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愁眼泪巴巴":十年愁眼不开眼泪巴巴,
# 巴巴:形容心情迫切。
"今日思家":今天思念家乡,
"明日思家":明天思念家乡。
"一团燕月照窗纱":一团明晃晃的燕月照在窗纱上,
# 燕月:燕地之月,北方的月亮。
"楼上胡笳":楼上传来阵阵胡笳声,
"塞上胡笳":塞上又传来阵阵胡笳声。
# 塞上:泛指北方。
"玉人劝我酌流霞":玉人劝我斟酌美酒,
# 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泛指美酒。
"急捻琵琶":手指快速搓转弹琵琶,
"缓捻琵琶":慢搓转弹琵琶。
"一从别后各天涯":此地一别后各奔天涯,
"欲寄梅花":想寄上一枝梅花,
# 寄梅花:古人有折梅寄远,表示思念亲友的习俗。
"莫寄梅花":又不知梅花寄往何处。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通过写十年悠长的愁思、不眠之夜的痛苦、离家时的情景和怀人之意,表达了词人对家国的思念。
2. 分段赏析
上片写时空凝滞之悲。“十年愁眼泪巴巴”一句,以“十年”开篇,直陈羁旅之漫长,光阴之煎迫。“泪巴巴”三字白描愁容,泪渍浸透岁华,时空双重凝缩,悲怆之气顿生。“今日思家,明日思家”叠用“思家”二字,庸常轮回中,抽象愁思具象为日复一日的机械往复,暗喻神魂困守于无涯之境。顶真复沓如思绪回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绝望,尽在声调迂缓间。“一团燕月明窗纱”,“燕月”暗指朔北边陲,冷魄临窗,与“泪巴巴”相映成孤影。以“一团”状月色,既摹朦胧清辉,复喻愁思郁结如团,胶着难散。月魄本属清冷,“一团”却显浊重,反常合道,暗藏阴阳悖反之机。“楼上胡笳,塞上胡笳”,笳声自楼阁飘转关隘,空间辗转间荒寒愈甚。胡笳本属军中雅乐,今作离人泣血之声,乐音逾远,乡思愈长。叠言“楼上”“塞上”,声浪如潮回荡,竟似天地间唯余笳音萦绕,苍茫中见寂灭。下片写欲寄无从之惘。“玉人劝我酌流霞”,化曹植《洛神赋》“流霞为酒”之典,本是仙侣共饮之雅事,偏作天涯独酌之哀酿。玉人劝觞,琼浆入喉,反衬出“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涩味。欢宴之典与孤寂之境相撞,乐景愈彰其哀。“急捻琵琶,缓捻琵琶”,弦急如雨,弦缓如诉,指法更迭暗合心潮起伏。急时似万马踏冰河,缓时若寒泉咽石隙,声声叩击肝肠。琵琶本属胡乐,今作汉人离歌,乐律错位处,正见身份漂泊之痛。“一从别后各天涯”,收束全篇意象,“天涯”二字如利刃横空,截断所有希冀。北地燕月与塞上笳声,俱成天涯注脚,漂泊之苦凝为地理宿命。直抒胸臆处,前文所有意象皆化作“天涯”之注脚,苍凉之气透纸欲出。“欲寄梅花,莫寄梅花”,翻用陆凯“折梅寄友”旧典,“欲”与“莫”构成生死悖论。梅花本为高洁信使,今成不可寄达之虚愿。否定式转折如金石相击,戛然收束于无解之境,余韵如裂帛,悬而未决之怅惘,尽在言外。
3. 作品点评
全词抒写的虽是思家之情、怀人之意,却染上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色彩。从那一双“愁眼”中,从那“弦弦掩抑”的“琶琵”声里,不难体会到。也正因如此,词人的乡思便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更加能够打动人心。
# 文章贵在真情,此词真意切,用笔朴素无华,虽较直白浅露,却自有动人心处。
现代学者林音《婉约词三百首注析 》
上一篇:宋·曹勋《湘妃怨(其三)》
下一篇:宋·朱熹《好事近·春色欲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