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绿椒红事事新":柏酒透绿,椒酒泛红,从今天起,一切都更新了,
# 椒红:椒盘。《尔雅翼》:“正月一日以盘进椒,号‘椒盘’。”同为古代风俗,大年初一饮花椒浸制的酒,以庆祝新春,酒名“椒酒”,色发红。,柏绿:柏叶酒。《风土记》:“元旦进柏叶酒。”古代风俗,大年初一要饮柏叶浸制的酒,以祈祷长寿,这种酒即名“柏酒”,为绿色。
"隔篱灯影贺年人":竹篱外面、灯火闪烁,人们已经开始互贺新年。
"三茅钟动西窗晓":当寺观的钟声敲响时,天就开始亮了,
# 三茅钟:杭州七宝山宁寿堂(原名三茅观)的古钟。《咸淳临安志·卷十三》:“(杭州)宁寿观在七宝山,本三茅堂。绍兴中赐古器玩三种,……其二唐钟,本唐澄清观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
"诗鬓无端又一春":我这飘萧双鬓,无端地又进入了一个春天。
#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诗鬓:作者是诗人,故自称诗鬓。
"慵对客":我因懒于周旋,所以听见有客人来,
"缓开门":总是迟迟才去开门。
"梅花闲伴老来身":我只乐意与梅花作伴,使垂老之身尽量悠闲一点。
"娇儿学作人间字":我那娇纵的小儿正趴在桌上在学写字,
"郁垒神荼写未真":可是连“郁垒”“神荼”都还写不清楚哩。
# 郁垒神荼:二门神名。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二·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 ,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又,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卷一》引《括地图》:“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鹧鸪天·丁巳元日》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节日感怀题材的作品。描绘了大年初一人们的传统年俗,柏绿椒红、阖家宴饮,邻里互拜,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与此同时,作者巧妙借景与事,融入自身复杂情绪,既发出“无端又一春”的伤老之叹,又通过“慵对客,缓开门”展现出不随流俗的心境。此外,词中“娇儿学作人间字”的场景,尽显舐犊情深。全词语言洗练自然,于新年欢乐气象的描绘中,将伤怀、自守、欣喜等诸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 分段赏析
上阕“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描绘了新年热闹的场景,“柏绿椒红事事新”,展现人们遵循习俗,互道祝福的画面,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无端又一春”的感慨。新年于年少者是成长,于年长者却是衰老的信号,这句直白地抒发了作者感时伤老的情绪,让读者感受到其内心深处的哀婉。下阕“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刻画了作者在众人欢庆时,选择不随流俗,闭门谢客,以梅花为伴的形象,表现出他孤高、闲适的心境。词尾“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描绘教孩子书写“郁垒神荼”的温馨场景,饱含对孩子的喜爱,将舐犊之情描绘得细腻入微,也为全词增添了一抹温情。
3. 作品点评
《鹧鸪天·丁巳元日》用词简洁平实。整首词自然流畅,虽未用华丽辞藻,却饱含生活气息与复杂情感,质朴之中蕴含着深深的韵味,令人回味。
上一篇: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