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无处著春寒":我的相思之情无处排遣,更觉春寒料峭。
"傍阑干":我倚靠着栏杆。
"湿阑干":泪水沾湿了栏杆。
# 阑干:通“栏杆”。,湿:泪湿。
"似我情怀":这就像我的心情,
"处处忆临安":处处追忆着临安。
"想见夜深村鼓静":想象着夜深时村庄鼓声沉寂,
"灯晕碧":在碧色灯晕中,
# 晕碧:灯焰外围的光圈。
"为旁人":向旁人,
# 旁:一作“傍”。
"说上元":诉说上元节的往事。
"是花是雪无意看":眼前是花是雪都无心观看。
"雨摧残":花朵被雨水摧残。
"雨摧残":花朵被雨水摧残。
"探春未还":探春的人还未归来。
"到春还、":等到春天回来、
"似不如闲":却似乎不如这般闲散。
"感恨千般、":心中感慨怨恨万千、
"憔悴做花难":如今连憔悴地化作花朵都难以做到。
"不惜与君同一醉":我不惜与你同醉一场,
"君不见":难道你没看见,
"铜雀台":那铜雀台上,
# 铜雀台:汉末曹操建铜雀台,周围殿屋百余间,铸大孔雀置于楼顶,故名。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早邺城的西北隅。
"望老瞒":人们遥望的曹操的悲凉。
# 老瞒:曹操小名阿瞒,后人称“老瞒”。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感怀故都的词。词人倚栏听雨,想起临安上元节的热闹,如今春寒中连花都难开,只能借酒消愁。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往日繁华的怀念和眼下孤寂无奈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上阙:“相思无处著春寒”开篇即道尽愁思,连料峭春寒都承载着绵绵思念。“傍阑干。湿阑干”这一细节尤为精妙,倚栏凝望间,不觉泪湿栏杆,画面宛在眼前。“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直抒胸臆,目之所及皆勾起临安记忆,思念已刻骨铭心。“想见夜深村鼓静”转入往昔追忆,选取万籁俱寂时村落更鼓之声这一生活剪影。“灯晕碧,为旁人,说上元”重现上元夜话,那盏晕染着青碧光晕的灯下,与友人闲话家常的温馨场景历历在目。下阙:“是花是雪无意看”笔锋转至现实,万物皆难入愁人眼。“雨摧残。雨摧残”叠用两处“雨摧残”,既摹写眼前风雨,又暗喻人生际遇。“探春未还”至“到春还、似不如闲”道出矛盾心境,既盼春归又觉闲居更适。“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愁绪万种,竟连效花憔悴都难以企及,设喻新奇。“不惜与君同一醉”转为借酒浇愁的无奈之举。“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结以曹操典故,暗寓盛衰无常之叹,余味隽永。
下一篇:宋·陈宓《小园》