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cháng
hèn
shè
jiāng
yáo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2
cháng
hèn
shè
jiāng
yáo
jìn
tóu
zhù
xián
dàng
lán
zhōu
shuāng
yuān
duān
qīng
yún
àn
zuò
lián
xiān
cuì
xiù
shèng
hán
xiàng
huā

译文

常常怨恨渡江的路程太过遥远,于是搬得离小溪边近了些居住。悠闲地划着装饰华美的木兰舟,却不料误入了长满鸳鸯的水域。突然间,那无端的轻薄云朵聚拢,暗暗地下起了绵绵细雨。穿着翠绿的衣袖觉得抵挡不住这寒意,想要对着荷花倾诉心声。

逐句剖析

"长恨涉江遥":常常怨恨渡江的路程太过遥远,

"移近溪头住":于是搬得离小溪边近了些居住。

# 溪头:溪边。

"闲荡木兰舟":悠闲地划着装饰华美的木兰舟,

"误入双鸳浦":却不料误入了长满鸳鸯的水域。

# 浦:水滨。词中以水浅难行舟喻爱情遭受挫折。

"无端轻薄云":突然间,那无端的轻薄云朵聚拢,

"暗作廉纤雨":暗暗地下起了绵绵细雨。

# 廉纤: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翠袖不胜寒":穿着翠绿的衣袖觉得抵挡不住这寒意,

# 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欲向荷花语":想要对着荷花倾诉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长恨涉江遥》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以少女荡舟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为线索,隐喻爱情的悲剧与身世的不幸,既展现女子对情感的期待与失落,又暗含词人自身漂泊坎坷的感慨。全词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等情节展开叙事,借“翠袖不胜寒”的细节与“欲向荷花语”的孤寂,含蓄传达出深婉哀怨的情感。其语言清丽婉转,通过“云雨双关”“鸳浦象征”等手法,将现实场景与心理隐喻巧妙融合,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体现了晏几道词作“意味深蕴,手法新颖”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爱情悲剧的词作。介绍了少女以“移家近溪”寄托相思却“误入双鸳浦”的戏剧性转折,描绘了“无端云雨”暗喻薄情与遗恨的情感纠葛,体现了女子在爱情幻灭后“翠袖不胜寒”的孤寂清冷。

2. 写作手法

双关:“无端轻薄云,暗作帘纤雨”以“云雨”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云之“轻薄”指男子薄情,雨之“帘纤”状女子愁绪之绵密。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象奇特。女主人公因感涉江路途遥远,遂将居所迁至溪头,试图通过溪水连通江水以寄托相思。这一“移家”举动看似痴绝,实则暗含对情感联结的执念。词人化用《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典故,以空间位移映射心理距离,凸显女子求而不得的哀婉。中二句又起波澜,女子荡舟采芙蓉时“误入”象征爱情的双鸳浦,形成戏剧性转折。“木兰舟”与“芙蓉”的意象组合,既暗示高洁品性,又以“误”字点破美好愿景的破灭。双鸳成对之景反衬孤影,通过场景错位揭示女子对往昔情事的追悔与现实的孤寂,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过片二句借写泛舟时遇雨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云之“轻薄”指男子薄情,雨之“帘纤”状女子愁绪之绵密。“无端”二字强化命运无常感,那像浮云般轻薄的男子,竟然毫无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却只能暗暗地忍受着无穷的痛苦。“云”、“雨”之喻,本指男女间的欢合,而本词中,却显得如此凄冷悲凉。这里既谴责负心者,又流露自伤情绪,深刻地写出被弃女子的心理。。末二句收束于“寒”与“语”的意象张力。“翠袖”呼应杜甫《佳人》的贞洁意象,暗示女子清操独守;“荷花”既承接开篇“芙蓉”,又以无人倾诉的孤独强化悲剧性。末句以物喻情,将无法言说的创伤升华为与自然对话的凄美画面,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吕蒙正《句》

下一篇:宋·程垓《蓦山溪·老来风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