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薄佳人":命运多舛的美人,
"情钟我辈":却让我们这些人深深钟情。
"海棠开后心如碎":海棠花开放后,我的心如同碎裂一般。
"斜风细雨不曾晴":斜风细雨一直不停,
"倚阑滴尽胭脂泪":我倚着栏杆流尽了如胭脂般的泪水。
"恨不能开":怨恨它不能开放,
"开时又背":开放时却又错过了花期。
"春寒只了房栊闭":春寒料峭只能紧闭门窗。
"待他晴后得君来":等到天晴后你来看我,
"无言掩帐羞憔悴":我却无言地掩起帐幕,羞于让你看到我憔悴的模样。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写雨中海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海棠的观赏感受及内心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薄命佳人”比喻风吹雨淋下的海棠花,借佳人的薄命来凸显海棠花在风雨中遭受摧残的状态,表达词人的惋惜伤感之情。拟人:“无言掩帐羞憔悴”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惆怅与哀伤”“羞涩无言”等神态,生动展现其饱受风雨后的憔悴之态。用典:“命薄佳人”化用“自古佳人多薄命”的说法,“情锺我辈”语出《世说新语・伤逝》,借这两个典故的字面意义来关联海棠花,增添词的文化内涵与抒情深度。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命薄佳人,情钟我辈”独辟蹊径,未直接描写海棠形态色泽,而是从词人观感下笔,运用“佳人薄命”“情钟我辈”的典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以薄命佳人比喻风吹雨淋下的海棠花,奠定全词惋惜伤感的情感基调,起到笼罩全词的艺术效果;“海棠开后心如碎”承上启下,紧扣“雨中观海棠”题意,引出“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摹写春雨绵绵中,海棠花倚栏而立,雨滴似胭脂泪落下的情景,既烘托“斜风细雨”的氛围,深得雨中海棠神致,又强烈渲染感伤情调。下片词人笔锋一转,“恨不能开”“开时又背”直抒胸臆,写出对海棠早日开放的期盼与阴雨天阻碍花开的遗憾,“春寒只了房栊闭”与上片“海棠开后心如碎”遥相呼应,强化海棠遭雨的不幸与词人的伤惋;结句“无言掩帐羞憔悴”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棠花以人的羞涩、惆怅与哀伤,写其饱受风雨摧残后“憔悴”不堪的模样,与上片结句互为因果,紧扣起句“命薄佳人”,体现词人“收纵联密”的笔法,使词意浑然一体。全词借雨中海棠,将爱花惜花之情与家国之忧交织,通过曲折深邃的意境,表达对美好事物备受摧残的感叹,以及期待、失望、叹惋、感伤的复杂心境,虽未明言寄托,却让读者在联想中与词人产生共鸣,尽显咏物词“借物以寓性情”的深远意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特征,情感细腻含蓄,意境凄美动人。刘辰翁通过海棠这一传统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悟,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
上一篇:宋·白玉蟾《画石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