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瀛洲册府仙":我们都是像瀛洲仙境中记载的神仙一样的人物。
#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只今聊结社中莲":今天聚在一起就像莲花结社一样亲密无间。
"胡笳按拍酒如川":伴着胡笳的乐声,我们畅饮美酒,仿佛酒如江河一般流淌不绝。
# 按拍:击节,打拍子。
"唤起封姨清晚景":我们呼唤风神来驱散夜晚的暑气,
# 封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
"更将荔子荐新圆":还端上了新鲜的荔枝来献给这圆满的聚会。
# 荔子:荔枝树的果实。
"从今三夜看婵娟":从现在开始,连续三个夜晚,我们都要一起欣赏那美丽的月亮。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分段赏析
“同是瀛洲册府仙”:此句以唐太宗设“十八学士”典故开篇,将中秋宴饮的十八位宾客比作唐初文坛精英,暗喻其才学风雅堪比登瀛洲的仙境中人。“瀛洲”作为东海三仙山之一,赋予聚会超凡脱俗的意境;“册府”呼应帝王藏书之所,暗示参与者皆为饱学之士。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奠定全词高雅基调。“今朝聊结社中莲”:“结社”二字拆解为“聊结”与“社中莲”,既点明临时雅集的随意性,又暗合晋代庐山白莲社“十八贤”的典故。“莲”象征高洁,与中秋明月意象相呼应,同时“社中莲”巧妙拆字,将聚会场景与文人传统结合,体现词人以典故点题的匠心。“胡笳按拍酒如川”:此句以《胡笳十八拍》琴曲呼应“十八”之数,描绘宴饮时击节赏乐、酒兴酣畅的场景。“胡笳”作为北方民族乐器,与蔡琰悲怆的《胡笳十八拍》形成张力,既添历史厚重感,又以“酒如川”的夸张手法渲染宴乐之盛,暗含对人生快意的珍视。“唤起封姨清晚暑”:“封姨”借唐代《博异志》中“十八姨”风神典故,既契合中秋余热时节驱暑的需求,又以“十八”暗合人数。词人以拟人化手法召唤风神,既推动场景由昼入夜,又以神话意象为月下之会增添浪漫色彩,体现“以事切题”的创作技巧。“更将荔子荐新圆”:“荔子”特指宋代“十八娘荔枝”,以名物暗嵌“十八”之数,既应中秋果品时令,又借“新圆”双关圆月与团圆。“荐”字赋予荔枝以供奉明月的仪式感,将宴饮享乐升华为对自然与人事圆满的祈愿,深化节庆主题。“从今三夜看婵娟”:结句以“三夜”呼应“十八”,将眼前月色延伸为连续三日的美好期许。“婵娟”代指明月,既点明中秋赏月传统,又以时间延展表达对友情长存、欢聚常在的向往。全句收束自然,余韵悠长,体现南宋词“清空蕴藉”的审美特质。
上一篇:宋·苏轼《纵笔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李石《放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