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shū
yóu
yuè
lóu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zi
jiǔ
dào
hǎo
jǐng
wèi
jūn
liú
西
lóu
zhuó
yín
shǎng
wèn
gèng
chóu
huàn
tiān
míng
yuè
zhào
mǎn
huái
怀
bīng
xuě
hào
dàng
bǎi
chuān
liú
jīng
yǐn
wèi
tūn
hǎi
jiàn
héng
qiū
guāng
tiān
jiǒng
huá
yōu
zhōng
zhōu
hèn
zhī
jīn
rén
chóu
shuí
niàn
yīng
xióng
lǎo
dào
gōng
míng
zuì
ěr
jué
shàng
yōu
yōu
shì
fèi
fēn
shuō
lái
qiě
tóu

译文

远方的客人已经很久没到这里漫游,可是美丽的风景似乎专门为你保留。我们特意登上西楼吟诗赏月,何必去问今夜已是什么时候。我们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像冰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我们的豪饮还赶不上巨鲸吞海,腰间的宝剑已光闪闪照耀清秋。原野上银白色的月光到处飘浮,天空高远,风景十分清幽。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那些手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逐句剖析

"客子久不到":远方的客人已经很久没到这里漫游,

# 客子:离乡在外漂泊之人。指马叔度。

"好景为君留":可是美丽的风景似乎专门为你保留。

# 君:亦指马叔度。

"西楼着意吟赏":我们特意登上西楼吟诗赏月,

# 吟赏:吟诗赏景。,着意:有意,专心。一作“着意”。,西楼:指月波楼。

"何必问更筹":何必去问今夜已是什么时候。

# 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此指时间。

"唤起一天明月":我们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

# 一天:满天。

"照我满怀冰雪":照见我们的心地像冰雪一样明透,

# 冰雪:喻胸怀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浩荡百川流":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

# 浩荡百川流:喻心胸宽广如浩荡的百川汇流。

"鲸饮未吞海":我们的豪饮还赶不上巨鲸吞海,

# 鲸饮:豪饮。

"剑气已横秋":腰间的宝剑已光闪闪照耀清秋。

# 横秋:充满秋日的天空。极言有气势。,剑气:指剑光,古人谓宝剑能于深夜发出光芒,直冲云霄。据《晋书·张华传》及《拾遗记》载,晋人张华看到斗宿和牛宿之间常有紫气,向雷焕请教。雷焕说这是宝剑神光冲天,宝剑当在江西丰城地区。于是张华派雷焕为丰城县令,前去寻剑,果然从地下觅得两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得一把。张华死后,剑随之失踪。雷焕死后,其子佩剑过延平津,宝剑忽从腰间跃出,飞入水中。及入水寻找,不见宝剑,只见双龙各数丈,盘曲潭底。顷刻间,水面上光彩照人,波浪翻腾。此喻志在建国立业的豪迈之气。

"野光浮":原野上银白色的月光到处飘浮,

"天宇迥":天空高远,

# 天宇迥:“野光”二句:化用北宋郑獬《月波楼》:“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迥(jiǒng),高远。

"物华幽":风景十分清幽。

# 幽:静谧。,物华:泛指美好景物。

"中州遗恨":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

# 中州遗恨:指中原被金人占领。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

"不知今夜几人愁":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

"谁念英雄老矣":那些手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

"不道功名蕞尔":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

# 蕞尔:微小貌。,不道:不料。

"决策尚悠悠":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

# 悠悠:遥远,飘忽不定。,决策:指北伐大计。

"此事费分说":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

# 分说:分辩。

"来日且扶头":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 扶头:酒醉后昏昏沉沉,连头也须旁人扶起。这里代指饮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是南宋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与友人马叔度于月波楼吟诗赏月,酒后豪情顿生的场景。下片则由眼前月下之景联想到沦陷的中原,抒发北伐无期、抗金理想难酬的悲叹,尽显忧国忧民情怀。辛弃疾以情景交融手法,层层递进表意,将物与我相融。全词感情悲壮苍凉,跌宕含蓄,既展现出游赏之兴,又深刻表达对朝廷投降政策的愤慨,体现了其爱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的秋季,辛弃疾时任湖北转运副使,彼时他与好友马叔度一同游览月波楼。出于和马叔度所作词原韵的目的,辛弃疾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出自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也是借游览月波楼的所见所感,将写景、抒情与言志融为一体的词。辛弃疾在词中巧妙地将眼前之景与内心之情紧密交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绝妙境界,似已忘却自我与外物的界限,彼时南宋偏安一隅,朝廷奉行投降政策,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辛弃疾心怀天下,展现出词人渴望收复失地、恢复山河却壮志难酬的愁苦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多处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情感。如“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词人借明月、冰雪、百川等壮阔之景,既展现出自身内心的澄澈,又流露出一种豪迈与悲壮交织的复杂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宏大的自然景象之中。夸张:“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喝酒还未尽兴,宝剑的光芒已冲向秋夜的长空。这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极具夸张力度,有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写景为要,却又于景中巧妙融入情感,实现了情与景的完美交融。开篇“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词人因情构设此景,此时的景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属于有我之境。在这感性沉醉的氛围里,词人仍保留着理性与清醒,尚未全然忘却自我,顺势引出“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那高悬天际的明月,恰似词人光明磊落的内心写照,能映照出其如冰雪般纯净的胸襟以及似百川奔涌般的浩荡情怀。行文至此自然转折,带出“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饮酒尚未尽兴,宝剑的寒光却已直逼秋夜长空。此句借巨鲸吞海般的夸张表述,尽显豪迈阳刚之气,有力地凸显出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且巧妙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表现力更胜一筹。下片里,词人由眼前所见之景触发心头所思之事,着重抒发情怀、表明志向。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描绘出大地月光浮动、天空愈发辽远、景物格外清幽的画面,既承接前文写景,又为后续叙事抒情埋下伏笔。在这清幽的月夜,即便有酒,也难以让人真正沉醉。正如李白所言“举杯消愁愁更愁”,眼前如画美景反而极易勾起伤心过往,短暂沉醉过后是更浓重的愁绪。果不其然,词人忆起憾事,愁绪顿生:“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此句乃是全词主旨所在,一想到大好河山仍沦陷于金人之手,中原百姓深陷苦难,词人便愁思满怀。至此,全词基调从先前的雄壮豪迈转为哀凉悲伤。词人愁思深重,正是其忧心国事、壮志难酬的体现。然而,满心心事无人知晓,愁苦也无人怜惜,自然引出“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如今朝廷中,有谁会念及抗战英雄渐老却壮志未酬,而收复中原的决策依旧遥遥无期。无奈之下,词人只能借酒消愁:“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此事难以言说清楚,唯有借烈性的扶头酒来麻醉自己,忘却现实的残酷与烦恼,此句与前文“不知今夜几人愁”相互呼应,更深刻地凸显出词人痛苦之深、愁思之浓。整首词中,词人运用欲抑先扬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切中要害,抒情真挚动人。结尾处以低诉哀婉之语收束,别具一番感人韵味。

4. 作品点评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词中笔触纵横捭阖,仿若天马行空,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间,又不乏曲折跌宕的起伏之美,恰似山间蜿蜒的溪流,峰回路转,尽显波澜壮阔之势,彰显出稼轩词一贯的主导风格。​辛弃疾在创作此词时独辟蹊径,并未借助常见的典故来抒发情感,而是以直白晓畅的词句铺陈开来,使词面通俗易懂,宛如与读者面对面倾诉衷肠。然而,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却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情感与深沉的意蕴,犹如平静湖面之下暗藏的汹涌波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一气贯注,如大河奔流,滔滔莽莽,很有气象。它在艺术表现上不以含蓄蕴藉取胜,而以纵横驰骋见长。但它又不是一味驰骋,流入滑易叫嚣的邪道,而是以沉挚厚重的风骨为基础的,因此能使其浓郁迸发的感情激动人心。此词虽非辛词的名篇,却较好地体现了他的主导风格。

现代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扬忠《稼轩词百首译析》

# 浩荡百川、鲸饮吞海、剑气横秋、天宇迥、英雄老等,富有英雄色彩的意象,最能体现英雄辛弃疾雄奇的风格。词情跌宕起伏,意象雄浑,词境阔大,是“稼轩风”的典型体现。

现代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辛弃疾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端臣《白虎行》

下一篇:宋·蔡襄《至和杂书五首·八月十二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