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
·
·
cuī
xuě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jié
fēi
qióng
luán
jià
nòng
yǎo
píng
yún
ruò
shuǐ
qiàn
hào
chuán
shū
wèi
dài
fěn
níng
xiǎo
chèn
yuè
yáo
shēng
fēi
huán
pèi
zhèng
jiǎn
yín
yǐng
chá
yān
zào
lěng
jiǔ
tíng
mén
fàn
fàng
xiù
lián
bàn
gōu
bǎo
tái
lín
yào
jiè
dōng
jūn
líng
chūn
xiǎo
mèng
xiān
chǔ
dié
zǎo
fēng
zhòng
hán
qīn
luó
bèi
hái
yǎn
shēn
yuàn
huā
yòu
zuò
rén
qīng
lèi

译文

西王母身边的侍女许飞琼,将要乘有霓旌仪仗的车子到来,仙女弄玉升天后,也将驾着鸾凤飞来。请皇帝下诏书召来飞雪,请书法家卫茂猗呼来飞雪。雪神趁着夜色降下了茫茫大雪,雪神趁着夜色降下了茫茫大雪、不到天明,大地上就一派银装素裹。想一早就趁着大雪骑一匹羸弱的小毛驴,独自一人去雪地里反复吟唱《咏雪词》,茶灶上烟气已冷,酒亭的门也关闭了。歌声清丽。摆起了酒宴。人们半放绣帘,走近宝台玉阶,如果能请来春神,就可以借助他的力量送走这位雪神,使万物复苏。迷糊中还当是在梦中所见的翩翩飞蝶呢,风紧雪密、被严寒冻醒。又恐怕雪下得太多,雪化为水,洒在梨花上,又成了故人清泪。

逐句剖析

"霓节飞琼":西王母身边的侍女许飞琼,

# 飞琼:许飞琼。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霓节:即霓旌,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鸾驾弄玉":将要乘有霓旌仪仗的车子到来,

# 弄玉:传为春秋时秦穆公女,嫁善吹箫之萧史,穆公作凤台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刘向《列仙传》。“飞琼”、“弄玉”,都是形容下雪。

"杳隔平云弱水":仙女弄玉升天后,也将驾着鸾凤飞来。

# 弱:一作“弄”。,隔:即弱水之隔。远隔而不能到之处。

"倩皓鹤传书":请皇帝下诏书召来飞雪,

# 鹤传书:鹤书:书体名。多用为征召贤士的诏书,也称鹤头书。

"卫姨呼起":请书法家卫茂猗呼来飞雪。

# 呼起:指搅起玉壶之冰。,卫姨:晋书法家,名铄,字茂猗,卫恒(书法家)侄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工书法,尤擅长隶书,师学钟繇。

"莫待粉河凝晓":雪神趁着夜色降下了茫茫大雪,

# 粉河凝晓:指银河至天晓时隐去。粉河:银河。

"趁夜月、":雪神趁着夜色降下了茫茫大雪、

"瑶笙飞环佩":不到天明,大地上就一派银装素裹。

# 环佩:妇女的圆形玉佩。

"正蹇驴吟影":想一早就趁着大雪骑一匹羸弱的小毛驴,独自一人去雪地里反复吟唱《咏雪词》,

# 吟影:指风雪中骑驴吟咏的诗人。,蹇驴:跛脚的驴子。,正:一本无“正”字。

"茶烟灶冷":茶灶上烟气已冷,

"酒亭门闭":酒亭的门也关闭了。

"歌丽":歌声清丽。

"泛碧蚁":摆起了酒宴。

# 碧蚁:即“绿蚁”。蚁,酒的泡沫浮渣,状如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蚶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放绣帘半钩":人们半放绣帘,

# 帘:一本作“箔”。

"宝台临砌":走近宝台玉阶,

"要须借东君":如果能请来春神,

# 东君:春神。

"灞陵春意":就可以借助他的力量送走这位雪神,使万物复苏。

# 意:一本作“二”。,灞陵:汉文帝筑而葬此,因名灞陵,在长安县东。“灞陵折柳”,为汉唐以来送客典故。

"晓梦先迷楚蝶":迷糊中还当是在梦中所见的翩翩飞蝶呢,

# 楚:一本作“胡”。

"早风戾、":风紧雪密、

# 戾:猛烈。

"重寒侵罗被":被严寒冻醒。

# 被:一本作“袂”。

"还怕掩、":又恐怕雪下得太多,

"深院梨花":雪化为水,洒在梨花上,

"又作故人清泪":又成了故人清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闷·催雪》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咏雪词作。此词以神话意象为引,上片开篇即以“霓节飞琼,鸾驾弄玉”等仙界仪仗喻雪神降临,通过“皓鹤传书”“卫姨呼起”等典故渲染催雪的奇幻场景,继而以“夜月瑶笙”“蹇驴吟影”等意象勾勒出雪夜静谧与孤寂交织的意境;下片转入现实与梦境交织的描写,通过“泛碧蚁”“放绣帘”等宴饮细节铺陈待雪之趣,又以“晓梦迷蝶”“深院梨花”等化用李商隐、岑参诗意,将雪景幻化为故人清泪的凄婉意象。全词紧扣“催雪”主题,以虚实相生的笔法串联神话、典故与现实,既展现雪景的纯净空灵,又暗含对故人离散的隐忧,语言雅致秾丽,结构回环跌宕,体现了吴文英“词中李商隐”的婉约词风与精巧构思。词中“催雪”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摹,更暗含对人生际遇的隐喻——雪的洁净与短暂,映射词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失落,而“深院梨花”的泪化意象,则将个人飘零与家国忧思融于凄美雪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无闷·催雪》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吴文英身逢山河动荡的末世,却以疏离之姿游弋于仕途边缘。这种“白衣卿相”的人生选择,使其挣脱了传统士大夫的价值框架,转而将全部心力倾注于词境的精微营构。词人蜗居江南文人雅集圈层,在醉墨戏谑与酬唱往还间,悄然编织着与现实若即若离的幻象经纬。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的迷离诗核,在吴文英笔下被解构重组——他截取蝴蝶羽翼的磷光,融以江南烟雨的氤氲,最终在《催雪》中凝成“冰魂暗逐云衢转”的奇谲意象。这种对前代诗典的创造性转化,实则是词人应对现世虚无的精神镜像:当北望铁马冰河的壮志消隐于时代雾霭,唯有在词章结构的虚实叠印间,方能寻得灵魂的栖居之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的宋词,这首词以“咏雪”为表,以“抒情”为里,通过奇崛的想象、密集的典故和凄美的意象,抒发了词人对人生幻灭、家国飘零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把雪花比作是身着霓裳、由飞琼(许飞琼,西王母侍女)持节,弄玉乘鸾驾而来的场景,将下雪景象幻化为仙女降临,使雪景描写灵动且充满仙气。反衬:以动衬静。“歌丽。泛碧蚁”,以歌女艳丽的歌声、杯中美酒的欢畅场景,反衬出室外大雪将至的清寒孤寂,热闹与清冷相互映照,更突出词人内心的寂寥与对雪景的期待。化用:“晓梦先迷楚蝶”化用“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典故,赋予词句梦幻迷离之感,借梦境的恍惚,含蓄表达出词人在雪夜中思绪的缥缈与复杂情感,增添了词的文化底蕴。借代:“泛碧蚁”中,“碧蚁”借代美酒,古时酒面浮有绿色泡沫,状如蚁,用这一形象的代称,既展现出美酒的色泽形态,又使词句典雅含蓄,富有韵味。

3. 分段赏析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这里提到了“霓节”、“飞琼”、“鸾驾”、“弄玉”,都是神话中的元素。需要解析这些意象的来源和象征意义,比如“飞琼”可能指许飞琼,仙女的侍女,象征雪的纯洁和降临。然后分析手法,比如用典、比喻,以及情感上表达对雪的渴望。“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这里用了“皓鹤传书”和“卫姨”的典故,可能涉及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角色。需要查证这些典故的具体含义,比如卫姨是否与催雪有关,或者是否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手法上可能是拟人化,让鹤传递信息,卫姨呼唤,增强词的生动性。“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这里“粉河”可能指银河或雪景,“瑶笙”是仙乐,环佩是玉饰的声音。需要解析这些意象如何营造夜晚催雪的场景,以及手法上的比喻和听觉描写,表达急切希望雪降临的心情。“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这里描绘了寒冷的景象,蹇驴、茶烟、冷灶、闭门的酒亭,表现出寂静和孤寂。手法上可能是白描,通过具体意象传达寒意和等待雪的心情。“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这里“歌丽”可能指歌唱美丽,碧蚁指酒上的泡沫,绣帘半钩和宝台临砌描绘室内场景。需要分析这些意象如何过渡到室内,表现等待雪时的活动,手法上可能用借代或象征。“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东君是春神,灞陵可能指地名,这里希望春神带来春意,催雪可能转为盼春。手法上是拟人化,表达对春天的渴望。“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楚蝶可能指庄周梦蝶的典故,风戾指寒风,罗被被寒侵袭。需要解析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寒冷的感觉如何强化等待雪的焦急。“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梨花可能指雪花,故人清泪表达思念。手法上是用梨花比喻雪,同时带有离别的情感,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4. 作品点评

此词构思精巧绝伦,遣词造句绮丽华美,令人赞叹。譬如,词人将纷扬飞雪比作“飞琼”“弄玉”两位仙女驾着鸾凤翩然而至,以“琼”“玉”之纯净洁白喻雪,贴切至极,更以仙女作比,使得画面生动鲜活,充满空灵缥缈的仙韵美感。在正面描绘“催雪”之景时,词人别出心裁,以专用于书写诏书的鹤体书法以及卫姨所创的玉壶冰体书法为喻,既彰显出庄重典雅的气质,又不失美丽动人的风姿。写到待雪之态时,则用“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这般艳丽辞藻,营造出一种如闺中佳人静候意中人的旖旎情韵。而刻画盼雪又忧雪大的复杂心理时,词人妙笔生花,道出“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巧妙化用“雨打梨花深闭门”“梨花一枝春带雨”等经典意象,创造出全新的美丽意境。其用辞之精妙,既细密严谨又华丽多姿,正如况周颐所说:“梦窗密处,能无数丽字,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蕙风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烟花寒不结,肃肃风帘举。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三

# 此词章法有曲直,有虚实,有疏密,在篇段之结构,皆为重要之事。盖词之用笔,以曲为主。寥寥百字内外。多用直笔,将无回转之余地。必反面侧面,前路后路,浅深远近,起伏回环,无垂不缩,无往不复,始有尺幅千里之观,玩索无尽之味。神妙莫如清真、梦窗。

现代中央大学教授陈世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若水《离家》

下一篇:宋·王迈《离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