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宿烟收":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
# 宿烟收:昨宵烟雾已消散。
"春禽静":四周听不见鸟鸣喧闹,
"飞雨时鸣高屋":只有骤雨敲打着高处的屋檐。
"墙头青玉旆":墙头新生的翠竹像青玉制成的旌旗,
# 青玉旆:喻新竹。旆,古时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
"洗铅霜都尽":竹皮上的白霜已被雨水冲净,
# 铅霜:指竹子的箨粉。
"嫩梢相触":嫩绿的竹梢在风雨中轻轻碰撞。
"润逼琴丝":潮湿的空气浸透了琴弦,
# 润逼琴丝:因下雨琴弦变湿。
"寒侵枕障":寒意侵湿了枕巾。
# 枕障:枕巾。
"虫网吹黏帘竹":风吹动的蛛网黏在竹帘上。
"邮亭无人处":独自在驿站无人相伴,
# 邮亭:古代供送公文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
"听檐声不断":听着屋檐滴水声连绵不断,
"困眠初熟":困倦中刚要入睡。
"奈愁极频惊":无奈愁绪太重,梦境频频被惊醒,
# 频:一作“顿”。
"梦轻难记":梦中的片段难以记起,
"自怜幽独":自我怜惜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
"行人归意速":远行的游子归心似箭,
"最先念、":最令人担心的、
"流潦妨车毂":是泥泞的道路上积满雨水,
# 流潦妨车毂:下雨泥泞,车行受阻。流潦,雨后地面的积水。毂,车轮的中心部分,词中即指车轮。
"怎奈向、":怎么奈何、
"兰成憔悴":我就像庾信那样因思乡而憔悴,
# 兰成:南朝庾信小字兰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写下许多伤感的思乡文字,如《哀江南赋》、《愁赋》等。
"卫玠清羸":因忧愁而像卫阶那样清瘦弱羸。
# 清羸:清瘦羸弱。,卫玠:晋人,美姿容,白如玉。一作乐广。
"等闲时、":等闲的时候、
"易伤心目":容易伤心,泪水哭伤眼睛。
"未怪平阳客":难怪当年客居平阳的马融,
# 平阳客:指汉代马融。有《长笛赋》,辞情哀切。
"双泪落、":两眼泪流落下、
"笛中哀曲":因为笛声曲调哀婉。
"况萧索、":况且一片萧瑟、
"青芜国":杂草丛生的地方。
# 青芜国:杂草丛生之地。
"红糁铺地":凋落的花瓣铺满地,
# 红糁:指落花。糁,本指米粒。
"门外荆桃如菽":门外樱桃已大如豆粒。
# 菽:豆的总称。,荆桃:樱桃的别名。
"夜游共谁秉烛":这样的雨夜,又有谁能与我举烛夜游。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慢词,也是一首羁旅闺怨词。描绘了暮春夜雨中驿亭孤寂的羁旅图景与深闺幽独的思妇情态,渲染出凄清缠绵的意境,凸显了人生迟暮、知音难觅的苍凉心境。暗含了北宋党争背景下士人的压抑与漂泊之悲。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润逼琴丝,寒侵枕障”一句,以琴弦受潮、枕席生寒的触觉细节,暗写春雨绵延不绝的凄冷,将羁旅孤寂渗透于物象肌理。“虫网吹黏帘竹”,借蛛网粘竹的视觉画面,暗示词人百无聊赖的闲愁,使无形之思具象为可触可感的蛛丝竹影。“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更以落红铺路、樱桃垂枝的暮春残景,将时光流逝之叹与归途渺茫之悲熔铸于萧瑟物象,收束于“夜游共谁秉烛”的诘问,使全篇景情浑然相生。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深闺女子的思念,先描绘春雨初晴的清晨:宿雨刚停,天色微明,薄雾笼罩,鸟雀刚睁开眼还未啼叫,四周静悄悄的。和昨夜风雨交加、鸟雀喧闹的场景形成对比,用这种动静反差突出此刻的寂静,为后面写闺怨埋下伏笔。接着写墙头的酒旗不再飘动,楼中女子卸去妆饰,只有柳树刚抽新芽,细长的柳枝像含着情思。几笔简笔勾勒,已透露出女子独守空闺的惆怅。“润逼琴丝”三句细写闺房:琴弦被雨浸得发潮,枕席透着寒气,竹帘沾满水珠。这些湿润的物件,不知是泪水浸湿还是心寒所致。特别是“虫网粘竹帘”的细节,连竹帘上的蛛网都凝着雨珠,生动刻画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末句点出愁思的根源:邮亭是古代驿站,暗示远行之人未归。听着檐角雨滴连绵不断,她深夜难眠,刚坠入相会的好梦就被惊醒,醒来只剩独自伤怀。下片转写游子羁旅之苦。开头就写归心似箭却被春雨所阻,连车轮都被积水困住。用晋代才子卫玠被围观致死的典故,暗喻游子憔悴消瘦。又用“平阳客闻笛落泪”的典故,说春雨中的哀笛更添愁绪。转折处突发奇想:若在深秋落叶萧瑟时归乡,看到故园篱笆破败、杂草丛生,哪里还有心情与友人夜游?这种转折看似突兀,却把游子归乡的复杂心绪层层推进:既愁雨阻归期,又怕归乡时物是人非。
4. 作品点评
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价陈邦彦:“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从这首词可见,他并非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曲折回环的布局、起伏跌宕的结构,使词作呈现出精巧华美的艺术效果。
# 如常山蛇势,首尾自相击应。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海绡翁曰:玩一“对”字,已是惊觉後神理。“困眠初熟”,却又拗转。而以“邮亭”五字,作中间停顿,前後周旋。换头五字陡接。“流潦”八字,复绕後一步出力。然後以“怎奈向”三字钩转。将前阕所有情景,尽收入“伤心目”中。“平阳”二句,脱开作垫,跌落下六字。“红糁”二句,复加一层渲染,出结句。与“自怜幽独”,顾盼含情。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美成信天人也。
清陈洵《海绡说词》
上一篇:宋·赵良玉《满庭芳·红杏香中》
下一篇:宋·史佐尧《苏幕遮·柳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