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jiāng
nán
·
·
yōu
zhōu
jiǔ

朝代:宋作者:汪元量浏览量:3
guān
shè
qiāo
zuò
dào
yuè
西
xié
yǒng
jiǎo
shēng
bēi
xīn
chóu
zhèng
jiā
nán
běi
tiān
cháng
duàn
liè
sāo
shǒu
cháng
jiē
xiàng
chuáng
hán
zhěn
měi
rén
chǔ
zuì
huáng
huā
lèi
niǎn

译文

官府的屋舍寂静无声,我坐着直到月亮向西倾斜。漫漫长夜里号角声悲凉,仿佛在自言自语,客居他乡的我愁绪满怀正思念着家乡。南方和北方各自相隔天涯。愁肠寸断,我搔着头发出长长的叹息。华丽的席子、象牙床和冰冷的玉枕,美人如今在何处沉醉于黄花之中。我含着眼泪弹奏琵琶。

逐句剖析

"官舍悄":官府的屋舍寂静无声,

# 官舍:官方的馆舍。作者初到燕京时,被拘留于会同馆内。

"坐到月西斜":我坐着直到月亮向西倾斜。

# 月西斜:指拂晓时分月将落。

"永夜角声悲自语":漫漫长夜里号角声悲凉,仿佛在自言自语,

# 角声:军中号角声。,永夜:长夜。

"客心愁破正思家":客居他乡的我愁绪满怀正思念着家乡。

"南北各天涯":南方和北方各自相隔天涯。

"肠断裂":愁肠寸断,

"搔首一长嗟":我搔着头发出长长的叹息。

# 嗟:叹息。,搔首:用手挠头。

"绮席象床寒玉枕":华丽的席子、象牙床和冰冷的玉枕,

# 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头。,象床:镶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称。,绮席:华丽的卧具。

"美人何处醉黄花":美人如今在何处沉醉于黄花之中。

# 黄花:指菊花。

"和泪捻琵琶":我含着眼泪弹奏琵琶。

# 捻: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江南・幽州九日》为宋末元初词人汪元量的经典词作。上阕触景生情,词人细致勾勒出自己被囚客馆的凄苦场景:漫漫长夜辗转难眠,只能强忍悲怆泪水,在孤寂中深切思念远方故土与至亲。下阕则以仰首长叹起笔,巧妙地将亡国之痛与个人身世的飘零之感融为一体。恰逢重阳佳节,这份愁绪更显浓烈,令人肝肠寸断。无奈之下,词人唯有含泪轻抚琵琶,借一曲倾诉佳节思亲的无尽哀伤。全词语言质朴真挚,情感沉痛悲切,如实地吐露了身为阶下囚的悲苦心境,读来令人潸然泪下,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词人

汪元量(1241?~1304?),南宋诗人、词人。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蒙元灭宋被掳北去,以亲身经历而形诸歌诗,颇能反映宋亡前后实况。汪元量的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部分作品有“诗史”之称。其诗风初为江湖体,自经离乱,转师杜甫,眷恋故国,诗风一变而为苍凉悲愤;也有一些山水诗,格调明快。其词多写宫庭生活,善于写景状物,以清丽见长;德祐之难后,词风眷怀故国,情深语直。代表作品有《醉歌》10首、《越州歌》20首、《湖州歌》98首。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进逼临安城下,谢太后奉表献国。元军掳少帝、全太后及嫔妃、宫人以下百余人北迁。作为宫廷乐师的汪元量,则随有病在身的谢太后,于同年秋俘抵大都,也就是词题中的“幽州”。此词当作于北行大都期间的某个重阳日。 德祐二年正月,凛冽的寒风中,元军铁蹄踏破临安的宁静,如黑云压城般兵临城下。谢太后无奈之下,只能奉表献国,向元军投降。随后,少帝、全太后以及众多嫔妃、宫人等百余人,皆被元军掳掠,被迫踏上北迁之路。汪元量身为宫廷乐师,尽管心系故国,却也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只能跟随染病的谢太后,在这一年的秋天,抵达了大都,此地在词中被称作“幽州”。《望江南・幽州九日》这首饱含血泪的词作,极有可能便是汪元量在北行大都后的某个重阳佳节所创作,字里行间都凝结着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身世飘零的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节令题材。上阕之中,词人触景伤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囚居客馆的悲苦情境:漫漫长夜,辗转难眠,唯有强抑悲怆泪水,在无尽的思念中遥望故乡,牵挂远方的亲人。下阕则以“搔首”之态起笔,将亡国之痛与个人身世飘零之感融为一体。重阳佳节本应阖家团圆,此刻却身处异乡为囚,更添愁绪万千,令人肝肠寸断。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含泪轻抚琵琶,借一曲琵琶音,倾诉佳节思亲的深切哀伤。全词遣词造句质朴无华,却饱含沉痛悲戚之情,真切地吐露了阶下囚的悲苦心声,字字句句皆浸透血泪,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尽显哀婉动人的艺术魅力。

2. 写作手法

渲染:“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勾勒出一幅万籁俱寂的深夜图景:作者困居官舍,心绪翻涌难以入眠,唯有对着西沉的月影凝神默思。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单纯的思乡之情不同,汪元量抬头望月之际,心中所想远比故乡更为深广,饱含着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与亡国之痛。着力渲染思念故国的深沉情绪与悲凉氛围。

3. 分段赏析

这首小令分为上下两阕,上阕着力渲染思念故国的深沉情绪与悲凉氛围。开篇“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勾勒出一幅万籁俱寂的深夜图景:作者困居官舍,心绪翻涌难以入眠,唯有对着西沉的月影凝神默思。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单纯的思乡之情不同,汪元量抬头望月之际,心中所想远比故乡更为深广,饱含着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与亡国之痛。“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此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深化悲痛之情。漫漫长夜里,凄厉的号角声不时响起,在空寂的天地间回荡,更添几分肃杀与凄凉。身处这陌生而压抑的异域,作者满心悲怆,只能喃喃自语,试图缓解内心的痛苦。而这痛苦的根源,正是对“家”的深切思念。这里的“家”,既包含着沦陷于蒙古铁骑之下的南宋王朝这个大家,也寄托着对自己小家的牵挂。“南北各天涯”,从南宋都城临安到元大都,千里迢迢,山水阻隔,如此遥远的距离,让作者对故国与家乡的思念,在近乎绝望的心境中愈发显得悲怆而深沉。下阕中,作者对故国、家乡的思念之情,从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一句“肠断裂,搔首一长嗟”,道尽作者的无奈与悲怆。纵使心中怀着复国之志,却无力回天,只能在思念故国的痛苦中肝肠寸断,徒留一声长叹。正如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写,这不过是忧心如焚却又无可奈何的举动。“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此句将作者的思绪拉回到往昔。曾经南宋宫中,美人如云,她们在重阳佳节,于华美绮丽的宴席间,拥着寒玉枕,醉赏菊花,欢声笑语。如今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即便这些女子被迫陪征服者饮酒作乐,强颜欢笑,心中也必然充满痛苦与悲戚。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化作具体的行动。作者悲愤交加,泪水纵横,却无法奔赴沙场,只能拨动琵琶弦,弹奏出一曲曲饱含血泪的悲歌。在这如泣如诉的旋律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难以言说、不敢倾诉的沉痛情感,令人闻之落泪,感慨万千。

4. 作品点评

后人评价汪元量诗词时曾言:“唐史载于杜甫草堂诗,后世以‘诗史’称之;而汪水云之诗,实为宋亡之诗史,其风致直承杜甫衣钵。然其愁思郁结深婉,更有过之——盖因南宋覆灭之痛,较安史之乱尤为惨烈。”(李珏《书汪水云诗后》)诚然,汪元量诗词中浸透的国破家亡之悲,确比杜甫更显沉郁,此中缘由,正在于南宋灭亡的历史创伤,远比唐代战乱更为锥心刺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重阳节本是和家人团聚的节日,而此时的词人却没了国,没了家,没有家人在自己身旁。特殊的身份,特别的时地,使这首词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比起那些不得其情、不遂其志的凡常的感伤词来,这首词的沉痛程度不知要高出多少,其感染力也不知要大出多少!

不详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婉约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

下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