上东楼独自饮酒之景,抒发内心的孤寂之情,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用典:“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子美集”指杜甫诗集,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反映广阔社会现实,诗人借此表明从杜甫诗中能领略丰富诗境;“伯阳书”指老子著作,老子主张顺应自然等道家思想,诗人借此展现从老子书中探寻到道的根源,增添了诗歌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勾勒出诗人在黄昏时分孤独寂寥、百无聊赖的情景。“日长”二字,既巧妙地点明诗题,又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全诗,成为诗人提笔写信的缘由,隐隐透露出整首诗的主旨。此句表面写景,实则饱含深情,细腻地刻画出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心境。一个“闲”字,堪称全诗的精髓,犹如画龙点睛之笔。诗人口中称“闲”,恰恰反映出其内心难以安闲。王禹偁为官清正,胸怀改革大志,却在淳化二年(991年),遭徐铉诬陷,被贬至商州。故而,这一“闲”字,凝聚着作者满心的不满、惆怅、苦闷与孤独,真正做到了“一字妥帖,全篇生色”。“郡僻”与“昼掩门”,则是对“闲”字的进一步烘托,为后续三联的展开埋下伏笔。​颔联聚焦于诗人借读书排解忧愁。王禹偁的诗作深受杜甫、白居易影响,他曾言“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对杜甫更是以“开诗世界”盛赞,足见其眼光独到。然而,诗人读书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求知,而是试图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抒发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同时,他还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寻求精神慰藉。但王禹偁始终未选择避世隐退,而是渴望积极入仕。这种内心的矛盾,他自己十分清楚。以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入联,正巧妙地暗示出这种复杂纠结的心理。​颈联描绘风拂落花、借酒消愁之景。诗人从书中未能找到心灵寄托,便将目光投向自然界。黄昏月出之时,他独自登上高楼,试图排遣心中的幽怨。可映入眼帘的,却是万花飘零的萧瑟画面。本欲排解忧愁,却反添伤春之情。此时,诗人孤身一人,满心抑郁不平,却无人倾诉,只觉气堵咽喉,难以言说。这两句虽未直接抒情,却将孤独寂寞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寓情于景,精妙绝伦。“月上”一词看似多余,实则不可或缺。它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推移,更将诗人的情感推进一层,白天盼黄昏,以为黄昏能带来解脱,可黄昏到来,却依旧只能借酒消愁。​尾联笔锋陡然一转,意境豁然开朗,抒发了诗人与仲咸之间深厚无间的情谊。当时,王禹偁常以诗相赠仲咸,离开商州之际,更是赋诗惜别:“二年商岭赖知音,惜别难藏泪满襟”(《留别仲咸》),足见二人情谊之深。此处若用肯定句式,便显得平淡无味。诗人巧用反问句法,暗自将仲咸与世俗之人对比,愈发凸显仲咸的高义,以及世俗的凉薄。如此造句,含蓄委婉,意蕴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平实,读来朗朗上口,毫无晦涩之感。其风格清新自然,恰似山间潺潺溪流,带着一股灵动的韵味,与白居易诗作的风格极为相似。在篇章布局上,诗人匠心独运,整首诗结构严谨,行文流畅,一气呵成。“共谁论”的迷茫、“酒一樽”的落寞以及“昼掩门”的孤寂,这些词句相互呼应,贯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闲”字展开,将诗人内心的闲愁、闲闷刻画得入木三分。诗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对仗工整精巧,字词的运用、意境的营造都十分契合,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使诗歌在形式美与韵律美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落难逢知己,人生快事不过如此。

现代四川大学教授祁琛云《北宋科甲同年关系与士大夫朋党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次韵杨梅》

下一篇:宋·陈三聘《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