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胆命付周郎":如果不把性命交给周瑜,
"安得儿孙见太康":怎么能让子孙见到太平盛世呢。
"三国兴亡成梦事":三国时期的兴盛衰亡都成了梦幻般的事情,
"一川烟草断人肠":那一川如烟的青草,更让人看了肝肠寸断。
"黄旗紫盖伊巴蜀":黄旗紫盖是巴蜀的象征,
"翠殿朱楼自武昌":而武昌也曾有过那华丽的翠殿朱楼。
"纵谓西山非王气":即使说西山没有帝王之气,
"金陵能得几时王":金陵又能称王多久呢。
南宋道士,“南宗五组”之一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本姓葛,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白玉蟾为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不将胆命付周郎,安得儿孙见太康”,此联假设吴王若不将自身命运交付周瑜,子孙便难以见到太平盛世。“胆命”一词凸显吴王决策的关键,“付”字体现其无奈之举。从反面假设,引发对历史走向的思考,为全诗奠定感慨基调。颔联:“三国兴亡成梦事,一川烟草断人肠”,这两句诗中“三国兴亡”概括历史变迁,“成梦事”强调一切皆成过往。“一川烟草”描绘眼前衰败之景,“断人肠”直抒胸臆,以景衬情,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推向高潮。颈联:“黄旗紫盖伊巴蜀,翠殿朱楼自武昌”,这两句诗中“黄旗紫盖”“翠殿朱楼”分别代表巴蜀与武昌,通过对比,展现出不同地域的特色。“伊”“自”二字,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暗示曾经的辉煌如今已各属不同命运。尾联:“纵谓西山非王气,金陵能得几时王”,即便认为西山没有帝王之气,但金陵又能维持多久的王者之业呢?此联以反问作结,深化主题,表达对朝代兴衰无常的感慨,引发读者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上一篇:宋·李璆《满庭霜·白玉肌肤》
下一篇:宋·刘子翚《偶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