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ǒ
chuāng
hán
·
·
hán
shí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àn
liǔ
dān
zhù
xiǎo
lián
zhū
tóng
huā
bàn
jìng
suǒ
tíng
chóu
kōng
jiē
lán
wèi
xiū
rén
jiǎn
zhú
西
chuāng
chǔ
jiāng
míng
宿
fēng
dēng
líng
luàn
shào
nián
chí
yóu
chù
zhèng
diàn
shè
yān
jìn
chéng
bǎi
tíng
huàn
jiǔ
gāo
yáng
chóu
xiǎng
dōng
yuán
táo
chūn
xiǎo
chún
xiù
jīn
zài
fǒu
dào
guī
shí
dìng
yǒu
cán
yīng
dài
xié
zūn

译文

柳荫深处,鸦啼阵阵,我身穿单衫凝神伫立,在那小帘朱门之地。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寂静的庭院被带着愁绪的细雨紧紧笼罩。那滴哒的雨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直到夜深仍不停息,何时才能与故友相逢,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谈心。此情此景,宛如昔日夜宿楚江,看那江中灯火在风雨中闪烁不定,那时我正年少,作客荆州。如今我已是迟暮之年。春游嬉戏的地方,正巧旅舍烟火未举,是全城禁火在过寒食节。像那“旗亭唤酒”的乐事,还是让那些高阳酒徒去逞豪兴吧。我想念故乡的东园,那里的桃李自在怒放,那个樱唇秀靥的女子,如今是否还在?待到我归乡之时,纵使春已阑珊,一定还有残存未落的花朵,等待我这个久久作客他乡的人携带酒食,在花下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逐句剖析

"暗柳啼鸦":柳荫深处,鸦啼阵阵,

# 啼鸦:乌鸦啼叫。,暗柳:言柳色已深。

"单衣伫立":我身穿单衫凝神伫立,

# 伫立:“伫”同“竚”,长时间地站立。,单衣:单层无里子的衣服。

"小帘朱户":在那小帘朱门之地。

# 朱户:泛指朱红色大门。

"桐花半亩":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

# 桐花:桐树的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清明之日桐始华”。主要有紫、白两色,花开沉静、素雅。

"静锁一庭愁雨":寂静的庭院被带着愁绪的细雨紧紧笼罩。

"洒空阶、夜阑未休":那滴哒的雨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直到夜深仍不停息,

#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空阶:空荡的台阶。

"故人剪烛西窗语":何时才能与故友相逢,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谈心。

# 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

"似楚江暝宿":此情此景,宛如昔日夜宿楚江,

# 暝:日落,天黑。,楚江:指流经湖北宜昌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风灯零乱":看那江中灯火在风雨中闪烁不定,

"少年羁旅":那时我正年少,作客荆州。

# 羁旅:身在他乡。

"迟暮":如今我已是迟暮之年。

# 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

"嬉游处":春游嬉戏的地方,

# 嬉游:游乐;游玩。

"正店舍无烟":正巧旅舍烟火未举,

# 正店舍无烟:“正店舍无烟”二句:据传,冬至节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

"禁城百五":是全城禁火在过寒食节。

# 百五:指寒食节。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禁城:全城皆禁火。

"旗亭唤酒":像那“旗亭唤酒”的乐事,

# 旗亭唤酒:市楼。古建于市中,上立旗帜,为观察指挥市集之所。此处代指酒店。《集异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共诣旗亭贳酒。忽有伶官数十人会宴,三人因私约曰:‘我辈各善诗名,今观诸伶讴,若诗人歌词多者为优。’”清真词中的“旗亭唤酒”便是由此而来。

"付与高阳俦侣":还是让那些高阳酒徒去逞豪兴吧。

# 高阳俦侣:高阳酒徒的朋友。《史记》:郦食其以儒冠见沛公刘邦,刘邦以其为儒生,不见,食其按剑大呼:“我非儒生,乃高阳酒徒也!”因见之。后因称饮酒狂放不羁者为高阳酒徒。高阳,地名,属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

"想东园、桃李自春":我想念故乡的东园,那里的桃李自在怒放,

# 自春:花朵照常开放。

"小唇秀靥今在否":那个樱唇秀靥的女子,如今是否还在?

# 小唇秀靥:此处借花指人。李贺诗:“浓眉笼小唇”,又“晚奁妆秀靥”,写女子美貌。靥:脸上的酒窝。

"到归时":待到我归乡之时,

"定有残英":纵使春已阑珊,一定还有残存未落的花朵,

# 残英:残存未落的花。

"待客携尊俎":等待我这个久久作客他乡的人携带酒食,在花下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 尊俎:古代盛酒和肉的器皿。此处指酒席。尊,同“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琐窗寒·寒食》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人以寒食节为背景,围绕着一缕思乡忆人的幽思徐徐展开。上片由今日而转入未来,再由未来转入昔日,虚实结合,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地淋漓尽致;下片重在写迟暮之年的词人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全词通过细腻的意象营造和忽此忽彼的时空转换,吞吐复杂心绪,展现了词人羁旅漂泊的孤寂、迟暮之年的怅惘,以及对故乡故人的深切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琐窗寒·寒食》为周邦彦于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春任大晟府提举时所作,时年六十一岁,居汴京。周邦彦早岁以《汴都赋》受神宗赏识,却因新旧党争辗转漂泊,历任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职,至晚年方得入京任职,然“提举大晟府”一职虽近宫廷,实为闲差,空有整理乐律之责,难展仕途抱负。其半生宦游,辗转于苏、浙、皖等地,尝尽羁旅之苦。至汴京时虽身寄京华,时逢寒食之日,诗人满是对早年漂泊生涯的回望与故乡的思念,故而创作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之词。上片写暮春欲雨之时,词人从夜雨说到话雨,又从话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时旅况。虚实结合,羁旅思友之情,跃然纸上。下片叙写寒食之日对雨思乡之情。展现了词人羁旅漂泊的孤寂、迟暮之年的怅惘,以及对故乡故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前半句实写夜晚雨洒空阶的情景,后半句则虚写想象中与故人在西窗下剪烛夜谈的场景,由眼前的实景引发对往昔或未来的想象,拓展了词的意境和情感空间。“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也是虚实结合,实写东园桃李春色,虚写对往昔故人的思念与牵挂。对比:“少年羁旅”与“迟暮”形成对比,将年少时漂泊的经历与如今的迟暮之年进行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表达出词人对岁月匆匆、一事无成的感慨。用典:“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百五”指寒食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所以说“店舍无烟”,这里运用典故,点明时节。“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中“高阳俦侣”指酒友,用了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的典故,借指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增添了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3. 分段赏析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开篇三句,巧妙点明时间,勾勒出词人所处之境,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徐徐铺陈眼前景象。薄暮时分,柳色愈发暗沉,恰似一幅晕染开来的水墨画,乌鸦的啼叫打破周遭宁静,声声聒噪。词人一袭单衣,静静伫立,在那小帘低垂的朱户之地。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相互交织,词人内心的愁思与烦乱,恰似一团乱麻,难以梳理、无从排遣。“暗柳啼鸦”一句,巧妙化用杜甫“沙上草阁柳新暗”与李贺“杨柳伴啼鸦”之诗意,词人匠心独运,避开直白表露,将寒食节的环境渲染得典雅而不失生活气息。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更成功实现化“俗”为“雅”,让词句韵味悠长。​“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词人继续铺陈伫立所见之景。半亩桐花,在风雨中静默,似在低诉着心事。庭院深深,绵绵愁雨仿佛被一把无形的锁禁锢其中。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黄昏时刻,本就易勾起人内心的愁绪,再加上这如丝如缕、绵绵不绝的春雨,更是愁上加愁。此等意境描绘,虽非清真首创,却堪称古典诗词中渲染愁绪的典型环境。尤为精妙的是,词人巧用一个“锁”字,看似锁住桐花与雨,实则将千愁万绪紧紧锁于庭院之中,将抽象无形的情绪具象化,生动鲜活地展现出自己此刻愁闷不堪的心境。​“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那雨滴,滴答滴答洒落在空寂无人的台阶上,夜深了,仍不知疲倦地奏响着单调的乐章。潇潇暮雨,客舍中一盏孤灯摇曳,更添几分孤寂,词人的心绪愈发愁苦烦闷。面对这般情景,思绪如脱缰野马,飘向远方,不禁畅想何时才能与故人重逢,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促膝长谈。此处,词人巧妙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至此,词中愁绪的内涵逐渐清晰、具体,不再缥缈难捉。​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笔锋一转,词人暂且抛开眼前实景,思绪飘向过往。往昔于楚江暮色中寄宿的场景浮现眼前,江面上风灯在风中摇曳,光影零乱。少年时漂泊羁旅的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今昔对比,令人感慨万千。值得一提的是,“风灯”为叠韵,“零乱”乃双声,融入这三句之中,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却又不着痕迹,足见词人在音律上的深厚造诣。提及“楚江”,李白有“天门中断楚江开”,杜甫亦有“楚江巫峡半云雨”之句;“风灯零乱”,苏轼曾言“过眼百世如风灯”,杜甫亦描绘过“风前春灯乱,江鸿夜雨悬”之景,皆与词人所绘情景相互映照。​下片笔触一转,着重抒发节日思乡之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词作从上片末尾对少年羁旅的回忆,巧妙过渡到对迟暮现状的叙写。先前的虚幻回忆,至此转入眼前的现实场景;之前悠远回荡的思绪,此刻回归本题,章法大开大合,尽显波澜。因寒食节有禁烟习俗,故而“店舍无烟”。“禁城百五”,点明此时正值寒食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寒食虽禁烟,但不禁酒,故而人们可前往酒楼畅饮。李白曾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之句。此句之意为寒食节里旗亭饮酒作乐之事,且让那些喜好饮酒的高阳酒徒们去做吧。这里运用侧笔,实则是在委婉诉说自己被愁思紧紧缠绕,意兴阑珊,对玩乐之事毫无兴致。​“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在此化作具体可感的内容。词人脑海中浮现出东园的画面,此时应是桃李绽放,一片春意盎然。而曾经在东园留下美好回忆的美人,如今是否依旧在那里?词人描绘得越是细致入微、真切动人,越能体现其思念之情。一个“否”字,将词人的关切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歇拍三句“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词人归心似箭,人尚未踏上归途,心却早已描绘好归家后的情景。想象着彼时,春意仍未消散,枝头尚有残花摇曳,自己定要备好酒食,好好慰藉一番漂泊许久的自己。一个“客”字,时刻提醒着词人,自己始终是漂泊在外的游子。

4. 作品点评

词作情感幽微深婉,既含经年羁旅的倦怠,亦蕴流光易逝的悲叹,兼以故园之思、旧侣之念萦绕其间,读之令人觉柔肠百转,低回不已。含蓄而细腻,意淡而气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描旅思最无聊,下描酒兴最无聊。又云:寒窗独坐,对此禁烟时光,呼卢浮白,宁多逊高阳生哉!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似楚江暝宿”三句)奇横。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起三语精工,若他人写来,秀丽或过之,骨韵终逊。“少年羁旅”四字凄惨。一味直来直往,自非他手所能到。

清陈廷焯《云韶集》

# 前阕写宦况凄清。次阕起处,点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怀,风情旖旎可想。

清黄苏《蓼园词评》

# 由户而庭,由昏而夜,一步一境,趋归“故人剪烛”一句。“楚江暝宿,少年羁旅”,又换一境,一“似”字极幻。“迟暮”钩转,浑化无迹,以下设景、设情,层层脱换,皆收入“西窗语”三字中。美成藏此金针,不轻与人。

清陈洵《海绡说词》

# “想东园”以下直贯结尾,一气呵成,自为清真之惯技,固一篇之警策也。意谓春光晼晚,尚有残英可陪樽俎,而小唇秀靥则何如耶?著一“否”字,又着一“定”字,在有意无意间。“定”字有“或”“应”的意思,却较重,亦半虚半实也。

近代俞平伯《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艾性夫《竹杖》

下一篇:宋·秦观《沁园春·宿霭迷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