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霏堂上树婆娑":香霏堂的上面,海棠树摇曳多姿,
"不见嫣然亦可嘉":没有看见娇美的样子,也值得赞美。
"且向秋风一杯酒":暂且对着秋风饮一杯酒,
"枝头的的两三花":树枝头上,鲜明的两三朵花。
"夜梦花仙索我诗":夜里梦见花仙来索要我的诗,
"他山别种世间稀":其他山上的不同品种,世间稀少。
"一年四季花如锦":一年四个季节,花开得像锦缎一样,
"莫把娇姿比贵妃":不要把娇美的姿态比作贵妃。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1. 写作手法
拟人:尾句“莫把娇姿比贵妃”中,“娇姿”本形容女子柔美的姿态,此处用来形容海棠的形态,将其比作拥有曼妙身姿的女子;而“贵妃”(杨贵妃)是历史上以美貌著称的女性符号,诗人虽否定“以贵妃作比”,实则是以更高的标准肯定了海棠的美,它的“娇姿”甚至超越了人类公认的绝色,自带独特的灵韵。
2. 分段赏析
“香霏堂上树婆娑”,此句描绘香霏堂前海棠树的姿态。“婆娑”一词生动写出树枝摇曳、舒展的样子,仿佛能看到海棠树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情态,展现出海棠树的生机与活力,为下文写海棠花做了铺垫,让人感受到海棠树本身的美感。“不见嫣然亦可嘉”,写即使没见到海棠盛开时娇美的“嫣然”之态,它也依然值得称赞。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欣赏并非只停留在盛开的惊艳,更看重其本身的特质,展现出诗人对海棠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不局限于外在的艳丽。“且向秋风一杯酒”,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举杯饮酒的场景。“秋风”点明时节,“一杯酒”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中欣赏海棠,更显对海棠的珍视,也让画面多了几分生活气息。“枝头的的两三花”,“的的”形容花朵鲜明、清楚的样子,写出秋日枝头虽只有两三朵海棠花,却开得醒目、清新。不似繁花似锦的浓烈,这稀疏的花朵更显别致,让人感受到海棠花在秋日里的独特韵味。“夜梦花仙索我诗”,转入诗人的梦境,写花仙前来索要诗歌。这一想象让诗歌增添了奇幻色彩,仿佛海棠花的美打动了花仙,也从侧面烘托出昌州海棠的魅力之强,引发读者的兴趣。“他山别种世间稀”,说昌州海棠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品种,在世间十分稀有。此句直接点出昌州海棠的独特性,强调其珍贵,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海棠的赞赏之情,让读者知晓其与众不同。“一年四季花如锦”,赞美昌州海棠一年四季都开花,且花开得像锦缎一样美丽。“花如锦”的比喻形象写出花朵的繁盛与艳丽,展现了海棠花持久的生命力和美丽,让人体会到其四季皆美的特点。“莫把娇姿比贵妃”,诗人认为不要把海棠的娇美姿态比作贵妃。这里将海棠与贵妃对比,说明海棠的美有其独特之处,不似贵妃那般带着宫廷的娇柔,突出了昌州海棠自然、脱俗的美,表达了对其独特美的肯定。
上一篇:宋·刘克庄《短章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